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沿着熟悉的小路快速撤离,元姐儿抱着两个虚弱的孩子,南枝她们都挑着满满的东西,将桃姐儿和安安在中间。
一路上大家都不敢停歇,直到天色渐暗,他们才到了猎杀野猪的地方,看见明珠还有气,只是虚弱的躺在那里。杨氏将两个孩子递给她“我们尽力了,他们不吃东西了还剩一口气撑着了。”
明珠费力地睁开眼,看到两个孩子,她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你们,或许这就是命吧,活着也是受罪希望下辈子投个好家吧。”
话没说完就又昏了过去。杨氏看着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
南枝他们现在也不敢耽误,地上还有几头大野猪。马大厨和杨氏已经去宰杀了,大家一起忙着处理野猪。
杨氏手脚麻利,半天功夫几头野猪就处理好了。大家将野猪肉都收拾妥当,可是这么多野猪肉到底该如何带走。好不容易猎来的扔到这里也太可惜了。
最后还是用老办法将所有的猪肉切成片,打算熏烤成肉干。忙活了几天,终于将这些肉全都烤干了。
一个个全都累得直不起腰,他们现在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天气越来越冷,树上的叶子也黄了许多。
南枝和杨氏想要尽快离开这连绵的大山,现在连个合适的住处都没有找到,再这样就怕到时候下连绵的秋雨身体肯定扛不住。
吃了晚饭,大家商量着离开,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出发,明珠这几天精神也好了许多只是那两个孩子都没撑过来。
杨氏不止一次的偷偷和南枝说道“那两个孩子死了也好,省得拖累明珠,他们本就不该来到这个世上。”第二天一早,众人收拾好行囊,带着烤干的野猪肉,踏上了离开大山的步伐。
一路上马大厨也没闲着一到休息的时候就开始编蓑衣,就怕到时候下雨淋成落汤鸡。不知不觉中他们走了半个多月,这一路上还碰到了不少难民,都是一家一家的,人数不是很多。
他们和南枝一路上还算和睦相处。一起走了好长一段路。当然也碰到了不少心思不正想抢东西的人,不过都被南枝的大刀吓退了。
差不多一个月后,“下山就到黎城了,咱们快点走。”一个中年汉子催促着他的家人。
“大哥,你说什么下了山就到黎城了,是真的吗。”南枝惊讶道。
“就是呀,下了山就到黎城境内了,官道上一路都是交战区,我们这才翻山越岭走这条路的。也不知道黎城现在怎么样了。”
裴四听了也兴奋极了,他们竟然歪打正着的到了黎城的境内,南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家一听都觉得一点都不累了,不自觉的加快了脚步。走到黎城外时,众人这才发现沿着城墙的四周全都搭满了遮风避雨的棚子。
密密麻麻的棚子混乱不堪,难民们一个个瘦瘦弱弱的衣服也破破烂烂的,穿着极不合身。应该是和他们一样,都是从北边逃过来的。
看着这这一片黑压压的窝棚,感觉有十几万人都聚集在这里。他们还是来晚了,这么多人竟然能从战乱区一路活着走到这里。
看见新来的人都在搭棚子南枝也决定先搭个棚子住下来看看情况。
“你和杨氏他们先在此地休息一下,我和马大厨去看看哪里有搭棚子的地方。”裴四对南枝说道。
“你们别走太远,有个地方住就行,这里人多万一碰到心怀不轨的人就糟了。”南枝叮嘱道。
裴四和马大厨点头答应,便往人群中走去。南枝看着周围这些难民,心中满是担忧,这么多人也不知道城里面是什么情况。
南枝感觉就像在做梦,他们真的到了黎城了。只是没想到黎城这边竟然有这么多难民。
过了一会儿,裴四回来了,脸上带着些无奈。“找了一圈,合适的地方都被占了,就剩外围坡上的位置了。”裴四说道。
南枝想了想,“有个遮风的地方就不错了,咱们赶快去吧,别一会儿被别人占走了。”
到了地方,马大厨已经弄了许多茅草和粗木枝。大家一起动手先搭两间简单的草棚子,现在不用到处逃难了,男女还是分开住比较好。
“咱们还要搭密实一点,也不知道要在这里呆多久。更何况现在天冷的不行,别到晚上的时候冻坏了找罪受。”杨氏对着马大厨说道。
就在他们搭建棚子的时候,边上又来了两三家,一个个黑胖黑胖的但南枝知道这不是正常的胖,应该是吃了不能吃的东西而导致的肥胖。
安置好东西后,南枝决定让杨氏去打听下黎城的情况,以及程家的情况。毕竟她在这方面最拿手。
只见杨氏穿梭在人群中询问,不过一会功夫就回来。“黎城还算安定,只是物资有些紧张。而且城里有许多慈善的大户人家,会定时施粥救济难民。至于城内是否有姓程的大户人家。他们也不清楚。最主要的是现在不让咱们难民进城。”
裴四听了杨氏的话说道“虽然不让进城,但有大户施粥,至少能保证咱们饿不死。咱们先在这里安顿下来,等过段时间再想办法进城。”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一起回到草棚这里,简单的啃了点肉干就躺下休息了。这段时间他们没日没夜的的赶路,都累的不行,这下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南枝没有见其他人,也不知道都去干什么了。出门转了一圈,看着越来越多的难民聚集在这里。忧心的不行,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真的害怕再发生暴乱。
杨氏带着元姐儿和明珠他们回来的时候一人抱着一大捆野草,“昨天晚上睡在地上硌死了,现在咱们有条件了,弄点野草铺地上能稍微暖和点。”杨氏说道。
南枝帮忙把野草铺好,就听见外面的欢呼声。璋哥儿喊道“婶娘我们赶快带着碗去领粥吧。”正好裴四他们也回来了,杨氏最夸张带了个大锅去。
一路上所有的人都和他们一样带着锅碗瓢盆去领救济粥。城门口排了好几条长长的长龙。拥挤的不行,队伍更是缓慢的像蜗牛一样半天都不动。
只听见前面的骂娘声叫爹声,叫嚷哀嚎叹气声。组成了一幕幕人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