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鹏在工作室里与光影和节奏搏斗时,外面的世界,“幸福果蔬”及其延伸开来的事业,正像一台加足了润滑油的精密机器,在王刚的统筹下,由每一个家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齿轮,高速而稳定地运转着。
清晨,天光微亮。王晶和冬梅总是最早到店的一批。王晶利落地打开卷帘门,检查头天晚上充电的配送小车电量,然后便开始和冬梅一起,将清晨送达的新鲜果蔬分类归位,擦拭货架,清扫地面。冬梅则细心地检查着线上社群的预订单,用不同颜色的标签纸标记好优先级和特殊要求,方便后续打包。两人话不多,但动作默契,像一对配合多年的搭档,无声无息间便为一天的营业做好了准备。
随着太阳升高,店里逐渐忙碌起来。线上社群的订单开始像雪花一样通过打印机“滋滋”地吐出来。这时,徐小颖和岳母冯英便正式进入了“战斗岗位”。
徐小颖坐在临时充当线上客服的小桌前,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两个核心VIp群和几个区域分群。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快速而准确地回复着顾客的各种咨询:
“李阿姨,今天的草莓是丹东九九,特别甜,给您留两盒?”
“张姐,您要的肋排下午到货,到了我第一时间通知您。”
“王哥,您昨天的订单显示已签收,水果还满意吗?”
她的语气永远温柔耐心,偶尔遇到比较复杂的订单或者顾客的疑问,她会微微蹙眉,思考片刻,然后给出最妥帖的解决方案。这份在社群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和亲和力,是“幸福果蔬”线上业务最坚实的护城河。
岳母冯英则化身成了徐小颖最得力的“现场指挥官”和“后勤部长”。她一边帮着招呼进店的零星顾客,介绍商品,称重计价,眼神却时刻关注着打印出来的订单纸条。一旦订单积累到一定数量,她便会立刻起身,加入到后方“流水线”的打包工作中去。
后方的“流水线”核心,是王建国和李秀兰。两位老人面前堆放着各种规格的纸箱、泡沫网、冰袋。他们根据冬梅标记好的订单,熟练地挑选商品,小心翼翼地用泡沫网包裹好每一个苹果、每一只梨,然后整齐地码放进纸箱,间隙处塞入冰袋保鲜,最后用胶带封箱,贴上打印好的订单信息。他们的动作或许不如年轻人迅捷,但那份仔细和认真,确保了每一个送到顾客手中的包裹都完好无损,充满了人情味。
“爸,这箱是锦湖小区刘奶奶的,她牙口不好,咱挑的香蕉是熟透了的,单独放的,您可别搞混了。”徐小颖抽空回头叮嘱一句。
“放心吧,记着呢!”王建国头也不抬,手下稳稳地将那板熟透的香蕉轻轻放入特定的箱中。
王晶则像一枚精准的陀螺,在店里和配送车之间穿梭。他负责将父母打包好的订单按小区、路线分类,然后一箱箱搬上小车。计算着最优配送路径,确保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新鲜送达。汗水常常浸湿他的后背,但他从不言累,脸上总是带着踏实肯干的笑容。
而王刚,则是这台机器最核心的驱动和润滑剂,同时也是另一条战线——新店装修的总指挥。他几乎脚不沾地,白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新店那边。
“师傅,这个电路走线要再规范一点,预留的插座位置要考虑好货架布局。”
“墙面防水一定要做好,特别是水产区后面。”
“这批地砖的样品我看了,耐磨度可以,就定这个。”
他拿着图纸,和施工队长沟通着细节,眼神锐利,要求严格。同时,他还要抽空跑去建材市场、二手家具市场、厨具批发市场,为新店挑选性价比最高的装修材料,订购冰柜、货架、收银系统、办公家具等设备。每一项开支他都精打细算,既要保证质量,又要控制成本,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
但他从未忘记“大后方”。每天,他都会抽时间回老店一两趟。有时是带回几杯奶茶或一些点心,给大家补充能量;有时是看看订单处理情况,帮忙搬运几箱重的货物;有时只是简单地问候几句,拍拍王晶的肩膀,看看父母是否劳累。
“刚子,新店那边顺利吗?”李秀兰总是忍不住关心。
“顺利,妈,您就放心吧。这边辛苦您和爸了。”王刚笑着回答,顺手接过父亲手里正准备封箱的胶带,“我来,您歇会儿。”
他的存在,就像定海神针,让所有人的心都安定下来。即使他不在店里,大家也知道各自该做什么,怎么做,因为方向和规则早已在王刚的带领下清晰明了。
傍晚,线上订单的高峰期过去,店里稍微清闲一些。徐小颖会抓紧时间整理社群的反馈,规划明天的推广重点;冯英开始清算一天的流水;王建国和李秀兰清理着打包产生的垃圾;王晶则在进行最后一轮的配送或检查车辆。而王刚,可能刚刚风尘仆仆地从建材市场回来,带着一身的灰尘,却眼神明亮地跟大家分享新店的进展:“货架订好了,比预算还便宜了点。”
华灯初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虽然疲惫,却气氛融洽。
李秀兰看着儿孙满堂,看着虽然辛苦却眼神明亮的儿子儿媳,看着踏实肯干的侄子和侄媳,心里满满的都是欣慰。
她夹了一块肉放到王刚碗里:“慢点吃,看你这阵子跑的,都瘦了。”
王刚咧嘴一笑:“妈,我结实着呢。”
他环视着桌上的家人,看着他们虽然疲惫却充满干劲儿的脸庞,心里无比踏实。
这就是他想要守护的,也是他力量的源泉。
大家各司其职,劲儿往一处使,这日子,还有什么困难闯不过去呢?
他扒了一大口饭,心里头那叫一个暖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