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青以为与苏芮建立了某种基于共同目标的脆弱信任,甚至开始视她为这条艰难征途上可以有限依靠的同行时,一记来自背后的冷枪,打得他措手不及,心寒彻骨。
《东榆日报》在显着版面刊登了由苏芮署名的长篇报道,标题赫然是《厘清迷雾:关于省教育厅张克处长相关网络指控的核查》。文章以看似客观理性的笔触,引述“权威渠道”和“多方核实”,对林青此前爆料中的几个关键点提出“质疑”:称停车场视频存在“剪辑痕迹”,无法完全证明威胁者与张克的直接关联;指张克与“黑豹”的合影是“多年前旧照”,系“正常社交往来”,不能直接证明存在不法勾当;甚至隐晦地暗示,“真相之眼”的爆料动机不纯,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或“个人恩怨”。文章最后呼吁公众“理性看待,等待官方调查结果”,无形中将林青置于了夸大其词、煽动舆论的尴尬位置。
这篇报道一出,原本一面倒支持林青、要求严惩张克的舆论场,瞬间出现了分裂和混乱!
“我就说嘛,单方面爆料不能全信!”
“《东榆日报》是官方大报,苏芮也是名记,她的调查应该更可靠吧?”
“难道林青真的是为了博眼球?”
“事情看来没那么简单,坐等反转再反转。”
网络上的议论变得莫衷一是,街头巷尾的谈论中也多了许多怀疑和猜测。林青好不容易推动的舆论大势,被苏芮这“反戈一击”硬生生地阻滞、甚至出现了倒退的迹象。
那篇看似为张克“澄清”的报道,如同一盆冰水,对着林青当头浇下。网络上支持他的声音瞬间出现了裂痕,质疑和混淆视听的言论开始甚嚣尘上。一股混杂着震惊、愤怒和被彻底背叛的灼热感,瞬间冲上了林青的头顶。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拨通了苏芮的电话,铃声只响了一下就被接起,仿佛对方一直在等着。
“为什么?”林青的声音因极力克制愤怒而显得有些沙哑,“苏记者,我需要一个解释。那篇报道,是在帮张克洗地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传来苏芮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丝疏离的声音:“林记者,我理解你的情绪。但作为媒体人,我们必须对报道的每一个细节负责。我核查过你提供的部分线索,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甚至可能引人误解的地方。我认为有义务向公众呈现更全面的信息。”
“不够严谨?引人误解?”林青气极反笑,“停车场视频里的死亡威胁是假的?张克和‘黑豹’的合影是pS的?”
“视频的真实性有待技术鉴定,至于合影,那确实是多年前的旧照,不能直接证明现在存在不法关联。林记者,我建议你也冷静一下,不要被情绪左右了判断。我们记者追求的是真相,而不是预设立场。”苏芮的语气依旧平稳,但林青敏锐地捕捉到,在说到“预设立场”时,她的语速有极其细微的加快,并且伴随着一声几乎无法察觉的、轻微的吸气声。
这不像他认识的苏芮。那个在茶馆里眼神锐利、对张克问题紧追不舍的资深记者,此刻的反应过于“官方”,过于“正确”,甚至带着一种刻意撇清的冷漠。
不对劲。
林青强迫自己压下翻涌的情绪,大脑飞速运转。他回想起与苏芮最后一次在茶馆见面时,她提到张克可能察觉被调查时,眼神里那种凝重和决绝,绝非伪装。而这篇报道的出台时机也太过巧合,正是在张克被停职、调查看似要深入推进的节骨眼上。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这会不会是苏芮的某种策略?一种取得张克或其背后势力信任的手段?
他没有立刻反驳苏芮,而是顺着她的话,用一种带着失望和不满的语气说道:“好,苏记者,我明白了。你有你的‘全面信息’,我有我的调查方向。道不同,不相为谋。”说完,他便挂断了电话。
结束通话后,林青立刻行动起来。他调取了系统之前自动记录并存储的、他与苏芮数次见面时的环境监控录像(系统在升级后具备有限的周边环境信息记录功能,并非全程录像,但能捕捉到关键时间点的画面和音频片段)。
他重点回放了最后一次在茶馆分别时的场景。画面中,苏芮先他一步离开。在走出茶馆门口,确认周围无人注意时,她有一个极其短暂的停顿,右手下意识地、用力地捏紧了随身携带的皮包带子,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同时,她快速地用左手拿出自己的私人手机(非工作号),看了一眼屏幕,眉头紧蹙,随即又迅速收起,快步融入街角的人流。
这个细微的动作,结合刚才通话中她那不自然的语速变化和刻意的疏离……林青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不是背叛!这是一种处于巨大压力下的高度紧张和决绝!苏芮是在演戏!她很可能是在执行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通过发表这篇“澄清”报道,向张克阵营示好,甚至是递交“投名状”,目的是为了打入内部,获取更核心的证据!那个被她紧紧捏住的皮包,里面是否就藏着能决定胜负的关键?她那匆匆一瞥的私人手机,是否在接收着来自真正“自己人”的指令?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串联起来。苏芮没有说谎,她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一个“迷途知返”或者“识时务”的记者角色。她所有的“背叛”行为,都是为了一个更深层、更危险的目的。
想通这一切,林青胸中的怒火和失望瞬间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有对苏芮身处险境的担忧,有对局势判断失误的惭愧,更有一种豁然开朗后的凝重。
他再次看向网络上那些因苏芮报道而引发的质疑和混乱,目光已经截然不同。这不再是阻碍,而是苏芮用自身声誉换来的、深入虎穴的机会所必然带来的阵痛。
他不能再去打扰她,更不能揭穿她。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从外部施加压力,同时密切关注一切动向,或许在苏芮最需要的时候,他能成为那个意想不到的外援。
苏芮究竟在为谁工作?她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想要获取的,究竟是什么?张克背后,究竟还隐藏着怎样惊人的秘密?这一切,都让眼前的迷雾显得更加浓重,也让林青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远比想象中更加庞大和狡猾的对手。他的调查,必须更加谨慎,也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