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一年的春天,青石镇的桃花开得格外艳。林建业站在镇西的王家院外,穿着一身新做的青布长衫,手里捧着红布包着的聘礼,心跳得比抡大锤时还快。今天是他来接亲的日子,要把王家的姑娘王氏娶回家。
王氏比林建业小两岁,是镇上王裁缝的女儿。她不仅模样周正,还做得一手好针线活,更难得的是性子温和,手脚麻利 —— 去年林建业母亲生病,王氏还主动来家里帮忙洗衣做饭,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林守义看在眼里,托媒人去王家说亲,两家一拍即合,定下了这门亲事。
拜堂的时候,林建业看着红盖头下的王氏,紧张得连 “夫妻对拜” 都差点忘了动作。直到送入洞房,他才笨拙地掀起红盖头,看到王氏红扑扑的脸颊,忍不住挠了挠头,笑了:“以后…… 以后这个家就拜托你了。”
王氏也笑了,声音温柔得像春日的风:“咱们是一家人,该一起操心。”
婚后的日子,像铁匠炉里的炉火,暖烘烘的,满是烟火气。每天天不亮,王氏就先起床,烧好热水,再去厨房准备早饭 —— 小米粥、白面馒头,偶尔还会炒个鸡蛋,给林建业和学徒们补充体力。等林建业洗漱好,早饭刚好摆上桌,热气腾腾的,驱散了清晨的凉意。
“多吃点,今天还要打那么多农具。” 王氏总是把鸡蛋夹到林建业碗里,看着他吃完,才收拾碗筷,去后院喂鸡、种菜。铺子里的后院被她收拾得整整齐齐,东边种着青菜、萝卜,西边养着十几只母鸡,每天能捡七八个鸡蛋,不仅够家里吃,还能拿到集市上卖些零钱。
林建业去铺子里打铁,王氏就在家里忙家务。她把家里的被褥拆洗得干干净净,缝补好林建业和学徒们磨破的衣服,连铺子里伙计们的茶水,她都会按时送过去。有时候铺子里忙不过来,她还会帮忙整理订单、擦拭打好的铁器,动作麻利,一点都不生疏。
有一次,狗蛋不小心把墨水洒在了账本上,急得直哭。王氏看到了,连忙拿来干净的布,蘸着温水轻轻擦拭,又用细针把模糊的字迹一点点描清楚。“以后拿账本要小心点,别再洒上东西了。” 她笑着叮嘱狗蛋,没有半句责备的话。狗蛋点点头,以后做事格外小心,再也没出过差错。
到了中午,王氏会提着食盒去铺子里送午饭。食盒里装着米饭、炒菜,还有一大碗肉汤 —— 她知道打铁耗费体力,每天都会炖些肉汤,给大家补身子。林建业接过食盒,心里暖暖的,连抡锤的力气都大了不少。刘三常笑着说:“建业,你真是好福气,娶了这么个贤惠的媳妇。”
下午的时候,王氏会去铺子里帮忙记账。她跟着王裁缝识过不少字,还会算术,把账本记得清清楚楚,比林建业之前记的还规整。每天晚上关铺后,她都会和林建业一起核对当天的收支,哪些钱该存起来,哪些钱该用来买原料,哪些钱该给学徒发工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个月卖铁器赚了三块大洋,买原料花了一块二,给学徒发工钱花了五毛,还剩一块三。” 王氏坐在灯下,手里拿着账本,一边算一边说,“我看可以再买些煤存着,冬天煤价贵,现在买划算。”
林建业点点头:“都听你的,你安排就好。” 他看着王氏认真的模样,心里满是感激 —— 以前他一个人打理铺子,又要打铁又要管账,常常忙得焦头烂额;现在有了王氏,家里和铺子里的琐事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终于能专心打铁、改进工艺了。
秋天的时候,王氏怀孕了。林建业高兴得像个孩子,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摸一摸王氏的肚子,听听里面有没有动静。他不让王氏再干重活,家里的家务都自己抢着做,连铺子里的茶水,都让学徒们自己去拿。
“我没事,还能帮着做点活。” 王氏笑着说,可林建业就是不放心,每天早上都要叮嘱好几遍,才去铺子里。为了给王氏补身子,他还特意去镇上的肉铺,买了些排骨和鸡肉,让王氏炖汤喝。铺子里的学徒们也很懂事,看到王氏提水、扫地,都会主动上前帮忙。
有一天晚上,王氏突然肚子疼,林建业急得团团转,连忙去请镇上的大夫。大夫来了,诊完脉说没什么大事,只是胎儿有些躁动,让王氏多休息。林建业这才松了口气,守在王氏床边,一夜没合眼,第二天早上眼睛都红了。
“你快去铺子里吧,我没事。” 王氏催着林建业去上班,林建业却摇了摇头:“今天不去了,我在家陪你。” 最后还是王氏好说歹说,他才去了铺子里,却每隔一个时辰就回家看看,生怕王氏出什么意外。
冬天的时候,青石镇下了一场大雪。铺子里的订单少了些,林建业早早关了铺,回家陪王氏。王氏坐在炕上做针线活,给未出生的孩子缝小衣服、小鞋子;林建业坐在旁边,给她剥瓜子、暖手。炉火在炕边烧得旺旺的,映得屋里暖洋洋的,连窗外的风雪都显得不那么冷了。
“等孩子出生了,要是男孩,就教他打铁,把咱们林家的手艺传下去;要是女孩,就教她做针线活,像你一样贤惠。” 林建业握着王氏的手,轻声说。
王氏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让他读书识字,做个明事理的人。”
林守义坐在旁边,看着儿子和儿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林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因为铺子里的生意好,更因为有了王氏这个贤惠的媳妇,把家里打理得温馨和睦,让林建业能安心做事,没有后顾之忧。
开春的时候,王氏生下了一个儿子。林建业给儿子取名叫林福安,希望他能平平安安长大。家里添了新成员,更热闹了。王氏坐月子,林建业又当爹又当妈,既要照顾王氏,又要照顾孩子,还要打理铺子里的生意,忙得脚不沾地,却一点都不觉得累。
刘三和学徒们也常来家里帮忙,刘三还特意给福安打了个小长命锁,上面刻着 “长命百岁” 四个字;狗蛋和柱子则帮忙打扫院子、买东西,把家里的杂事都包了下来。王氏看着大家这么热心,心里暖暖的,月子坐得格外舒心。
福安满月那天,林建业办了几桌酒席,请了铺子里的伙计、镇上的乡亲,还有王裁缝一家。酒席上,大家都给福安送了礼物,说着吉祥话。林建业抱着福安,看着身边的王氏,又看了看满座的宾客,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 不仅要打理好铁匠铺,传承好家族的手艺,还要照顾好妻子和孩子,让这个家越来越温馨、越来越红火。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关铺后,林建业都会先去看看熟睡的福安,再和王氏一起核对账本、商量家里的事。王氏会给他端来热水,让他泡泡脚,缓解一天的疲惫;林建业则会给王氏讲铺子里发生的趣事,逗她开心。灯光下,两人的身影依偎在一起,温馨而幸福。
林建业常常想起刚接手铁匠铺时的艰难,要是没有王氏的陪伴和支持,他或许很难走到今天。他知道,家庭的责任,不是负担,而是力量 —— 是让他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的力量;是让他在忙碌的日子里,始终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的力量。
而这份力量,会像林家的铁匠手艺一样,一代代传承下去,支撑着这个家,在岁月的长河里,稳稳地走下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