凌霄宗外门的生活,在丁字区简陋的石屋间铺展开来。晨钟暮鼓,灵气吐纳,演武场上的呼喝声,构成了仙门最基础的韵律。云九幽混杂在众多青灰色弟子服中,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刻意收敛着所有棱角。
引气、锻体、基础御物术…教习长老传授的课程,他学得一丝不苟,却绝不拔尖。气海深处,轮回玉碟如同一个贪婪而谨慎的窃贼,在无人察觉时悄然运转,将纳入体内的灵气提纯、炼化,效率远超同侪,却被他小心翼翼地控制在“中上之资”的表象之下。他将更多的时光,投向了那座巍峨肃穆、散发着陈旧墨香的建筑——典籍阁。
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尘埃、灵墨与岁月沉淀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高耸入云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承载着难以计数的玉简、帛书、兽皮卷。这里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云九幽眼中,可能埋藏着真相碎片的矿场。
他如饥似渴地扎了进去。从最基础的《玄天界通史概要》到《基础五行灵气论》,再到《百草图鉴初解》…他像一个最勤奋的学徒,逐字逐句地研读。然而,平静的表面下,识海中却在进行着激烈的风暴。前世记忆的碎片如同散落的星辰,不断与眼前典籍的文字描述碰撞、比对。
“上古纪元,域外邪魔入侵,生灵涂炭,天道垂怜,降下伟力,救万民于水火,遂有今日玄天之盛…” 通史开篇,宏大而模糊的叙事,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定论。云九幽眉头微蹙。前世碎片中,关于那场战争的零星画面,充满了混沌、破碎的法则和难以名状的恐怖存在,绝非简单的“正邪对抗”可以概括。更关键的是,“天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碎片中只有一片令人心悸的冰冷和…某种难以言喻的“程序感”。
“幽冥界,鬼蜮秽土,死气弥漫,乃诸天万界之毒瘤,生灵禁区,万恶之源…” 关于幽冥的描述,充满了极致的贬斥与恐惧。云九幽指尖划过冰冷的玉简,灵魂深处的轮回契约印记传来一丝细微的凉意。他脑海中闪过夜无殇那深不可测的化身,闪过前世碎片中幽冥边缘那扭曲而充满诡异秩序的空间景象。这与典籍中描述的“绝对邪恶、毫无理性”截然不同!
疑惑如同藤蔓,悄然滋生。
在一堂关于“灵气潮汐与修炼关隘”的课后,云九幽拦住了授课的赵长老。这位长老面容清癯,眼神锐利,是外门中公认的严师。
“赵长老,”云九幽姿态恭敬,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困惑,“弟子观《通史》所述,上古大战后期曾有‘九星连珠,灵气枯寂三载’的记载。然弟子愚钝,不解此等天地剧变,于当时修士功法体系及后续传承,究竟产生何等深远影响?典籍所述…似乎语焉不详。”
赵长老脚步一顿,锐利的目光落在云九幽脸上,审视了片刻。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肉,看到灵魂深处潜藏的疑问。他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随即舒展开,用一种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道:“上古之事,年代久远,细节湮灭于时光长河,实属常情。天道运转自有其规律,彼时剧变,亦是天道对苍生考验之一环。我凌霄宗道法传承有序,承自天道正统,历经万载验证,精妙绝伦。尔等新晋弟子,当以精进修为、体悟天道为要,夯实基础,莫要好高骛远,钻营那些虚无缥缈的细枝末节,徒耗心神,反误了道途。”
标准的答案。完美的推脱。以及那句核心的告诫——“莫要深究天道定论”。
云九幽垂首,恭敬道:“弟子谨记长老教诲。” 低垂的眼睑下,眸色却愈发沉凝。这非但没有解惑,反而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他心头疑惑的火苗上,非但未熄,反而让那火种在冰层下燃烧得更加炽烈。
石昊凑过来,蒲扇般的大手拍在云九幽肩上,差点把他拍个趔趄:“云兄弟,你问那老黄历干啥?赵长老说得在理啊!俺娘说了,想不明白的事就先别想,先把拳头练硬了准没错!” 他脸上带着憨直的关切,显然没听懂那些弯弯绕绕,只觉得云九幽有点“不务正业”。
苏沐晴也走了过来,灵动的眸子在云九幽和远去的赵长老背影之间流转了一下,嘴角噙着一丝若有所思的笑意,却什么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