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的满月宴刚过,邹家客厅的茶几上就摆满了各种图纸和文件。
夏筱筱抱着刚睡着的三宝,轻轻拍着他的背,目光却落在摊开的一张城市规划图上。
“你看这里。”
邹铭旭的手指点在城东一片标红的地块上。
“政府准备开发新区,这里要建第一批商品房。”
夏筱筱的眼睛微微一亮。
“商品房?”
这个在几年前还陌生的词汇,如今已经成了城里人热议的话题。
她怀里的三宝动了动,咂了咂小嘴,继续酣睡。
“我记得,去年深圳才开始试点土地有偿使用......”
邹铭旭点头,眼神锐利。
“风向变了。以后老百姓可以自己买房了。”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
“这是深圳那边的战友寄来的,他们在搞电子表组装。”
夏筱筱轻轻把三宝放进摇篮,走到丈夫身边坐下。
“你的意思是?”
邹铭旭握住她的手,目光沉稳。
“食品行业我们已经站稳了。但时代在变,机会不止一个。”
夏筱筱若有所思。
她想起前世记忆中,就是这几年,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抓住了机遇。
有人靠服装发家,有人靠电器致富。
而现在,她有了重来一次的机会,有了空间助力,更有了并肩作战的爱人。
“房地产,电子产品......”
她轻声重复,眼中渐渐泛起光彩。
“确实都是朝阳产业。”
上官湛端着果盘走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忍不住插嘴:
“你俩又要折腾啥?食品厂不是挺好的吗?”
夏筱筱笑着挽住婆婆的手臂。
“妈,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政策允许,我们想试试别的领域。”
上官湛看着儿媳亮晶晶的眼睛,到嘴边的劝阻又咽了回去。
她摆摆手。
“行吧行吧,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不过......”
她突然压低声音。
“要是钱不够,妈这里还有棺材本......”
夏筱筱和邹铭旭对视一眼,都笑了。
“妈,不用您的钱。”
邹铭旭语气笃定。
“邹氏现在的流动资金很充足。”
说干就干。
第二天,邹铭旭就带着团队去考察地块。
夏筱筱则开始研究电子产品市场。
她发现,现在市面上最紧俏的是电子表和收音机。
但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从南方走私过来的水货。
“如果我们能做自己的品牌......”
她在董事会上提出设想。
“用严格的质量标准,合理的价格。”
几位老股东面面相觑。
“夏总,隔行如隔山啊!”
“咱们做食品的,去搞电子产品,是不是太冒险了?”
夏筱筱不慌不忙,拿出准备好的市场分析报告。
“正因为是新兴产业,才更有机会。”
她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难道大家想一辈子只守着食品厂吗?”
这番话让在座的人都陷入沉思。
与此同时,邹铭旭那边进展顺利。
他以合理的价格拍下了新区最好的两块地。
“这里建住宅区,那里可以做商业街。”
他晚上回家,一边给夏筱筱看图纸,一边解释规划。
三宝在摇篮里睡得正香,龙凤胎在隔壁房间嬉笑。
温暖的灯光下,夫妻俩头碰头地研究着未来发展。
“电子厂那边,我打算先从组装做起。”
夏筱筱拿出样品。
“等熟练了,再慢慢研发自己的产品。”
邹铭旭拿起一块电子表仔细端详。
“质量确实比市面上的好。”
他抬头看她,眼中带着赞许。
“你想得很周全。”
一个月后,“邹氏电子”正式挂牌成立。
同时,新区的地块也开始动工。
消息传开,又在省里引起轰动。
“邹氏这是要转型啊!”
“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连政府领导都特意来视察,对邹氏多元化发展的思路表示支持。
这天晚上,夏筱筱忙完工作,走进婴儿房。
三宝刚刚醒过来,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自己玩手指。
她轻轻抱起儿子,走到窗边。
远处,新区的工地上灯火通明。
更远处,电子厂的招牌在夜色中闪闪发光。
“宝宝,你看。”
她轻声对怀里的孩子说。
“这就是爸爸妈妈正在创造的世界。”
邹铭旭不知何时来到她身后,轻轻环住她和孩子。
“累不累?”
夏筱筱靠在他怀里,摇摇头。
“很充实。”
她望着窗外的景象,语气坚定。
“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
“不仅要跟上时代......”
她顿了顿,声音清晰。
“更要走在时代前面。”
夜色深沉,但邹家窗口透出的灯光格外温暖。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们正稳稳地站在潮头。
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