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娘娘离了娲皇宫,驾起青鸾,直往三十三重天妖族天庭而去。
在凌霄宝殿后殿,屏退左右,只留帝俊、太一与伏羲三人。女娲以妖族娲皇、亦是同道者的身份,平和的将镇元子转达的林玄计划,向帝俊太一和盘托出。她并未强调此计对巫族的约束,而是从妖族的长远利益和天道大势入手:
“陛下,东皇,”女娲声音空灵,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慈悲与智慧,“周天星斗大阵威力无穷,然其主要用于征伐,煞气过重,长此以往,虽能克敌,却亦会不断积累业力,恐伤及妖族自身气运,乃至有干天和,非长久之道。”
她目光扫过帝俊太一,见二人凝神倾听,继续道:“如今有一法,可将此阵之力,用于转化混沌,滋养洪荒。此举若成,乃是顺应天道、补益乾坤之大功德!天道必将降下无量功德!妖族可得功德护身,消弭业力,气运绵长。更能以此举,向洪荒彰显妖族统御周天、调理阴阳之天命所归!此等煌煌正道,岂不比与巫族在那大地之上死磕,最终可能引发不可收拾的天地大劫,要明智得多?稳妥得多?”
女娲顿了顿,放出更重要的信息:“况且,巫族那边,已有北冥林玄前去游说,陈以利害。昆仑三清道友、西方接引准提二位道友亦已首肯,愿为此事调和天道因果。此乃汇聚洪荒大半顶尖大能之力,共襄盛举。若妖族参与其中,便是顺应潮流,引领大势,占据主动;若拒之门外,恐失人心,亦失天眷,未来恐陷于孤立。望陛下、东皇深思。”
帝俊与太一闻言,面色凝重,陷入沉思。他们野心勃勃,志在统天,但并非不识时务的蠢人。功德?天命所归?引领大势?这些字眼深深打动了他们。尤其是得知巫族、三清、西方二圣都可能参与后,他们更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打破目前僵局、甚至为妖族在未来格局中争取更大主动权和话语权的绝佳机会!若能借此获得天道功德,妖族气运必将大涨,周天星斗大阵也有了更“光明正大”的用途,还能避免与巫族两败俱伤的风险。
太一看向帝俊,传音道:“兄长,女娲娘娘所言,不无道理。与其和那群蛮子拼个你死我活,不如借此机会,占得天道先机。功德加身,对我等修行亦大有裨益。或可一试。”
帝俊权衡良久,眼中精光闪烁,终于缓缓点头,对女娲道:“娘娘心怀慈悲,为妖族长远计,所言确有道理。为洪荒计,为妖族气运计,此事……我天庭,可以参与商讨。但具体如何施行,巫族态度究竟如何,阵法如何调整,需得详细议定,不可草率。”
女娲心中微松,知道帝俊已然意动,剩下便是细节磋商了。“陛下圣明。此事千头万绪,确需各方齐聚,共商细则。可约定时日地点,再行详议。”
随着林玄、镇元子、红云的分头游说,以及女娲娘娘的成功劝服,洪荒顶尖势力之间的关系,悄然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一股暗流,在平静的表象下汹涌澎湃。
巫族内部,盘古殿中,经过数日激烈的争论,以帝江、后土为首的主张“暂息兵戈,先观其行,若真有利于洪荒稳固,可酌情参与”的一方,逐渐占据了上风。他们意识到,一味的争斗只会将父神所化的天地推向毁灭,若能找到一条更好的路,巫族作为大地之主,责无旁贷。共工、祝融等主战派虽仍不忿,觉得与妖族合作憋屈,但在帝江的威望和后土的耐心劝说下,也勉强同意先听听具体方案,毕竟稳固天地也符合巫族最根本的利益。最终,巫族决定派出以帝江、后土为首的代表团,参与会谈。
妖族天庭,帝俊太一召集核心重臣,开始深入研究如何将周天星斗大阵进行适应性调整,在不影响其战力的前提下,增加转化混沌、疏导灵气的功能。伏羲凭借其无上的推演之能,提出了数种可行的阵法修改思路。整个天庭,为这项可能改变命运的计划,高速运转起来。
昆仑山三清、西方灵山接引准提,则开始默默推演此举可能引发的巨大天道因果,思考如何以自身高深道行调和阴阳,理顺秩序,确保计划顺利进行。
最终,由太清老子发起,女娲娘娘、镇元子等共同倡议,定于1000年后,在不周山脚下,一处由巫族划出的、相对平缓开阔的中立区域,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洪荒诸强大会!与会者将包括:三清(准圣后期)、女娲(准圣后期)、接引、准提(准圣),帝俊、太一(代表妖族,以及发起人林玄、镇元子、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