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这买卖稳赚不赔,只是自己手头紧,缺个启动资金。
所以才想拉樊哙入伙,毕竟樊哙是个屠户,家底比自己厚实。
樊哙沉吟片刻,说道:
“我再想想。”
刘季一听,顿时眼前一亮——没直接拒绝,说明有戏!
他立刻趁热打铁地说:
“你放心,只要投点钱,我去打通县里的关系!”
“我想办法让县令大人发个告示,让城里那些不方便处理粪便的富户每天把粪便集中到后门外。”
“然后每天一早,我们就安排人去收回来,照着天幕的方法处理成肥料。”
“自己留一点用,其他的拿出去卖。”
“只要真能肥田增产,就不愁卖不出去。”
“这种好事,要不是咱俩是兄弟,我可不会叫你一起。”
“等我们在沛县站稳了脚,就扩展到周边各县。”
“到时候,你我兄弟联手,做大做强,开疆拓土,成为粪肥业的始皇!”
在刘季一番天花乱坠的描绘下,樊哙最终晕晕乎乎地点了头,决定出资加入这门“粪业”。
而就在刘季还在拉人合伙的同时,各地的百姓早已行动起来。
不少黔首已经冲上街头,争先恐后地捡拾地上的粪便。
以前不知道这些“宝贝”能种田,躲着走也就罢了。
现在知道了它的用处,恨不得天下人都把粪便排到自家门口。
对这些百姓来说,粪便是最廉价、最易得、最不花钱的肥料来源。
至于吃粪肥种出的粮食会不会恶心?
那是贵族才操心的事。
百姓们连温饱尚且难以解决,自然也就无暇顾及那些气味难闻的东西是否令人不适了。
除了收集人畜粪便之外,还有一些头脑灵活的百姓见大家都争着抢着去拾粪,便果断换了个方向,转而去挖河道、池塘里的淤泥。
毕竟天幕也曾提到过,这些淤泥很可能也是一种上好的肥料。
虽然现在还不清楚这些淤泥具体该如何使用,但那并不重要。
只要继续关注天幕的指示,迟早会知道如何正确施用这些淤泥作为肥料。
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先把粪便和淤泥都收集起来!
了解完肥料组关于粪肥与塘泥的研究情况后,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等人便登上马车,朝着农部六司之一的林木司方向而去。
农部六司占地广阔,少则几十亩,多则上百亩,若全靠步行一一巡视,恐怕走到日落也难以看完。
因此,六司之间设有专用马车,便于往来之间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这便是林木司,我们主要负责各类果树的培育与种植研究。”
“根据不同的果树种类,我们划分出了多个专门的研究小组。”
“比如说,有专研桃树的小组、研究柿树的小组,还有专注于梨树栽培的团队等。”
“目前林木司内已有桃、柿、梨、橘、枣、林檎(即苹果)、杏、樱桃、梅、山楂等十六种果树。”
“我们也在持续搜寻其他适宜栽种的果树品种,计划将它们引种至此,预计将来还会不断增加果树种类。”
领路的许子边走边指着四周的果树林,向众人介绍。
扶苏听着介绍,目光落在周围的果树上,眼中泛起光彩,忍不住问道:“这些果树,今年都能结果吗?”
身为太子,他素来喜爱香甜可口的水果,每日都会让人送来当季的果品。
若这些果树今年能结出果实,他倒是打算带弟弟妹妹们来采摘,一来尝鲜,二来也增进兄妹之间的感情。
只可惜,许子摇了摇头:“这些大棵果树,都是最近几个月才从各地移栽过来的。”
“还在恢复期,是否能在今年结果,目前还不确定。”
听到这话,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身后的陈相见状笑了笑,说道:“私下里,我们管这林木司叫‘百果园’。”
“意思是希望将来这里能拥有一百种不同的果树,真正配得上百果园这个名字。”
“当然,现在还有一段路要走,还需继续努力。”
“百果园?一百种果树?”
扶苏脑海中浮现出将来林木司内果树成林、果实满枝、任人采摘的景象,顿时又来了兴趣。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父王,问道:“父王,秦国境内可有走南闯北、做买卖的商人?”
嬴政一听,便猜到儿子的心思,嘴角微扬:“你是想请这些游商,帮你搜罗天下各地不同的果树,然后引种到林木司里?”
扶苏点头道:“是的,林木司里的果树种类越丰富,农家弟子的研究对象也就越多,未来百姓在选择种植果树时,也能有更多合适的品种。”
“等我们从中筛选出那些容易存活、产量高、好管理的果树后,再推广到各地。”
“那样,百姓们就能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几棵喜欢的果树,平时只需偶尔浇点水,也不必费心照料,就能有果子吃。”
等到秋风渐起,枝头挂果之时,便可顺带采收些甘甜的瓜果,让天下百姓与孩童,终岁劳作之余,也能尝到一点甜头。
也可以考虑将这些果品拿去售卖,为家中添些额外的进项。
毕竟,若百姓只靠田间收成,日子未免过于拮据,生计也太过艰难。
能让百姓多一份收入,便尽己所能,助他们多得一些宽裕吧。
这也是我设立林木司、召集农家子弟专研果树栽培的初衷之一!
一旁的许子、陈相、陈新等农家门徒,听罢太子扶苏这一席话,无不心生敬意。
他们当年游历列国,王侯将相、公子贵胄见过不知凡几。
可除了太子扶苏,又有哪一位权贵真正思考过,如何让天下百姓在耕种之外,另寻一份生计?
或许有人动过这个念头,或许也从未有过。
但真正不仅动了念头,还肯投入人力、物力与精力,去研究、去实践、去推动的,唯有太子扶苏一人罢了。
在此之前,就连秦王嬴政也未曾如此设想过。
彼时秦王心中所系,皆是平定六国、统御天下之大业,至于百姓能否多得几分收入,这类“小事”,恐难入其眼。
不愧是曾与他共论农家之道的太子扶苏,心怀仁义,体恤万民。
此时此刻,若真能如愿,许子恨不得秦王嬴政即刻荡平六国,一统天下,而后早早传位于太子扶苏。
如此,天下黎民便可在他治下安居乐业。
念及此处,许子当即向太子扶苏深施一礼,道:“殿下仁政爱民,臣愿代天下百姓向殿下致谢!”
“我等农家弟子定不负殿下所托,务必为百姓择选出最适宜屋前屋后栽种的果树品种。”
陈相、陈辛等人亦纷纷拜下:“臣等愿竭尽全力,不负殿下厚望,为百姓择优选果!”
太子扶苏抬手示意众人起身:“许师太过赞誉,孤不过略陈己见而已。”
“真正辛苦的是诸位师长与弟子们,孤才应代天下百姓,感谢诸位辛劳!”
言罢,君臣之间更显相知相得。
待扶苏安抚好众人之心,秦王嬴政方才开口:“蜀地有位大商人,名叫巴清,常资助军用物资。”
“其商队遍布天下,往来各地贸易。
寡人可将她与先前的乌氏倮一并召入咸阳。”
“届时,你若有需要,也可与她们沟通,让她们替你搜集所需之物。”
太子扶苏闻言,喜形于色,立刻应道:“多谢父王!”
这个小插曲过后,许子一边引路,一边继续介绍园中果树:“此地所种,皆为柿树,依年份不同,我们也作了细分。”
“比如前面几块田地空着,是果种试验区,今年才刚播下种子。”
“我们要观察从播种到开花结果,需几年时间。”
“并在过程中探索,如何栽种、培育,才能使柿果更丰、更甜。”
“后面那片新近移栽的柿树,是成树区域。”
“我们想了解,这些已成林的柿树是否易生虫害?”
“又该如何照料、修剪,才能提高产量,提升果实甜度。”
在许子的带领下,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一行人穿行于一片片果林之间,目之所及,皆是各色果树。
天幕之下,原本四处捡拾粪肥、疏浚河道的百姓们,此刻也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驻足远望,面露笑意。
在见到太子扶苏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潜心研究各类果树的栽培技术,只为从中挑选出最容易成活、产量高、果实甜的优良品种。
为的是让百姓们能够种在自家门前屋后,待到秋收时节,全家人能尝上一口果子的甘甜,也能在种地之外多一条生计来源后,
百姓们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随后,来自四面八方的由衷赞叹如同春雷般响彻天地。
“太子扶苏仁义!扶苏殿下圣明!”
“我等草民何其幸运,竟得殿下如此挂念!”
“若能做扶苏殿下治下的子民,真是三生有幸,我愿誓死效忠!”
“我愿为太子殿下肝脑涂地,谁敢动殿下一根毫毛,先踏过我的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