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狠抓纪律,夜间查岗揪出打瞌睡哨兵的事儿,像一阵风似的传遍了连队。虽然被罚的战士灰头土脸,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如今夜里哨位双人值守,一小时一换,再也没人敢马虎大意,整个营地的安全系数提升了好几个等级。李云龙对此十分满意,私下里对孔捷说:“老孔,你这黑脸唱得好!这帮小子,就是得时常敲打!”
纪律严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训练水平上去了,但作为连队“大管家”的丁伟,却感到压力越来越大。队伍的家底儿在慢慢厚实,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复装的子弹、修复和新造的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各种工具、原料、粮食……每天都有消耗,偶尔还有缴获和自产,光靠他那个小本本和脑子记,已经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李云龙问:“老丁,咱们现在还有多少子弹?” 丁伟得翻半天本子,掐指算半天:“呃……昨天复装了五十发,打靶消耗了二十发,王承柱试炮用了三发……大概……还有七百发左右?” “大概?老子要确数!”李云龙一瞪眼。 “粮食呢?还能吃几天?” “……我得去粮垛看看……”
或者老周跑来问:“丁文书,咱们还有多少铜料?我想试试冲压弹壳被甲。” 丁伟又是一通翻找计算:“上次熔了那铜锅耳朵,大概得了十来斤,这几天做弹头用了些……具体剩多少……我得去称称……”
一来二去,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错。丁伟急得嘴角起泡,觉得自己这个“管家”当得有点不称职。
这天傍晚,丁伟又蹲在角落里,对着小本本和一堆乱七八糟的记号发愁。林烽散步路过,看到丁伟愁眉苦脸的样子,便走过来问:“丁伟同志,怎么了?遇到难处了?”
丁伟一看是林顾问,就像看到了救星,连忙倒苦水:“林顾问,您来得正好!您看我这……咱们这家当越来越多,我是真记不过来了!就怕哪天记错了,耽误大事!”
林烽拿起丁伟那本记得密密麻麻、涂改无数的小本本,看了看,表示理解:“确实,光靠文字记录和心算,太容易出错了。咱们需要一种更直观、更清晰的管理方法。”
他环顾四周,看到旁边有一块相对平整的大木板,心里有了主意。 “丁伟,你找点木炭来。” 丁伟虽然不明白要干嘛,还是很快找来了几根炭笔。
林烽拿起炭笔,在那块大木板上画了起来。他先画了一个大大的表格,然后在上方写上“独立加强连动态物资统计表”几个大字。
表格下面,分出了几个大类:军械、弹药、工具原料、粮秣。每个大类下面又分出细项。 比如军械下面:步枪(\/汉阳造 \/ 中正式 \/ 土制)、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 弹药下面:步枪弹、机枪弹、迫击炮弹。 工具原料下面:修械工具、铜料、铁料、铅料、火药。 粮秣下面:主食、副食(野菜干、咸菜等)。
每个细项后面,都留出了空格。 “以后,这就是咱们连的‘账本’。”林烽指着木板对丁伟说,“每天早晚,各统计一次。消耗了多少,补充了多少,当前还剩多少,都用数字直接写上去。一目了然,谁来看都能立刻清楚咱们的家底。”
丁伟看着这个清晰的表格,眼睛顿时亮了:“哎呀!这个好!太清楚了!林顾问,您这法子太神了!”
他立刻迫不及待地开始填写。根据记忆和小本本的记录,他一边清点,一边在木板上写下最新的数据: 军械: 步枪:70支(汉阳造 35 \/ 中正式 28 \/ 土制 2 \/ 待修 5) 轻机枪:2挺 重机枪:1挺 迫击炮:2门
弹药: 步枪弹:700 发 机枪弹:310 发 迫击炮弹:10 发
工具原料: 修械工具:3箱 铜料:30斤 铁料:约50斤 铅料:几乎耗尽 火药:25斤
粮秣: 主食:约够8天 副食:少量
看着木板上清晰罗列的数字,丁伟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这下再也不怕连长突然问话了!
很快,这块神奇的“动态物资表”就吸引了战士们的注意。大家训练生产之余,都好奇地跑过来看。 “嘿!咱都有70条枪了!” “子弹还有700发呢!真不少!” “粮食就剩8天了……得省着点吃了。” “铜料还有30斤?老周班长,够咱做多少弹头啊?”
老周也过来看了看,指着“工具”那一栏说:“嗯,这个好!以后俺需要啥工具,一看就知道在哪儿,缺啥也一眼就明白!”
李云龙和孔捷闻讯也赶来视察。李云龙背着手,像首长检阅一样,看着木板上的数字,频频点头:“嗯!不错!老子一看就知道,咱们现在阔气了!有70条枪了!就是他娘的粮食有点揪心……”
他忽然指着“土制步枪:2支”问道:“哎?老丁,这‘土制’是啥意思?” 丁伟赶紧解释:“就是林顾问指导,老周他们用那钢管自己做的那两支滑膛枪。” “哦!”李云龙恍然大悟,得意地笑了,“算!怎么不算!那也是枪!以后说不定就变成20支,200支!”
林烽看着这块初步成型的物资表,又提出了一个建议:“丁伟,还可以加一栏,‘设备损耗情况’。比如那台手摇钻,齿轮磨损程度?那几把主要锉刀,还剩多少使用寿命?这样便于我们提前准备维修或者寻找替代品,避免到时候抓瞎。”
丁伟眼睛更亮了:“对对对!林顾问您想得太周到了!我这就加上!”他立刻在表格下方又添了一栏“设备状态备注”。
孔捷感慨道:“好啊!这才是科学管理!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丁伟同志,以后这块板子就是咱们连的‘经济晴雨表’,你一定要及时更新,准确记录!”
“是!指导员!您放心!”丁伟挺起胸膛,感觉自己的工作岗位前所未有的重要。
从此,独立加强连的物资管理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每天早晚,丁伟更新物资表成了营地一景。战士们通过它,更加清楚了家底,也更能理解节约的重要性;干部们通过它,决策更加有的放矢。这块小小的炭笔木板,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让这支队伍的后勤保障工作,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高效。
(本章字数:40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