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号码的短信像毒蛇的信子,林青没有回复,直接销毁了SIm卡。
危险正在逼近。他清楚地意识到,对手的反扑会比想象中更猛烈。王强被查只是敲山震虎,真正的恶虎刘茂才,此刻必然在调动所有资源,要将威胁彻底扼杀。
果然,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
先是报社王主任再次打来电话——用的还是他备用机的号码,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林青!你到底在外面惹了多大的祸?现在上面直接打电话到社里,要我们‘管好自己的人’!我警告你,如果再闹出什么事,就不是停职这么简单了!”
接着,他试图联系最初提供线索的另一个学生家长,对方一听是他,立刻挂断电话,再打已是空号。
就连他去常去的面馆,老板都欲言又止地提醒:“小林啊,最近好像有人在打听你……你是不是惹什么麻烦了?”
一夜之间,他仿佛成了这座小县的瘟疫,人人避之不及。
深夜,林青蜷缩在城中村一个按日计费的小旅馆里。房间潮湿闷热,墙皮剥落,窗外是纵横交错的电线。这是他辗转找到的第三个落脚点。
他打开那个破旧的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疲惫却异常明亮的眼睛里。
恐惧吗?当然。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破土而出的坚定。
他想起了三个月前,刚进报社时的宣誓;想起了老周最初拉住他时,那双浑浊却充满期盼的眼睛;想起了系统回溯画面里,那些劣质钢筋和易燃材料……如果连他都退缩了,那些被顶替了前途的学生,那些可能置身于危险“校舍”中的孩子,他们的公道谁来给?
“我所追寻的,无非是一个真相。”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亮的火柴,瞬间驱散了所有迷茫。他的手指重新变得稳定,在键盘上敲下了那个注定要掀起风浪的名字——
真相之眼。
他要用这个账号,撕开那层厚重的黑幕。
第一篇爆料文,他精心构思。没有直接提替考,而是从已经暴露的“豆腐渣工程”入手。他利用系统还原的真相场景,以极其精准、宛如亲历的笔触,描述了“辉煌建筑”仓库内劣质建材的细节,那份代号“L-m-015-特”的便签,以及资金流向中种种不合常理的节点。他没有直接指控刘茂才,却将所有的线索,如同拼图碎片般呈现在读者面前。
《起底余通县“优质”校舍背后的豆腐渣工程》,标题朴实,内容却刀刀见血。
发布平台他选择了数个用户基数大、监管相对复杂的论坛和社交媒体。点击发布按钮的瞬间,林青感到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了一下。
文章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起初只有零星几个回复和转载。但很快,凭借着确凿的细节和严密的逻辑,它开始在一些小众的技术论坛和本地社群中悄然传播。
有人震惊于内幕的黑暗,有人痛斥无良商人和贪官,也有人质疑信息来源,但热度,确实在一点点攀升。
然而,不过半个小时,林青就发现,最早发布的两个平台链接已经显示“内容不存在”。对手的公关力量,如同高效的清道夫,紧随而至。
这场舆论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林青关掉电脑,深吸了一口污浊的空气。他不知道这篇用尽心血写就的文章,最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还是会迅速沉寂,换来对手更疯狂的报复。
但他知道,箭已离弦,再无回头路。
而在他不知道的网络另一端,那篇正在被疯狂删除的文章,已经被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