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贤内助的初显
伤兵营的温情尚未在洞内完全散去,一股更为务实、却也暗藏锋芒的微风,已悄然吹拂过帮源洞的每一个角落。这股风的源头,依旧是那位平日里温婉沉静的主母——邵仙英。只是这一次,她展现的,不再仅仅是嘘寒问暖的柔情,更是一种于细微处见真章、于无声处定乾坤的“贤内助”之能。
事情的起因,源于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粮食分配。
天策府实行严格的配给制,按劳、按需分配口粮。夜袭归来的将士有额外犒赏,伤兵营有特供的稀粥药膳,这本是方腊定下的规矩,无人质疑。但问题出在了执行层面,尤其是对众多随军家眷、老弱妇孺的日常供给上。
这日晌午,正是分发每日口粮的时候。负责具体分发的一名小头目,是原明教的一位香主,名叫钱贵。此人有些贪小便宜的毛病,往日里在教众中便有些口碑不佳,但因其熟悉人头,暂时仍被石宝安排负责家属区的粮食发放。
发放点设在洞内一处较为开阔的平台。家眷们排着长队,依次领取定量的粟米和少许盐菜。轮到一位带着两个瘦弱孩子的寡妇时,钱贵漫不经心地用木斗舀起粟米,倒入寡妇伸出的布袋里。那寡妇看着明显比昨日少了一截的米粮,嘴唇嗫嚅了一下,脸上露出敢怒不敢言的神色,最终还是低着头,拉着孩子默默走开了。
这一幕,恰好被例行巡视后勤事务的邵仙英看在眼里。她并未立刻声张,而是不动声色地走到队伍末尾,默默观察。她发现,钱贵并非对所有人都克扣,对于一些看起来家境稍好、或者与他相熟的人,分量便给得足些;而对于那些像寡妇一样无依无靠、怯懦老实的,则或多或少会动些手脚。
积少成多,长此以往,这点克扣看似不起眼,却足以让本就艰难求生的老弱妇孺雪上加霜,更会在无形中败坏天策府“公平”的名声,埋下怨恨的种子。
邵仙英心中了然,但她深知,处理此事不能单凭一时义愤。她需要证据,更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既能惩治蠹虫,又能警示众人,还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影响前方将士的军心。
她悄悄唤来一名绝对忠诚的侍女,低声吩咐了几句,让她暗中留意钱贵接下来几日的发放情况,并设法接触几位被克扣的苦主,了解具体细节。
随后,邵仙英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她的巡视。她去了炊事区,查看今日的伙食准备,叮嘱厨娘们一定要将粟米淘洗干净,多熬煮些时辰,让粥更稠些,尤其是给伤兵和孩子的。她又去了物资堆放处,仔细检查了粮食的储存情况,确认没有受潮发霉,并嘱咐看守的士卒要防火防盗。
她的巡视细致而平和,问的问题都在点子上,提出的建议也切实可行。后勤司的士卒和帮忙的妇人们,起初见到主母亲自过来,还有些紧张,但见她态度温和,言语在理,便也渐渐放松下来,纷纷向她反映一些实际困难,比如缺少盛水的木桶、磨盘需要修理等等。邵仙英一一记下,答应会尽快设法解决。
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赵普看在眼里。赵普负责后勤,事务繁杂,难免有疏漏之处。见主母如此细心,不仅发现了问题,还帮着查漏补缺,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感激。他主动上前,向邵仙英汇报了近期的物资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邵仙英耐心听完,沉吟片刻,道:“赵普兄弟辛苦了。眼下物资匮乏,开源节流是根本。开源之事,圣公自有安排;节流之上,我等更要精打细算,尤其要确保每一粒粮食、每一寸布匹,都用在刀刃上,更要确保分配公平,不令出力者寒心,不令弱小者受欺。”
她的话语意味深长,赵普是个聪明人,立刻联想到刚才似乎听到的一些关于发放口粮的细微抱怨,心中一凛,连忙道:“夫人提醒的是!属下一定严加核查,绝不容许有克扣贪墨之事发生!”
邵仙英点点头,没有深究,转而与他商讨起如何利用洞内有限的材料制作更多简易容器,以及组织人手修复磨盘等具体事务。她提出的办法往往巧妙而实用,让石宝茅塞顿开,心中对这位主母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层。
两天后,侍女带来了确凿的证据:几名被克扣的妇孺在私下鼓励下,鼓起勇气说出了实情,并有人暗中记下了几次领取粮食的实际分量,与规定份额明显不符。证据确凿,时机也已成熟。
这一日,方腊正与庞万春等人商议应对梁山使者的策略,邵仙英并未前去打扰,而是选择在每日例行发放口粮的时候,带着赵普和几名执法队员,出现在了发放点。
钱贵正像往常一样,漫不经心地分发着粮食,看到主母和石宝一同到来,心里咯噔一下,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强作镇定。
邵仙英没有立刻发作,而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当又一位老妇人接过明显不足量的米袋,欲言又止时,邵仙英走了过去,温和地对老妇人说:“老人家,把袋子给我看看。”
老妇人战战兢兢地递过米袋。邵仙英接过,用手掂了掂,然后看向钱贵,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钱香主,这位老人家该领的份额是多少?”
钱贵额头冒汗,支吾道:“回……回夫人,是按规矩,每日五合粟米。”
邵仙英将米袋递给赵普:“赵普兄弟,你称一下。”
赵普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秤,当众一称,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不足四合!”
现场一片哗然!排队的人群骚动起来,尤其是那些平日被克扣过的人,脸上露出了愤慨之色。
钱贵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夫人饶命!石头领饶命!是小的一时糊涂,鬼迷心窍!求您饶了我这次吧!”
邵仙英看着跪地求饶的钱贵,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但语气依旧冷静:“一时糊涂?我看你是惯犯!天策府初立,百废待兴,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圣公殚精竭虑,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让我等有一条活路,有一个公平的世道!你倒好,竟敢在大家活命的口粮上动手脚,欺压弱小,中饱私囊!你此举,与那些贪官污吏何异?将圣公立下的规矩置于何地?将天策府的公平置于何地?!”
她的话语并不激烈,却字字千钧,掷地有声。不仅斥责了钱贵的个人行为,更将此事提升到了破坏天策府根基的高度。
赵普怒不可遏,上前一脚将钱贵踹翻在地:“来人!将这蛀虫拿下!按府规处置!”
执法队员立刻上前,将面如死灰的钱贵捆了起来。
邵仙英这才转向骚动的人群,朗声道:“诸位乡亲姊妹!天策府有府规,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今日处置钱贵,就是要告诉大家,在我天策府内,绝不容许此等不公之事存在!以后若再有人敢克扣粮饷,欺压良善,无论何人,严惩不贷!”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缓和:“同时,也请大家放心,以往被克扣的口粮,后勤司会逐一核实,双倍补发!从今日起,粮食发放由石宝兄弟亲自监督,并增设公平秤,人人可自行复核!若再有分配不公之事,可直接向我和石宝兄弟禀报!”
一番话,先立威,后安民。人群中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和感激之声。那些曾被欺压的妇孺更是热泪盈眶,纷纷跪地叩谢:“谢夫人做主!谢圣公恩德!”
邵仙英让众人起身,又勉励了几句,便让赵普接手后续事宜,自己则悄然离开。她没有去看钱贵最终的下场(按律重打三十军棍,贬为苦役),她知道,威已经立了,信已经树了,剩下的,是石宝需要去完善制度,杜绝后患。
经此一事,邵仙英在清溪洞内的威望空前高涨。人们不再仅仅视她为圣公的贤惠妻子,更看到了她明察秋毫、处事公允、手腕高明的一面。她看似柔弱的肩膀,不仅能抚慰伤员的病痛,更能扛起维护内部公平与秩序的重担。
方腊在得知此事后,只是握了握邵仙英的手,眼中满是赞赏与信任。他深知,有她在后方坐镇,自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应对前方的惊涛骇浪。
邵仙英,这位乱世中的女子,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力量,初步展现了何为“贤内助”。她的作为,如春风化雨,悄然巩固着天策府的内核,让这个新生的势力,在公平与秩序的基石上,愈发坚不可摧。她的光芒,或许不似方腊那般耀眼夺目,却同样不可或缺,温暖而坚定地照亮着天策府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