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头的落网,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池塘,在有限的知情范围内激起了巨大波澜。分局内部的气氛为之一振,连日来的高压和疲惫被这场关键胜利冲淡了不少。陈科长亲自为参与行动的同志们请功,李振邦的名字再次被重点提及,这一次,不再仅仅是“有点特别的派出所民警”,而是成为了分局侦查科内部一个小有名气的“智囊”。
然而,大规模的表彰和公开宣传依旧被按下了。‘老爷’尚未归案,福佑路219号仓库如同一个沉默的陷阱,需要耐心布控,等待最关键的大鱼入网。上级指示:外松内紧,避免打草惊蛇。
因此,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抓捕之夜后,李振邦的生活意外地回归了一种看似平凡的节奏。陈科长体恤他连续作战的辛苦,特批了他几天假期。“回去好好休息,陪陪父母,也回所里看看。‘老爷’的案子,有进展我会立刻通知你。”
于是,李振邦又回到了熟悉的李家弄派出所。
推开派出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院子里槐树的叶子已经变得墨绿,蝉鸣聒噪。王铁柱正满头大汗地修理那部老掉牙的手摇电话机,看到他进来,立刻丢下工具,惊喜地喊道:“李干事回来啦!”——不知何时起,所里的年轻同志开始半开玩笑地称呼他“干事”,带着几分亲近和敬佩。
老赵正坐在树荫下的马扎上,就着咸菜啃窝头,看到他,只是抬了抬眼皮,含糊地“嗯”了一声,但嘴角那丝几乎看不见的弧度,显示了他的好心情。张所长从办公室窗口探出头,笑着招手:“振邦,来得正好,刚泡的茶,高末儿,进来尝尝!”
这种熟悉而亲切的氛围,让李振邦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没有分局大楼里的肃杀和机密,这里有的是市井的烟火气和朴素的同袍情谊。他笑着和王铁柱打了招呼,走到老赵身边坐下:“老赵,肩上的伤好利索了?”
“早没事了。”老赵三两口吃完窝头,拍了拍手,“你小子,在分局没给咱所里丢人吧?”
“跟着领导学习,长了不少见识。”李振邦谦逊地回答。
张所长端着茶壶走出来,给李振邦也倒了一碗浑浊却香气扑鼻的茶末:“陈科长打电话来了,把你夸得跟朵花似的。怎么样,大机关待了几天,还习惯咱这小庙的粗茶淡饭吧?”
“所长,您这话说的,哪儿都比不上咱所里自在。”李振邦由衷地说。这话不全是客套,派出所的工作虽然繁琐,但直接面对群众,更接地气,也更能让他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具体意义。
接下来的几天,李振邦重新捡起了“片儿警”的日常工作。核对户口,调解邻里纠纷,宣传防火防盗。经历了分局高强度的脑力风暴和秘密斗争,再回到这些琐碎事务中,他反而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悟。正是这千家万户的平凡日常,构成了他们这些公安干警誓死守护的基石。
他也抽空回了南市区的家。母亲沈静芝看到他安然回来,絮叨着又瘦了,变着法子给他做好吃的。父亲李墨轩话不多,但看他的眼神里,骄傲和欣慰又多了几分。李振邦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案件的事情,只说是分局借调帮忙整理文件,工作告一段落。他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家庭温暖,这让他感觉自己在这个时代扎下的根,又深了几分。
在这平淡的日常中,李振邦的生活里也悄然泛起了几丝不一样的涟漪。
第一个自然是林淑娴。虽然两人都回到了各自原本的工作岗位,但那条因共同战斗而连接起来的无形纽带并未断开。林淑娴偶尔会借着“请教技术问题”的名义,往派出所打来电话。通话内容通常是正经的工作交流,但末尾总会不经意地加上一句“李同志,你也要注意休息”或者“最近天气变化大,记得添衣”。每次接到她的电话,王铁柱总会挤眉弄眼,故意拉长声音喊:“李干事——分局林技术员电话——”,引得所里一阵善意的哄笑。李振邦面上佯装镇定,心里却会泛起一丝微甜的波澜。这个沉静而聪慧的女技术员,像一抹清泉,流淌进他充满阳刚之气的工作生活中。
第二个出现的,是里弄居委会新来的年轻干事,名叫苏梦蕾。她约莫二十岁,梳着两根乌黑的麻花辫,眼睛亮晶晶的,充满活力。派出所和居委会工作联系紧密,李振邦下弄堂时经常碰到她正带着一群家庭妇女扫地、清理阴沟、组织学习。苏梦蕾性格开朗,办事泼辣,见到李振邦总是落落大方地打招呼:“李同志,又来忙啦?我们这边‘爱国卫生’搞得不错吧?”有时遇到难缠的住户不愿配合,她还会半开玩笑地求助:“李同志,快来帮帮忙,你这身公安制服比较唬人!”她的出现,为李振邦的日常工作增添了一抹明快的色彩。
还有一位,是住在李家弄尾的一位年轻女性,名叫柳如烟。人如其名,带着几分旧式文人的婉约和清冷。她似乎是个小学教师,平时深居简出,偶尔能看到她抱着书本匆匆走过,眉宇间总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轻愁。李振邦有次去她家核对户口,发现她家里书卷气很浓,墙上还挂着她自己画的墨兰。交谈中,柳如烟言语得体,但眼神中偶尔流露出的迷茫和对时局小心翼翼的探询,让李振邦感觉到这是一个正处于新旧时代交替中,内心充满矛盾和挣扎的知识女性。他对她抱有一份同情和尊重,但接触仅限于公务,并无深交。
这三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如同不同色调的光,投射进李振邦1950年的生活。林淑娴代表着志同道合的专业认同和朦胧情愫;苏梦蕾象征着新社会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柳如烟则折射出时代变迁中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她们的存在,让李振邦对这个时代的感知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
假期结束前的一天傍晚,李振邦刚调解完一场因抢晾衣绳引发的争吵,推着自行车往回走。夕阳将弄堂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炊烟袅袅,空气中飘荡着饭菜的香气。苏梦蕾正站在居委会门口和几个大妈说笑,看到他,挥手笑道:“李同志,辛苦啦!”不远处,柳如烟挎着布包低头走过,夕阳在她身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而此刻,他或许该去给分局打个电话,例行汇报一下休假情况,也许,能顺便听到那个熟悉而沉静的声音……
生活仿佛暂时回归了平静的河流,在市井烟火中缓缓流淌。 但李振邦知道,关于“老爷”的那张网仍在暗中收紧,平静的水面下潜藏着激流。他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日常,也时刻准备着,当号角再次吹响时,挺身而出,守护这片他逐渐深爱并融入其中的土地和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