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吧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盛夏的长安城,笼罩在一片沉闷的酷热之中。太极殿内,尽管放置了巨大的冰鉴,丝缕寒气袅袅升起,却难以驱散弥漫在百官心头那股更为凝重的气氛。

持续数月的“二圣临朝”,已然彻底改变了朝堂的生态。摄政王李贞虽仍居主位,但越来越多的官员在奏对时,会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珠帘之后或御阶之侧那位身怀六甲、却目光如炬的晋王妃武媚娘。

她的决断,往往比摄政王的沉吟更迅速,也更切中要害。一种无声的默契在形成:遇有疑难,当以王妃之意为准。

这一日的大朝会,起初与往日并无不同。议题多是关于漕运新渠的开凿进度、边镇军饷的调配、以及各地秋粮的长势。

武媚娘或简洁批示,或深入追问,将繁琐的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李贞大多时间沉默地听着,偶尔补充一两句,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郁结。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坐在船头的象征,而真正的舵手,已是身旁之人。

就在朝会即将接近尾声,内侍准备宣布散朝之际,一份来自东都洛阳的八百里加急奏表,被匆匆送上了御案。

奏表并非军情,也非灾异,而是由洛阳留守、礼部侍郎郭正一领衔,数十位洛阳官员联名上奏的一份“祥瑞贺表”。

奏表以极其华美的骈文写成,声称连日来,洛阳皇城天津桥下,黄河之水“清澈见底,莹莹如玉”,有金色鲤鱼跃出水面,空中更有五彩祥云环绕天枢。

经当地高僧大德及耆老辨认,此乃“河清海晏,圣人出世”之千古祥瑞!

奏表最后,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昔光武中兴,定鼎洛邑;今祥瑞频现于东都,岂非天意昭昭,暗示神都当兴,宜顺天应人,迁都洛阳,以承天命,而永固社稷乎?”

“迁都”二字,如同惊雷,骤然炸响在太极殿内!

原本有些疲惫的朝臣们瞬间睡意全无,交换着震惊、猜疑、兴奋或是惶恐的眼神。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御阶之上的二人。

李贞的脸色骤然变得难看至极。他猛地抓起奏表,快速浏览。

迁都?这简直是荒谬!长安乃李唐龙兴之地,高祖、太宗陵寝所在,关陇根本,岂可轻言弃之?

这分明是……他目光锐利地射向珠帘之后,心中已然明了,这所谓的“祥瑞”,不过是有人精心策划的一场舆论铺垫!

果然,不等他开口,珠帘后便传来了武媚娘平静无波,却带着一丝恰到好处惊喜的声音:“哦?黄河澄清,金鳞献瑞?此乃上苍吉兆,实为陛下洪福,朝廷之幸!郭侍郎等忠心可嘉。”

她微微侧身,面向李贞,语气转为探讨:“王爷,迁都之议,虽事关重大,然天象示警,亦不可不察。洛阳位居天下之中,漕运四通八达,历来为帝王之宅。

且自先帝时起,便大力营建,宫室完备,远胜如今长安之残破。更兼近年来关中风调雨顺,然漕运艰难,长安百万军民,供给日蹙,长此以往,非社稷之福。

如今祥瑞现于东都,或正是上天指引,令我朝另择善地,以图万世之基业。王爷以为如何?”

她一番话,将“祥瑞”与“现实困境”巧妙结合,把迁都拔高到了“顺天应人”、“图万世基业”的高度,占据了道义和实用的制高点。

李贞胸膛起伏,强压怒火,沉声道:“媚娘!迁都乃动摇国本之大事,岂可因一时祥瑞、些许供给困难而轻率议之?

长安乃祖宗陵寝所在,李唐根基之地,关陇子弟,世代拱卫京师,岂可轻易离弃?且迁都耗费巨万,劳民伤财,若引发动荡,谁人能负此责?”

他看向群臣,尤其是那些关陇籍贯和与宗室关系密切的官员,“诸位爱卿,尔等以为如何?”

“臣附议摄政王!”一位须发皆白的宗正卿立刻出列,激动得老泪纵横,“陛下!娘娘!长安乃龙兴之地,王气所钟!

太祖、太宗陵寝在此,宗庙在此,岂能因漕运小事、虚无祥瑞而弃之?此乃数典忘祖,动摇国本啊!老臣誓死反对!”

“臣等附议!”霎时间,二三十名官员跪倒在地,多是李唐宗室、关陇门阀出身,或是在长安有巨大产业者。

他们言辞激烈,引经据典,痛陈迁都之弊,将坚守长安与“忠孝”、“祖制”牢牢绑定,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对声浪。

面对这汹涌的反对潮,武媚娘并未动怒,她只是静静听着,待声音稍歇,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剖析事实的冷静力量:

“诸位大人忠孝之心,本宫感同身受。然,治国安邦,岂能只念旧情,不观现实?”她目光扫过众人,“言及祖宗陵寝,更当思祖宗创业维艰,所为何来?乃为天下苍生!

若固守残破旧都,坐视供给日窘,军民困顿,致使社稷不稳,岂非更负祖宗所托?”

她站起身,虽腹部隆起,但气势不减,走到御阶前悬挂的巨幅疆域图旁,手持玉尺,点向洛阳位置:

“诸位请看,洛阳地处中原,水陆要冲,漕运便利,江南钱粮,旬日可达。而长安,偏居西陲,虽有潼关之险,然漕运艰难,三门险阻,每年为运抵关中一石粮,需耗费三石于路途!

此乃巨大虚耗!去岁关中微旱,太仓存粮便捉襟见肘,若遇大灾,如之奈何?届时,莫说护卫陵寝,只怕自身难保!”

她又点向长安:“再看这长安城,自隋末战乱以来,屡经修缮,然宫室规模,已不及洛阳宏大。且历经战火,城墙宫宇,多有损毁,若要彻底翻新,所费岂在迁都之下?”

她的分析,完全从现实利益和国家安全出发,数据具体,对比鲜明,将反对派“祖宗陵寝”、“王气所钟”等空泛理由驳斥得苍白无力。

“至于劳民伤财,”武媚娘语气转冷,“如今国库充盈,百姓安居,正是未雨绸缪、奠定万世之基之时!岂能因噎废食?

况且,迁都非一蹴而就,可分期进行,先移中枢,后迁百姓,将影响降至最低。若因循守旧,坐失良机,待危机爆发,那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动摇国本!”

她目光锐利地看向那位宗正卿:“老大人言及‘数典忘祖’,本宫倒要请教,东汉光武帝,中兴汉室,为何不定都长安,而定鼎洛阳?正是因为洛阳更能控扼天下,利国利民!光武帝之行,莫非也是‘数典忘祖’不成?”

这一历史典故的引用,如同致命一击,让宗正卿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娘娘圣明!”裴炎立刻出列,高声附和,“迁都洛阳,利在千秋!可摆脱关陇狭隘之地利,整合天下资源,更能震慑山东、江南,使朝廷政令,畅通无阻!此乃雄主之略也!”

“臣附议!”刘祎之紧随其后,“洛阳宫室完备,漕运便捷,实为理想之都。且远离某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掣肘,更利于推行新政,选贤任能!”这话意有所指,直指关陇集团。

“末将附议!”程务挺也洪声奏道,“身为将领,末将深知粮草为军中命脉。若朝廷居于洛阳,粮饷转运便捷,边疆将士再无后顾之忧,必能更效死力,保境安民!”

他的表态,代表了军方,尤其是非关陇系将领的立场。

紧接着,大批由科举晋升的寒门官员,以及李贞新设各署的官员,纷纷出列表态支持。

他们早已厌倦了长安旧有的权力格局,渴望一个更能施展才华的新舞台。

朝堂之上,支持迁都的声音迅速压倒了反对派。

李贞看着下方明显分为两大阵营的朝臣,他意识到,武媚娘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利用了“祥瑞”造势,更赢得了寒门、军方和务实派官员的广泛支持。

他这位摄政王,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已然无法与妻子抗衡。

一场激烈的辩论,持续了整个上午。武媚娘逻辑严密,步步为营;反对派则节节败退,只能重复“祖制”、“陵寝”等苍白理由。

最终,李贞面色铁青,看着一边倒的局势,知道已无法挽回。他无力地挥了挥手,声音沙哑:“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然而,武媚娘并未给他“容后”的机会。数日后,李贞因“偶感风寒”,需静养数日,未能临朝。

武媚娘以“二圣”之名,独自主持朝会。在这次没有摄政王在场的朝会上,她迅速通过了由裴炎、刘祎之等人拟定的《请巡幸东都并筹备迁都事宜疏》。

诏书明发天下,宣布:为体察民情,仰承天意,皇帝陛下(象征性)及摄政王、王妃将于秋高气爽之时,巡幸东都洛阳。

着令工部、将作监即刻整修洛阳宫室,户部、兵部、漕运司等衙署,分期分批迁往洛阳办公,并开始转运部分重要典籍、档案、以及国库珍宝。

这“巡幸”二字,不过是一层遮羞布。谁都明白,一旦朝廷中枢迁往洛阳,再想回来,便难如登天。这已是事实上的迁都决定!

诏书一下,天下震动。支持者欢欣鼓舞,反对者如丧考妣。但木已成舟,无人敢公开抗旨。

武媚娘雷厉风行,立即行动起来。她任命裴炎为留后大都督,总揽迁都事宜;程务挺派兵护送第一批重要物资和文书档案东行;大量工匠、民夫被征调至洛阳,加紧修缮宫殿、官署。

整个帝国的资源,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洛阳倾斜。

而摄政王李贞,则被变相地“留”在了长安。诏书中虽言其“需静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武媚娘为了避免他在迁都过程中掣肘,而采取的隔离手段。

就在迁都事宜紧锣密鼓进行,武媚娘坐镇长安,遥控指挥,准备择日启程东赴洛阳之际,一个惊人的噩耗从摄政王府传来:

月黑风高之夜,摄政王李贞所居的正殿寝宫,突发大火!火势凶猛,顷刻间吞噬了殿宇!虽然护卫拼死将昏迷的李贞从火海中抢救出来,但其身受重伤,性命垂危!

消息传到两仪殿时,武媚娘正在批阅洛阳宫苑的扩建图纸。

闻听此讯,她手中的朱笔“啪”地一声掉落在案上,殷红的墨汁染透了图纸的一角。她猛地站起身,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体晃了一晃,被身旁的苏慧娘赶紧扶住。

“王爷……情形如何?”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发抖。

“回娘娘,王爷……王爷吸入浓烟,身体多处灼伤,太医正在全力救治,言……言之命在旦夕……”禀报的内侍伏在地上,浑身发抖。

武媚娘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冰冷的厉色:“查!给本宫彻查!王府守卫森严,何以会无故起火?是意外,还是有人蓄意纵火?

所有相关人员,一律羁押审讯!若有玩忽职守、或心怀叵测者,立斩不赦!”

她的命令迅速下达,整个长安城戒严,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然而,尽管武媚娘反应迅速,态度强硬,但“摄政王险遭不测”的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各种猜测和流言,如同瘟疫般蔓延开来。

“怎么会这么巧?刚决定迁都,王爷就出事了?”

“听说王妃……早就想独揽大权了……”

“嘘!慎言!不想活了?”

“这火……起得蹊跷啊……”

无数道或明或暗的目光,聚焦在了两仪殿,聚焦在了那位刚刚以铁腕推动迁都、如今又丈夫危在旦夕的王妃身上。

一股“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阴冷猜测,在暗流中汹涌澎湃。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究竟是天灾,还是……?

武媚娘站在殿窗前,望着长安城沉沉的夜色,手不自觉地抚上自己高高隆起的腹部。

孩子的父亲正生死未卜,而她,却被推到了阴谋论的风口浪尖。

藏书吧推荐阅读:乱世枭臣医将婿女帝太监最风流国破山河在带崽穿越奸臣一戟平三国吞噬之毒士,始皇拜我为大哥尘雾中的特工从影视剧特种兵一开始仙人只想躺着重生隋末,开局就被瓦岗五虎包围神武太医俏女帝矛盾难以调和大明帝国1627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刚封了侯,你告诉我天下大乱了?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远东新纪元1630穿越娶了秦香莲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风起刈羽我的谍战岁月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南疆少年走天下天下第一小厮三国:开局董卓入京,逼着我退位清泉明月低武世界开始起兵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清客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雁断胡天月锦衣行之吕敏传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北宋群英录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在下九千岁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大唐小郎中历史盘点:从王朝末年开始三国之袁术家臣白话三侠五义穿越红楼庶子,我靠科举逆袭大明匹夫
藏书吧搜藏榜: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炮灰"攻"养成系统大唐镇国公三国之汉室再兴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战神薛仁贵,大唐第一猛将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将军夫人,请吃回头爷!北宋大法官楚毅本纪之猛将无双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新闯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蛇蝎太后之男色妖娆唐哀帝,中兴大唐红楼群芳谱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秦时之七剑传人军婚燃烧:媳妇太彪悍带着系统做胤禛替身南北乱世我种田冷王的金牌宠妃七煞侍魂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老爹拥兵百万,我狂一点怎么了?三国之巅峰召唤什么时候更新我们家的小静静时空手环:代号025大唐:开局摆地摊卖面膜明末好国舅独治大明医将婿三国:季汉大都督,有妻蔡琰朕实在太难了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带着淘宝去抗日三国开局就送大礼包五姓嫡脉:躺赢大唐超神狂兵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乌龙召唤:冷情妈咪圣雄之名田园大唐凰啼山河大唐最强路人甲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
藏书吧最新小说: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大明神医蟠龙谜局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这穿越成猎户?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穿越大夏秀诗词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华夏旌旗:全球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