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府苑”售楼处那场精心策划的“碰瓷”风波中脱身后,林青并未感到丝毫轻松。
对方手段之下作、反应之迅速,反而像一剂清醒针,让他更清晰地认识到,面对“鼎晖”这样盘根错节的对手,仅凭一腔热血和常规调查手段,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和王闯带回的录音录像虽然能自证清白,甚至反将一军,但距离撕开“学府苑”虚假宣传的铁幕,还差得远。他们需要更坚实、更具颠覆性的证据链。
就在林青苦思冥想突破口时,一个念头划过脑海——模式。无论是保安娴熟的“碰瓷”手法,还是宣传资料上那些模糊却诱人的承诺,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可追溯、可验证的行为模式?他想到了李锐,那个总是蜷缩在服务器之间,与代码和数据为伍的技术宅。如果这世上有谁能从混沌中提炼出秩序,从碎片中拼凑出全景,那一定是李锐。
他没有向李锐透露“系统”的存在,那是他与陈国华之间最深的秘密。
他只是拿着从“学府苑”收集到的宣传册,找到正在显示器海洋中奋战的老友,用一种混合着疲惫与期待的语气说:“锐哥,得请你帮个大忙。我怀疑‘鼎晖’在学区房宣传上玩的是套路,不是个案。你能不能想办法,把全市,不,最好是能找到这个开发商历史上所有项目的宣传口径,特别是关于学区的承诺,和最终的落地情况,做个全面的数据梳理和比对?我们需要知道他们的‘习惯’。”
李锐从屏幕上移开视线,推了推厚厚的眼镜,眼神里闪烁着技术狂人接到挑战时常有的光芒。“挖底裤?这个我在行。”他没有多问林青要这些数据的具体用途,对于他而言,构建一个逻辑严密、数据翔实的数据库本身,就是极具诱惑力的挑战。“给我几天时间,我把能挖到的底料都给你烩一锅。”
接下来的三天,李锐仿佛进入了数字世界的闭关状态。他的办公室成了数据炼金房,键盘敲击声几乎未曾停歇。他调动了所有能用的网络爬虫、数据挖掘工具,侵晨达曙,搜寻着政府公开档案、历史网页快照、房产论坛帖子、司法诉讼文书……海量的信息被捕捉、清洗、去重、归类。他构建起复杂的关联模型,将一个个楼盘的宣传语与对应的规划文件、学校建成记录、业主投诉乃至官司判决联系起来。
当他终于将那个存储着结构化数据库的加密硬盘交给林青时,虽然眼圈黑得像熊猫,嘴角却带着一丝创造者般的满足。
“呐,你要的‘习惯’分析报告基础数据都在这里了。近十年,能查到的相关项目,宣传口径、官方文件、落地结果,还有能扯上关系的诉讼纠纷,基本都收录了。”李锐拍了拍硬盘,“希望能帮到你。”
林青接过硬盘,感觉手心沉甸甸的。他深知这份数据的价值,这不仅是李锐心血的结晶,更可能是一座等待引爆的军火库。“锐哥,谢了,这太关键了。”他由衷说道,内心涌动着将这份数据“赋能”给系统的强烈渴望。
独自回到自己的隔间,林青深吸一口气,连接硬盘,开始将李锐精心炼制的“数据燃料”分批导入那神秘的“洞察”系统。屏幕上,数据流如银河倾泻,系统的运算指示灯以前所未有的频率疯狂闪烁,散热器的嗡鸣声也变得低沉而有力。
真正的“磨人”训练开始了。林青不再试图直接向系统灌输“欺诈”的概念,而是引导它进行纯粹的“模式识别”和“关联比对”。
他输入“学府苑”的宣传语:“市实验一小分校(规划中)”。
系统沉默地检索着庞大的数据库,片刻后,列出关联记录:
【关联记录1:开发商“鼎晖”旗下项目“枫林晚”,曾宣传“市实验二小分校(规划中)”,最终落成为“星光社区小学”。规划文件显示仅为教育用地预留。】
【关联记录2:开发商“鼎晖”旗下项目“山水国际”,宣传“师大附中入驻(洽谈中)”,实际落地为挂牌合作学校“师大附中启迪分校”,师资独立。相关诉讼3起,2起业主败诉,1起和解。】
【关联记录3:开发商“鼎晖”因“锦绣江南”项目学区宣传问题,曾受到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罚款50万元)。】
冰冷的文字,客观的事实。系统依然无法理解“规划中”背后的人心诡谲,但它忠实地记录了历史上相似话术所对应的结果。
林青调整策略,发出更精确的指令:“系统,基于数据库,归纳目标开发商在‘学区资源’宣传中的高频词汇、句式特征及结果偏差模式。”
这一次,系统的响应似乎带上了一丝不同的“韵律”。屏幕上的数据不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开始流动、碰撞、聚合。大量的文本片段被提取、分析、归类,最终凝练成一份清晰的报告:
【行为模式识别报告(初版)】
高频词汇:“规划中”、“洽谈中”、“拟引入”、“战略合作”、“优质教育资源覆盖”。
常用句式:“毗邻xx名校”、“与xx学校达成意向”、“享受xx学区氛围”、“未来教育标杆”。
落地偏差模式:
规划等级降级(市级规划→区级\/社区级配套)。
合作形式降级(直接办学→挂牌合作→无实质合作)。
时间节点模糊化(“即将启动”无明确时间表)。
关联诉讼特征:多集中于“虚假宣传”、“合同欺诈”,业主胜诉率偏低(约28.5%),举证困难与法律认定严格为主因。
这份报告,没有断言“欺诈”,却清晰地勾勒出了“鼎晖”在学区房宣传上的一套惯用“行为模式”和“操作模板”。这是一种迂回的进化!系统绕开了它暂时无法穿透的“意图黑箱”,直接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了行为层面稳定复现的规律。它开始从回答“这是什么?”,向着预测“按照习惯,接下来会怎样?”迈出了关键一步!
林青看着屏幕上条分缕析的报告,心脏激动地加速跳动。李锐的数据赋能,如同为系统安装上了一副基于历史经验的“望远镜”,让它能够窥见对手行为模式的轮廓。希望之火再次燃起,而且比以往更加明亮。
就在他心潮澎湃之际,系统界面陡然一亮,一个新的提示框无声弹出:
【检测到高密度、高关联性数据持续输入与深度训练,行为模式识别模块负载运行优化…】
【基于强化后的数据模型与模式识别逻辑,“关联证据链自动构建”辅助功能触发(测试版)。】
【针对目标:“学府苑”项目及关联开发商“鼎晖”。】
【构建中…】
一个进度条在屏幕上悄然显现,稳定地向前推进。林青屏住呼吸,眼眸中映照着屏幕的蓝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轰鸣:幸福,难道来得如此突然?系统,这是要……迎来新的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