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像温润的泉水,漫过田家村新建的文化广场。
广场边缘,安装了色彩鲜亮的滑梯、秋千和跷跷板。
几个穿着崭新春装的孩子正在上面嬉戏玩闹,清脆的笑声像银铃一样,随风飘出去老远。
“慢点跑!小心摔着!”一位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老爷爷,坐在广场边的石凳上,眯着眼睛看着玩耍的孩子们,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
一个约莫五六岁、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从滑梯上哧溜滑下来,跑到老爷爷身边,仰着小脸,好奇地问:
“太爷爷,太爷爷!为什么咱们村有这么大、这么漂亮的广场啊?还有那边,”他伸出小手指向远处,“那些亮晶晶的大房子是干嘛的呀?”
老爷爷伸出布满老年斑的手,轻轻摸了摸重孙子的头,目光悠远地望向那片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的现代化厂房。
“那些亮晶晶的大房子啊,是‘茵岳集团’的厂房。咱们村啊,能有今天,家家户户盖新房,通水泥路,还有这广场、这学校……多亏了铭岳家那个媳妇儿,茵茵啊……”
老人的声音苍老而缓慢,像在讲述一个流传了很久的古老故事。
“茵茵?”小男孩眨巴着大眼睛,“是那个照片挂在村口光荣榜上的关奶奶吗?”
“对,就是她。”老爷爷的嘴角浮现出深深的、带着感慨的笑纹,“你关奶奶啊,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时间和空间,看到了许多年前的景象。
“她刚嫁到咱们村的时候……唉,那时候可不是现在这样。后来啊,也不知道咋的,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带着老田家,从卖小花环开始,一点点,一点点地把家业置办起来,越来越大……”
“她可厉害了!谁欺负她家人,她就敢跟谁斗!心肠还好,挣了钱不忘本,帮了村里好多好多人……”
老人絮絮叨叨地说着,小男孩听得入了神,乌溜溜的眼睛里充满了崇拜。
不远处,几辆印着“茵岳物流”标识的厢式货车,正有序地从厂区驶出,汇入通往县道的公路。
更远处的山峦上,一层新绿已然覆盖了冬日的萧瑟,田家那片历经风雨的老果园旁,新建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里,连片的玻璃温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有村民骑着摩托车,车后载着满满的农产品,显然是准备送往集团的收购点。
也有年轻的、穿着利落的女孩,背着包,脚步轻快地走向集团办公楼,她们的脸上,带着与她们母亲、祖母截然不同的自信与朝气。
村口的文化墙上,除了政策宣传,还绘着田家村变迁的彩绘,其中“茵岳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关茵茵荣获“时代楷模”的场景,被浓墨重彩地记录其中。
春风拂过广场边新栽的杨柳,带来泥土和青草的芬芳,也带来了工厂里隐约的机器轰鸣。
这声音并不刺耳,反而像是一曲充满活力的伴奏,与孩子们的欢笑、老人的低语、来往车辆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谱写着田家村崭新的日常。
老爷爷的故事还在继续,小男孩托着腮帮子,听得认真。
阳光毫无保留地洒满这片土地,照亮了欣欣向荣的村庄,照亮了每个人充满希望的脸庞,也照亮了那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道路。
镜头缓缓拉高。
田家村如同一颗被擦去尘埃的珍珠,镶嵌在广袤的田野和青山之间,安静,却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个人的传奇已然落幕,但她的精神与这焕然一新的村庄、与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紧紧融合在了一起。
日子,就像村边那条潺潺的小河,平静而坚定地,向着未来流淌而去。
后面国际市场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