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植区的谷苗刚长到半尺高,晨露挂在叶尖上,像撒了层碎银。负责管护谷子的阿树正蹲在地里拔草,忽然听见 “咔嚓” 一声 —— 他抬头一看,只见新加入没几天的同胞阿力,正从灵植区的禁踩区穿过,脚下还踩着几株刚冒芽的谷苗,鞋边沾着湿土,显然是图近路抄了小道。
“阿力哥!别踩那儿!” 阿树赶紧站起来喊,手里还攥着刚拔下的杂草,“这是禁踩区,木牌上写着的,踩坏谷苗要补种的!”
阿力停下脚步,低头看了看脚下的谷苗,满不在乎地笑了笑:“不就几株小苗吗?俺去菜园摘个萝卜,抄个近路,回头再种上不就完了?” 说着还想往前走,压根没把阿树的提醒放在心上。
阿树急了,跑过去拉住他:“这不是几株苗的事!灵植区的谷种是大伙的口粮,老周说这几株苗秋天能结半袋谷子,够两个孩子吃好几天呢!你看木牌上的规矩,‘误踩禁踩区需补种,损坏作物得帮管护三天’,不能不算数!”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路过的张叔。他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扶起被踩倒的谷苗,可惜有两株已经断了根,再也救不活了。“阿力,你刚加入没几天,可能没仔细看灵植区的规矩,但木牌上写得明明白白 —— 禁踩区是为了护苗,大伙都靠这些谷子过冬,可不能马虎。”
阿力见张叔也这么说,脸上的不在意淡了些,却还是嘴硬:“俺真不是故意的,就是忘了看标记……”
“不是故意的也得按规矩来。” 这时李猛扛着铜锄走过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去菜园的妇人,“规矩是给大伙定的,不管是老人还是新同胞,犯了都得认,这样才公平。阿树,你先把断了的苗拔了,记着数,一会儿让阿力补种新的。”
李猛没多说重话,却让阿力心里发虚。他跟着阿树去看木牌,指着 “生产规矩” 里的 “灵植区禁踩,损坏作物补种并管护三天” 那条,脸慢慢红了:“俺…… 俺确实没认真看这条,以为小事。”
“这可不是小事。” 老周也闻讯赶来,手里拿着半袋新谷种,“今年灵植区的谷子是第一次种,每一株都金贵 —— 冬天来了,要是谷子不够,老弱妇孺就得饿肚子。规矩定出来,就是为了护着大伙的口粮,不是为难谁。”
阿力这才真正明白过来,挠了挠头,主动从老周手里接过谷种:“李猛哥,俺知道错了,现在就去补种,这三天俺天天来帮阿树管护,保证把苗护好!”
李猛点点头,没再多说,只是喊上几个青年:“帮着阿力把禁踩区的标记再插明显点,用红布条绑在竹竿上,免得再有人看不见。”
补种的过程里,阿力格外上心 —— 他先把踩坏的地块翻松,按阿树教的间距,每颗谷种埋得深浅都一样,浇灵泉水时也小心翼翼,生怕再碰坏旁边的苗。小宝和小木也跑过来帮忙,递小铲子、捡碎土,还跟阿力说:“阿力哥,以后要走大路,别踩小苗,它们会疼的!”
阿树看着阿力认真的样子,气也消了,主动跟他说:“俺明天教你认灵植区的标记,哪块是谷子、哪块是蔬菜,哪条路能走,都跟你说清楚,省得再弄错。”
这三天里,阿力每天都早早到灵植区 —— 帮着拔草、浇水、赶鸟雀,比阿树来得还早。有天傍晚下小雨,他还特意找了块粗布,盖在刚补种的谷苗上,怕雨水冲坏了新根。老周路过看见,笑着跟李猛说:“这孩子知错能改,是个好样的,规矩没白定。”
三天期满那天,阿力补种的谷苗已经冒出了新芽,绿油油的,跟周围的苗长得一样精神。他特意找李猛和阿树,说:“以后俺再也不会犯这错了,灵植区的规矩俺都记熟了,要是有其他新同胞不懂,俺还能帮着解释。”
李猛拍了拍他的肩:“知道错就好,规矩不是为了罚人,是为了让大伙都知道,咱据点的每一粒粮、每一株苗,都是大伙的命根子,得一起护着。以后你就是灵植区的‘临时宣传员’,帮着提醒新来的同胞,咋样?”
阿力高兴地答应了,转身就去跟刚加入的另一个同胞讲禁踩区的标记,说得头头是道。广场上的规矩木牌在夕阳下泛着光,红布条飘得格外轻柔,路过的人都会多看两眼 —— 没人觉得这是一次 “惩罚”,更像是一次提醒,让每个同胞都明白,守规矩不是束缚,是让这个家更稳、更暖的底气。
夜里,阿力跟青年们一起在新石屋聊天,主动说起白天的事:“以前在废土上没人管,咋方便咋来,现在才知道,有规矩才好 —— 谷苗有人护,口粮有着落,比啥都强。” 旁边的阿明笑着说:“可不是嘛!上次俺差点忘了值哨,多亏规矩提醒,现在俺每天都记着时间,再也不敢偷懒。”
李猛站在灵植区旁,看着新冒芽的谷苗,听着新石屋传来的笑声,心里踏实极了 —— 一次小小的违规处理,没让新同胞觉得疏远,反而让他更快融入,让规矩真正走进每个人心里。他知道,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大伙都会按规矩来,不是因为怕罚,而是因为明白,这规矩护着的,是每个人的家,是每个人的盼头。月光洒在灵植区的禁踩区标记上,红布条在风里轻轻晃,像在守护着这片长势正好的谷苗,也守护着这个越来越有序、越来越团结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