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红星生产队弥漫着越来越浓的年味。队里杀了年猪,按照工分和人头进行了分配,家家户户飘出了肉香。沼气的稳定运行,让这个冬天多了几分温暖和洁净。
然而,在这片祥和的氛围中,伊拉却察觉到一丝不和谐的涟漪。队里有几户人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是劳力少孩子多,或是主要劳力常年有病,年终结算下来,分的粮食和钱物相对较少,虽然基本温饱无虞,但看着别家热热闹闹备年货,难免显得有些寂寥和愁苦。
其中一户是孙大嫂家,就是之前狗蛋得肺炎那家。孙大嫂丈夫早逝,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虽然队里照顾,给她安排了相对轻省的活计,但工分终究有限。小年这天,伊拉去给她家送预防感冒的草药,看到灶台上只有简单的窝头和一点咸菜,心里很不是滋味。
“系统,扫描孙大嫂身体状况。”
【宿主,目标生命体存在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倾向,伴有轻度焦虑情绪特征。】
这不只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一种看不到明显出路的困窘。伊拉意识到,这就是李大夫以前提过的“心病”,光靠药物和简单的救济,难以根除。
她把观察到的情况向张书记和王卫东做了汇报。“书记,队长,咱们队大部分人家日子是好了,可还有少数像孙大嫂这样的困难户。光靠年底一点救济,怕是解不了渴。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她们找点能持续增加收入的营生?”
王卫东叹了口气:“这事我们也愁。可队里就这些地,这些活计,安排岗位也有限。”
张书记沉吟着:“拉拉说得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开春,咱们好好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利用咱们现有的条件,搞点家庭副业什么的。”
除夕夜,红星生产队在一片祥和喜庆中迎来了新的一年。伊拉家也难得地团聚在一起,吃着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
大年初二,伊拉家来了两位意想不到的拜年客人——县一中的吴老师和她的丈夫,县农业局的杨技术员(曾来自农科所,现已调任)。
“伊拉同志,新年好!冒昧来打扰了!”吴老师笑着送上了一包水果糖和几本旧书,都是些科普读物和文学小说。
“吴老师,杨技术员!快请进!”伊拉又惊又喜,连忙将客人让进屋。
寒暄过后,杨技术员说起了正题:“伊拉同志,我们这次来,一是拜年,二也是受局里委托,提前跟你通个气。开春后,县里计划在你们红星公社搞一个‘农村能源及生态循环农业’的扩大试点,规模会比以前大,可能涉及几个大队联动,技术和管理要求更高。局里希望你能继续发挥关键作用,担任这个扩大试点项目的技术总指导。”
这个消息让伊拉心潮澎湃。这意味着“红星模式”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阶段。但同时,她也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
“杨技术员,感谢组织的信任。我一定尽力。不过,扩大试点,协调难度、技术复杂性都会增加,我担心自己能力有限……”
“不用担心,”杨技术员鼓励道,“县里会成立工作组,公社牵头,你主要负责技术把关和人员培训。而且,我看你们队现在培养的那个石头,不是挺不错的嘛?要多给年轻人压担子。”
送走客人后,伊拉心绪难平。她站在院子里,望着星空,既为新的机遇感到兴奋,也为未来的挑战感到一丝忐忑。
【宿主,检测到心率升高,皮质醇水平有轻微波动。建议进行深呼吸放松。新的项目是挑战也是机遇,符合宿主长期成长路径。】系统适时地发出提醒。
“我知道,系统。”伊拉在心里回应,“只是觉得责任越来越大,需要学习和掌控的东西太多了。”
【持续学习与适应性进化是宿主的核心优势。本系统将一如既往提供全力支持。建议宿主开始着手构建更系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知识体系。】
系统的提醒让伊拉豁然开朗。是的,她不能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技术尖兵,更需要学习如何管理更大的项目,如何带领和培养团队。
这个新年,在访客带来的新消息和系统的提醒中,伊拉对未来的规划变得更加清晰。她知道自己将踏上一条更宽阔也更具挑战的道路。她需要更快地成长,不仅要精进医术和能源技术,还要学习管理的艺术,更要用心去关注和解决像孙大嫂家那样的“心病”,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社员。前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她,已经准备好了启航。
正月十五一过,年味渐淡,春耕备耕的紧迫感随之而来。县里关于“农村能源及生态循环农业”扩大试点的正式文件下达到了红星公社,明确以红星生产队为核心,辐射带动邻近的向阳大队、前进大队两个基础较好的生产队,共同开展为期三年的综合试点。伊拉被正式任命为试点项目技术总指导,公社成立了由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王卫东和另外两个大队的书记任副组长。
第一次试点工作协调会在红星队队部召开,气氛热烈而凝重。向阳大队和前进大队的书记、队长带着他们的技术骨干前来参会。伊拉作为技术总指导,坐在了王卫东身边。
会议伊始,就能感受到不同大队之间的差异和潜在的分歧。向阳大队的书记老周,性格爽朗,对沼气技术向往已久,但苦于缺乏指导,表态非常积极:“我们向阳队坚决跟着红星队的步子走!伊拉同志指哪我们打哪!” 而前进大队的队长老刘则显得更为谨慎,他更关心实际的投入和产出:“伊拉同志,我们队底子薄,建一个池子投入不小,这效益……到底啥时候能见着?管理起来是不是真像说的那么麻烦?”
伊拉没有回避问题,她将之前准备好的、针对不同基础条件的推广方案和效益测算模型拿了出来,结合红星队的实际数据,坦诚地与大家分析。
“周书记,刘队长,各位同志,”伊拉声音清晰平稳,“搞试点不能一刀切。向阳队积极性高,我们可以优先规划联户或小型集中供气;前进队顾虑多,我们可以先从一两户示范户做起,用小投入、快见效的方式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管理上,我们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培训计划,但各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微调,关键是抓住‘投料、搅拌、维护、记录’这几个核心环节。”
她接着提出了初步的工作计划:“第一步是摸底和规划,我会带人尽快到各队实地勘察,确定首批建池选址和规模。第二步是集中培训,各队选派人员到红星队参加技术和管理培训,由陈老栓同志和我们的沼气管理小组负责带教。第三步是建池施工,红星队可以提供技术支援。第四步是后续跟踪指导和数据收集。同时,我们三个队的赤脚医生也要联动起来,把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纳入试点范畴。”
伊拉的思路清晰务实,既考虑了先进性,也兼顾了可行性,有效安抚了前进大队的疑虑,也赢得了向阳大队的信任。王卫东适时地补充了组织保障和资源协调的安排。第一次协调会,在务实的气氛中奠定了合作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