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五年光阴如水般流过。
曾经那个凭借一腔热血在黑暗中披荆斩棘的年轻记者林青,如今已是业内备受尊敬的工作室核心。然而,站在职业生涯的某个高点上,林青最近却常常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坠落感。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着信息传播的格局,深度调查的长篇报道,似乎越来越难以抓住读者飞速滑动的指尖。工作室虽仍在运转,但来自市场的压力和内部对投入产出比的微妙审视,都让林青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仿佛置身于一场无声的中年职场危机。
这天下午,阳光斜照进工作室。林青刚结束一个关于社区养老的调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助手陆辰便拿着一份新的线索汇总走了进来。
青哥,有个新情况。陆辰将文件夹放在桌上,一款叫细胞活力素的保健品,最近在老年群体里卖得特别火,号称采用纳米科技量子原理,能根治糖尿病、高血压,甚至能修复基因
林青接过文件,眉头微蹙。这类打着高科技幌子坑骗老年人的把戏,他见过太多。他深吸一口气,对陆辰说:我们先分头查查。你负责搜集它的公开资料,包括官网信息、备案情况、用户评价。我这边也同步核实。
在陆辰开始忙碌的同时,林青也打开了电脑。表面上,他是在进行常规的网络搜索和资料查阅,实际上,他正在脑海中与那个只有陈国华知道的秘密伙伴交流。
系统,扫描细胞活力素相关信息,评估风险。
刹那间,一股熟悉的信息流自脑海深处涌起,迅速抓取着关于细胞活力素的一切。
【信息扫描完毕...目标:细胞活力素...数据源:公开网络、企业备案信息、部分用户评价...】
【初步分析:产品宣称的细胞能量修复理论,在当前生物医学框架内存在部分争议性假说支撑,逻辑链条呈现弱关联性,但未检测到明显违背基础科学原理的硬性矛盾点。】
【风险提示:商业模式存在过度营销嫌疑,但基于现有公开信息,无法直接判定其核心宣传为。评估等级:黄色观察。】
系统的反馈让林青有些意外。按照他过去的经验,这种吹得神乎其神的产品,通常能迅速揪出其中的科学漏洞。但这次,系统竟然给出了一个相对的判断。
有什么发现吗?林青抬起头,不动声色地问陆辰。
陆辰盯着屏幕说:手续倒是齐全,生产许可、卫生许可都有。股权结构表面上看也挺干净。就是...感觉太干净了,像特意包装过的。
林青点点头,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在食药监部门工作的线人:老张,是我。打听个产品,生命元能液...你们那边有没有收到过相关投诉?
电话那头的回应与陆辰的调查结果相似:手续齐全,投诉主要集中在价格虚高、效果不符宣传,但缺乏直接指控其有害或完全无效的实证。
接下来的几天,林青凭着记者的直觉,继续调查核实。可是很奇怪,一切调查似乎都在指向一个结论——这个细胞活力素或许只是又一个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过度营销的普通保健品。
林青内心的笃定开始动摇。他信任系统,这五年来,系统几乎从未出错。但这一次,直觉却在隐隐发出警报。他回想起这五年,随着经验的丰富,他处理事件越来越得心应手,甚至有些依赖于系统高效的初筛和判断。这种依赖,是否在不知不觉中钝化了自己某些更原始的、属于优秀调查记者的敏锐嗅觉?
他坐回电脑前,开始撰写报道初稿。思路顺着现有调查结果的框架展开,侧重于揭示其营销模式的夸大和价格虚高的问题。
就在他准备将初稿发给工作室主任预览,鼠标箭头即将点击按钮的前一刻,他的手机突然剧烈震动起来,屏幕上跳跃着两个字。
小林!你那份关于什么细胞活力素的稿子,交了没?王闯的声音带着急切。
刚写完初稿,正准备...
赶紧打住!别发!王闯几乎是在电话那头吼了起来,那玩意儿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它那个创始人,真名叫赵宝柱,十年前在邻省就是个打着气功治病幌子骗钱的神棍!当年让我一篇报道给掀了老底,判了三年!这孙子出来之后换了个马甲,搞起高科技诈骗了!
林青的心猛地一沉:王哥,你确定?我和陆辰查过他们的公开信息,没发现这条关联...
那老小子精得很,早就把过去洗得干干净净!但我这儿有铁证!当年庭审的剪报、他那个宝柱气功研究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全在我抽屉里锁着呢!照片,我这就发你!
话音刚落,微信提示音接连响起。林青点开图片,泛黄的报纸版面、模糊但清晰可辨的照片、白纸黑字的文件...铁证如山!
一股寒意瞬间从林青的脊背窜上头顶。他猛地回头,看向电脑屏幕上那篇几乎定稿的报道,冷汗湿透了衬衫。如果不是王闯这个电话,如果不是老记者那份沉淀在抽屉里的历史档案,他这篇基于现有调查的报道一旦发出,不仅会成为一个笑话,更会助纣为虐。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陆辰察觉到了异样,投来关切的目光。林青怔怔地看着屏幕,巨大的问号狠狠戳中了他的信念感。
是我们的调查方向错了,忽略了那些无法在网络上找到的历史?
还是说...他最信赖的那个秘密伙伴,真的出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