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大地,柳梢绽出嫩绿,春耕生产正式开始了。今年的红星生产队,呈现出一派与往年截然不同的景象。
地里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劳作。根据伊拉那张“神秘地图”的划分,社员们被分成了不同的作业组。种粮食的组,精心伺候着靠近水源的肥地,深耕、细耙、施足底肥;种药材的组,则在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坡地、边角地上忙碌,按照伊拉和李大夫指导的特定要求整地、做垄。
伊拉像个小小的总指挥,穿梭在各块地头。她检查整地的深度,查看土壤的墒情,提醒社员们不同的药材种子需要不同的播种深度和间距。她甚至带来了一些用草木灰、腐熟农家肥和少量硫磺(根据系统提供的土壤酸碱度数据推测需要)混合的“定制底肥”,建议在种植黄芪的地块使用。
起初,一些老把式对伊拉这些“穷讲究”将信将疑,但碍于她的威信和之前的成功,还是照做了。王卫东则成了最积极的执行者,他带着几个年轻人,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一丝不苟。
播种那天,更是像一场庄严的仪式。李大夫亲自把关,将赊购来的和自留的药材种子,按品种分发给各个小组。伊拉则反复强调播种的要领:“柴胡种子小,要拌细沙撒匀,覆土要薄!”“黄芩种子硬,最好温水泡一下再种!”
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带来了效率的提升。春耕工作有条不紊,进度反而比往年更快。更让人惊喜的是,那些按照新方法播种的药材地块,出苗率明显高于往年!苗齐苗壮,绿油油地铺在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像给大地披上了崭新的绿毯。
老农们看着这景象,心服口服,纷纷向伊拉竖起大拇指:“拉拉丫头,你这法子,神了!”
伊拉谦虚地笑着,心里明白,这不过是尊重自然规律、科学种田的初步成效罢了。
春耕忙罢,稍得清闲,伊拉立刻投入了另一项重要工作——完善那本《常见药材种植与初加工简易手册》。有了春季实践的检验,手册里的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和可靠。她请周薇和孙晓芸帮忙,将手写的草稿用工整的钢笔字誊抄在崭新的笔记本上,还配上了简单的示意图。
手册完成后,伊拉先给李大夫和张书记看,得到了高度评价。张书记当即决定,由队里出钱,请公社的打印社(如果能承接的话)油印几十份,发给参与药材种植的社员每家一本,作为技术规范。
同时,伊拉也开始尝试运用系统【知识体系构建】中关于“培训课程框架”的功能。她以手册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培训计划,包括理论讲解、田间实操、问题解答等环节,计划在药材生长的不同关键期,组织社员进行集中学习。
这本薄薄的手册和初步的培训计划,意义非凡。它意味着红星生产队的药材种植,开始从经验型、口传心授型,向规范化、知识化转变。知识的力量,第一次以如此具体的形式,渗透到这片土地的农业生产中,并开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伊拉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长势良好的庄稼,郁郁葱葱的药苗,还有那些围在一起认真学习手册的社员。她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她播撒下的种子,无论是地里的,还是人们心中的,都在这个春天,茁壮成长。
系统提示音悄然响起:
【成功引导实施科学种植规划,显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土地利用率,初步建立规范化生产流程。奖励积分+500点。】
【成功构建并推广初级知识产品(种植手册),促进知识系统化传播。奖励积分+300点。】
【宿主当前积分:8223点。】
积分在稳步增长,但伊拉更看重的是眼前这充满希望的田野和乡亲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科学的道路漫长,但她充满信心。因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必将在这片黑土地上,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谷雨过后,庄稼和药材都进入了快速生长的青苗期。田野里绿意盎然,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然而,老天爷似乎总喜欢在人们稍松一口气时,设置新的考验。
一场暖湿的春雨后,有社员惊慌地发现,部分玉米地和柴胡田里,出现了害虫的踪迹!一种体型细小、通体碧绿的蚜虫,密密麻麻地附着在嫩叶背面,吮吸着汁液,被危害的叶片很快卷曲发黄。
虫害的消息像风一样传开,刚刚放松的神经立刻又紧绷起来。尤其是药材田,那是全队的钱袋子,万一被虫子祸害了,后果不堪设想!
有人立刻提议:“赶紧去打农药!公社农技站有‘六六六’粉!”
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在这个年代,“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被认为是对付害虫的“法宝”。
但伊拉却皱紧了眉头。她记得系统零散知识里提到过,这些农药毒性大,残留时间长,不仅会杀死害虫,也会杀死蜜蜂等益虫,更会污染土壤和水源,甚至可能影响药材的品质和安全。
“不能直接用剧毒农药!”伊拉站了出来,反对道,“尤其是药材地!万一有残留,卖出去害了人怎么办?而且会把地也毁了!”
“那你说咋办?眼看着虫子把苗啃光?”一个心急的社员嚷道。
王卫东这次也站在了伊拉一边:“拉拉说得对!咱们种的是药,入口的东西,得讲究!不能乱打药!”
李大夫也捻着胡须说:“古籍有云,是药三分毒。用农药如用猛药,需谨慎。”
可道理归道理,虫子不等人。必须尽快拿出有效的办法。
伊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再次启动了【技能融合与创新推演】。这次,她融合的是【常见植物特性了解】、【基础农业观察实践】以及有限的生物防治概念(来自系统碎片知识)。她投入300积分,推演针对当前蚜虫的、符合当下条件的环保防治方案。
【指令确认。消耗积分300点。技能融合推演启动……】
【推演中……关联知识匹配度中等……推演成功率判定中……】
【推演成功!】
【获得综合防治方案:【草木灰皂液喷洒与天敌保护利用】。】
【方案简述:1. 快速制备草木灰浸泡液(草木灰加水静置取上清液)混合少量皂荚液或洗衣皂液(弱碱性,可堵塞蚜虫气孔),进行叶面喷洒。2. 寻找并保护田间瓢虫、草蛉等蚜虫天敌,可适当从其他草丛迁移引入。3. 利用蚜虫的趋黄性,在田间设置黄色粘虫板(可用涂了桐油或黏胶的黄色木板代替)。】
【提示:此法效果较慢,需连续操作,但环保无残留。】
【宿主当前积分:7923点。】
“有办法了!”伊拉立刻将推演出的方案告诉大家,“咱们不用毒药,用土法子!”
她指挥社员们就地取材:灶膛里的草木灰、溪边的皂荚、甚至家里洗衣服的肥皂头都成了原料。很快,几大桶浑浊的草木灰皂液制备好了。社员们用简易的喷雾器(甚至是用树枝绑着布条蘸着刷)开始仔细喷洒。
同时,伊拉让孩子们去草丛里寻找瓢虫,小心翼翼地放到有蚜虫的药材叶子上。她还让木匠赶制了几块刷了黄漆、涂上黏胶的木板,插在田边。
起初,很多人将信将疑。但几天后,效果显现了!喷洒过皂液的地方,蚜虫数量明显减少;引入的瓢虫疯狂地捕食蚜虫;黄色粘虫板上也粘住了不少飞蚜。虽然不能完全灭绝,但虫害的蔓延势头被有效遏制住了!最重要的是,庄稼和药材没有受到药害,田地里的蜜蜂依旧嗡嗡飞舞。
这场突如其来的虫害,反而成了伊拉推广环保农业理念的契机。社员们亲眼见证了土法子的威力,对“科学种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科学不仅仅是新工具、新农药,更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利用。
伊拉趁热打铁,将这次虫害防治的经验也写进了手册的增补页里。她意识到,未来的农业之路,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次成功的应对,不仅保住了青苗,更在社员心中播下了生态农业的种子。风雨过后,田野里的绿色更加苍翠,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愈发显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