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半月,修行日久、静极思动的陈衡,突然萌生出了学习炼器术的想法。
如今,他有【水火相济】【力贯千钧】两道箓气加持。
对自身真元、法力、肉身的掌控,都达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
虽然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但有箓气加持的情况下,陈衡相信,这一天并不会太远。
至于涉及水、火两道几乎所有法术乃至神通的基础--控水御火之能,箓气加持之下更是达到了小有所成的境界。
而绝大部分修行水道或者火道的炼气修士,大多还停留在初窥门径的境界。
只有一些悟性出众、浸淫此道多年的炼气修士,才能达到小有所成的境界。
而修士控水御火的能力,同样也是修行水法和火法炼丹、炼器的基础。
由于水法炼丹或炼器,耗时大多颇久的缘故,此道一般比较小众,相关传承也相当稀少。
南玄域估计只有五大修仙门派,以及部分传承千年以上的家族的藏经阁中才有这方面的传承。
据他所知,陈家并没有水法炼丹或者炼器的传承。
陈衡就算有意,也没有办法肖想此道。
既如此,他只能将目光放在大众的火法炼丹或炼器之上。
之所以想要学习炼器术,而不是炼丹术。
只是单纯因为陈家的炼丹术传承比较一般,且族中只有一位一阶上品炼丹师。
已经带了数位炼丹学徒,哪有精力再去教导他人。
而陈家更加精擅炼器和制符,族中有着二阶以上的传承。
无论是炼制出来的法器,还是绘制的符箓,在不少坊市都是有口皆碑。
在望月山脉享有‘器符陈家’的美誉。
按照陈家的规矩,修士十八岁以前,只需安心修行。
十八岁以后,若是没能拜入青玄宗,就要听从家族的安排,负担族中事务。
或照看灵田,或狩猎妖兽,或坊市经营,或进山采药……
若是有修仙百艺上的天赋和兴趣,也可向族中申请免费的资源修习,不过这却要族老们点头同意方可。
若是能够学成修仙百艺,就可以留在山上制符、炼器、炼丹等,无需下山奔波。
陈衡今年不过十五岁,无需负担族中事务。
正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炼器术。
而且由于决争获胜,为家族立功的缘故,他手中如今还有九百善功可以使用。
陈衡打算先去藏经阁花费善功,支取族中炼器术的传承、炼器材料自学一段时间。
而这无需族老们点头同意,毕竟花费的都是自己的善功。
若是遇到疑难困惑,再去青竹小筑附近的地火庭院请教一二。
想来,族中那几位炼器师不会连这都拒绝。
毕竟,陈衡如今已经上了族谱,算是陈家的嫡系子弟。
心中决议既定,他便唤上正在打理灵田的老仆福伯,一道前往了位于玉泉山山顶的藏经阁。
玉泉山坐拥一条三阶中品灵脉。
而山顶灵气最为充沛。
像藏经阁、宝库、丹房等重要建筑,族老们、以及部分嫡系子弟的修炼洞府,都位居于此。
陈衡两世为人,知晓修习炼器非一日之功。
于是,他便带着老仆沿着一条山间小径,一步一步慢悠悠朝山顶而去。
顺便欣赏了一下玉泉山的沿途风光。
一路上,大大小小,宛若美玉的水泉随处可见,倒是不负玉泉山的美名。
大半天过后,两人才来到山顶。
这还是陈衡头一次来到此地,只见山顶之上矗立着十几高大挺拔的翠竹,相当醒目。
这翠竹,不是小竹峰的墨玉竹,更不是青竹小筑附近的凡俗毛竹。
而是二阶上品灵植--翠玉灵竹!
不但可以集聚灵气,其竹枝还可用来制作法器,其竹叶亦可制成符纸。
这些翠竹错落有致,每一株所在之地都仿佛经过精挑细选,蕴含某种特殊的韵律。
陈衡猜测应该是某种阵法布置的需求。
之所以能看出来,不是因为他有阵法天赋,而是因为这里乃是陈家重地,设有护山大阵才对。
没有过多驻足停留,陈衡取下悬挂在腰间的身份令牌,微微传递了一丝法力。
令牌顿时发出一道微弱的光芒,径直射向翠玉灵竹之上。
顷刻间,十几株翠玉灵竹轻轻摇晃几下,两人的面前就出现了一条羊肠小道。
若是以前,陈衡若无嫡系子弟、族老带领或是传唤,他都没办法进入这处家族重地。
主仆二人沿着这条竹间的羊肠小道,走了百来步的样子,豁然开朗,眼前浮现现了十几栋古朴厚重,很有质感的建筑。
陈衡目标明确的朝着一栋古色古香,匾额上书‘藏经阁’的阁楼走去。
沿途上遇到了不少族人,但他基本上都不认识。
不过赢下决争之后,认识他的人却是不少,还有一些直接和他打起招呼来。
陈衡也只能一一回礼,碰到性格活跃、直接上前寒暄的族人,他也顺便就和其聊上几句。
如此一来,既不会显得无礼,也不会显得冷漠。
毕竟,修仙不只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俄顷过后。
陈衡同驻守藏经阁的三长老陈行殊,表明来意之后,信步迈入此间大殿。
至于老仆福伯,自然是在殿外等候。
这藏经阁楼高一丈八尺有余,共有三层,光这一楼大殿就高达一丈多。
殿中摆放了十几架高大的书架,多是些经书典籍,少见传承玉简。
想来应该是要紧的物事,都存放在二楼。
这里大多都是些刻录的摹本。
陈衡目标明确的寻到了数本与炼器有关的典籍。
诸如比较大众的《炼器秘要》《器道真解》,这两本典籍名号相当响亮,流传度很广。
多陈述炼器一道的基本理论知识,少有炼器手法的讲解。
但能被陈家收录进藏经阁,想来也是有一定见地的,价值不高,两本加起来只值十个善功。
以及专门收录各种宝材信息的《常见五行宝材图鉴》《南玄域常见宝材图鉴》。
这两本语言翔实、图文并茂,应该是族中专门有人负责收集整理归纳总结。
这类书籍基本上都是需要经过历代传承、经验积累,才能有这么丰富的内容。
坊市上是很少见到这么翔实的经书典籍。
为什么常有修士能在地摊上、小商铺中捡漏,就是很多散修认知浅薄,经验不足。
而且一些宝材,特征本就不明显,常被认错。
这也是身处传承有序的宗门、家族的无形好处。
这两本图鉴兑换价值虽然只有五十个善功,换算成灵石也不过五十。
但你想要在外面坊市购买,往往却是有价无市。
毕竟任何知识都是垄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知道的人越少,价值越高。
没有哪家宗派或者家族,会轻易拿这些物事出售,除非万不得已。
不过价值最高的一本却是陈氏已故二阶上品炼器大师陈霄焰总结归纳编纂的《陈氏炼器录》!
不但蕴含了多种炼器手法的讲解,还有很多常见宝材的提炼技巧,炉火控温的讲究、材料搭配的要点等等。
更有一位二阶上品炼器大师的炼器心得。
兑换价值整整高达两百个善功。
这本炼器典籍是陈家用来培养炼器师的核心教材,没有之一。
原本像陈衡这种没有承担族务、又没有父母长辈的少年修士,是根本不可能积累到足够善功将其兑换。
一般情况下,只有展露出足够的炼器天分、且得到族中炼器师首肯的炼器学徒。
才会有机会接触到这本炼器典籍的部分内容。
陈衡没有犹豫,将这几本与炼器有关的典籍全部拿上。
来到藏经阁门口,与驻守藏经阁的三长老陈行殊当面,一一进行登记。
先是立下不可外传的道誓,然后扣除足额的善功,这位三长老才取出几枚刻录好的一次性玉简交给陈衡。
至于这些简本典籍则是归回原位。
没错,这些典籍都不过是简本,看上去已经很翔实了,实际上这些典籍中很多内容写到关键处,都戛然而止。
甚至还有不少故意抄录的错漏之处
这些都是陈家防盗的手段。
陈衡没有一一细看,这才没有第一时间发觉到不对劲。
只能说,他还是有点小看了陈家的底蕴。
随即,主仆二人就回返了青竹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