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青再次踏进曙光工作室时,所有人都察觉到了他的不同。不是衣着打扮,而是一种从内而外散发的气场变化。从前那个总是微蹙眉头、沉浸在调查思维中的林记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嘴角常带笑意、眼神温暖的男人,甚至带着点。
各位,我回来了。林青的声音里透着前所未有的轻快,顺便宣布个好消息——我当爸爸了。
办公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林哥你藏得够深啊!陆辰第一个跳起来。
天啊!恭喜林老师!乔乔惊喜地捂住嘴。
王闯大笑着拍林青的肩膀:行啊老林,不声不响干大事!
李锐也难得地露出笑容:恭喜。
在一片祝贺声中,林青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翻出女儿的照片,像个标准的晒娃狂魔看看我闺女,这大眼睛多精神,这小嘴多可爱......
这温馨的一幕过后,重新投入工作的林青,展现出了让团队惊叹的蜕变。他不再是那个执着于深挖黑幕的,而是成为了一个更全面、更有深度的思考者。
在进化后的系统的辅助下,他对预制菜事件的收官报道不再局限于揭露问题,而是以更高的视角,深入探讨了食品安全治理的系统性困境、家长参与监督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效率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这篇报道以其深刻的洞察和建设性的思考,引发了远超以往的社会反响。
但林青的脚步没有停在报道上。在他的积极倡议和协调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多方联席会议在江城县第一小学举行。与会的不只有教育部门、食药监部门的官员,还有学校负责人、家长代表,甚至包括几家有意参与校园供餐的企业代表。
我们不能只破不立。林青在会议上的发言掷地有声,发现问题很重要,但构建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健康、让学校安心的长效机制更重要。
他提出了一个创新的三方参与公益行动方案:
第一,校长进食堂——校长及校领导、教职工无特殊情况均在食堂就餐,与学生同吃一锅饭;
第二,家长进后厨——每学期聘请部分家长代表,经过培训后轮流担任食堂监督员,实地参与食材验收、清洗加工等环节;
第三,企业进镜头——对新招标的供餐企业,要求其在后厨关键区域安装24小时公开的监控镜头,并通过特定平台向所有家长开放,随时接受监督。
这个方案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各方的热烈响应。
这个办法好!我们愿意接受监督!一位新参与招标的企业负责人当即表态。
让家长参与进来,既能消除疑虑,也能增进理解,我支持。江城县教育局局长点头认可。
太好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放心!家长代表们更是双手赞成。
行动迅速落地。短短一个月内,江城一小的食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天午餐时间,校长和老师们端着餐盘,与学生们坐在一桌,吃着同样的饭菜,有说有笑;
每周都有两名家长监督员戴着工作帽、口罩,在食堂后厨认真地检查食材新鲜度,监督操作流程;
而通过手机App,家长们随时能点开实时监控,看到自己孩子午餐的制作过程——干净整洁的环境,规范操作的员工,一目了然。
效果立竿见影。学生们的就餐满意度显着提升,家长的投诉几乎归零,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变得更加规范透明。更重要的是,这种全方位的参与和监督,重建了家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任。
现在去接孩子,听到的都是对午餐的好评。一位曾经参与维权的家长感慨地说,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这股变革之风,很快从江城县吹向了更远的地方。省内多个市县的教育部门专门组织考察团来学习江城经验,林青和曙光工作室整理的《校园食品安全三方参与监督机制操作指南》被多地借鉴采纳。甚至有两个外省政府部门发来邀请,希望林青能去分享这一事件的调查和解决经验。
站在江城一小的食堂里,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就餐场景,林青的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回想起网络成立的初衷——不仅要照亮黑暗,更要指引方向。这一次,他们不仅揭露了问题,更参与构建了解决方案。
调查记者的使命,不只是调查。他对身边的团队成员们说,眼神温暖而坚定,推动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让改变实实在在地发生,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发挥的价值。
王闯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老林,你这次回来,真的不一样了。
是的,历经蜕变归来的林青,不一样了,这次是真正的王者归来,不在于揭发多少黑幕,而在于能够推动建设性的变革,为这个社会带来持久而积极的改变。
江城县的这场完美收官,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不断扩散。它为全国各地面临的类似困境,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而这,仅仅是一个全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