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阵图带来的震撼与欣喜,被林凡强行压下,深藏于心。他深知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丹道尚未登堂入室,阵法一道更是完全陌生,贸然深入那神秘残图,无异于盲人摸象,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稳字当头,需从根基打起。
他将研究阵图的冲动暂且搁置,目标明确地再次来到执事堂,用完成地根藤任务后剩余的十点贡献点,兑换了一枚名为《阵法基础概述及常见符文解析》的玉简。这枚玉简内容粗浅,仅限于理论介绍和最基础的十几个常用符文结构,连最简单的阵法布置都未曾涉及,但对于目前的林凡而言,却是最合适不过的启蒙读物。
回到废丹房那与世隔绝的角落,林凡的生活节奏悄然增添了一项新内容。白日里,他依旧是那个勤恳清扫、记录废丹的普通杂役。到了夜晚,油灯下,他便将心神沉入那枚基础玉简之中,如同最初钻研记录册和《基础炼丹详解》一般,开始了对阵法知识的啃噬。
阵法之道,果然浩瀚深邃,与丹道迥异。丹道重在药性融合、能量转化,偏向于“化”;而阵法则重在能量引导、场域构建,偏向于“控”。玉简中那些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构成的符文,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能量规则,其组合变化更是无穷无尽。
林凡没有好高骛远,他如同最初学习丹道时那般,从最基础的“聚灵符文”、“坚固符文”、“锋锐符文”等开始,用指尖凝聚微弱的灵力,在空气中,在尘土上,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勾勒。
起初,他画的符文歪歪扭扭,灵力注入时断时续,根本无法形成稳定的结构,往往画到一半就自行溃散。这比研磨丹药粉末、揉捏丹丸更加考验对灵力的精准掌控和心神的高度专注。
失败,失败,依旧是失败。
但他早已习惯了失败的味道。每一次灵力溃散,他都会停下来,仔细回味刚才灵力流转的轨迹哪里出现了偏差,符文线条的弧度、节点是否不够精准。他将玉简中关于符文结构的描述,与自己失败的经验相互印证,不断调整。
渐渐地,他临摹出的基础符文开始有了模样,虽然依旧稚嫩,但至少能维持形体不散。他对灵力的输出,也变得更加细腻稳定,能够大致控制住勾勒符文时所需的灵力强度和持续性。
光有形似还不够,需得有其神。林凡开始尝试向初步成型的符文虚影中,注入一丝《元尘诀》灵力,试图激发其应有的效果。
他选择的是最简单的“聚灵符文”。按照玉简描述,完整且成功的聚灵符文,能微弱地牵引周遭灵气汇聚。
他屏息凝神,指尖灵力流转,一个略显生涩却结构完整的聚灵符文虚影在空气中缓缓成型。他小心翼翼地将一丝《元尘诀》灵力注入符文核心。
嗡——
符文虚影微微一颤,周围空气中那稀薄驳杂的灵气,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扰动,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流动倾向,朝着符文中心汇聚了那么一刹那!
成功了?!
林凡心中一喜。但下一刻,那符文虚影便因为灵力后续不济、结构尚不稳定而剧烈闪烁了几下,“噗”的一声轻响,溃散开来,那刚刚被牵引而来的微弱灵气也瞬间逸散。
功亏一篑。
但这短暂的成功,却让林凡眼中爆发出明亮的光芒!他清晰地感受到了那一刻符文与天地灵气产生的微妙联系!这证明他的方向是对的!阵法之道,并非遥不可及!
这只是一次极其短暂的、不成功的激发,连最低等的“聚灵阵”的边都摸不到,顶多算是个“聚灵符文失败品”。但于林凡而言,这已是阵道之路上,里程碑式的一步!
他没有气馁,反而动力十足。他开始反复练习这个聚灵符文的刻画与激发,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失败,他都对符文结构与灵力配合的理解加深一分。
在练习阵法的间隙,他也没有放下丹纹的解析。某一日,当他对照着一颗因“灵力回路紊乱”而报废的法器核心上天然的、扭曲盘绕的纹路时,脑海中忽然闪过聚灵符文那引导能量的线条轨迹。
二者形态天差地别,一个混乱无序,一个规整有序,但在“能量流转”这一点上,似乎存在着某种底层逻辑的共通之处?
这个发现让他心神震动。丹纹是失败的能量冲突印记,阵纹是成功的能量引导蓝图。一正一反,一乱一序,是否都指向了同一种天地规则?
他将这个想法埋在心底,知道这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和实践验证才能触及。
接下来的日子,林凡便在丹纹解析、基础阵法练习、《元尘诀》修炼三者之间循环往复。日子枯燥而充实。他的修为在“丹本源气”和自身苦修下,愈发逼近炼气二层的瓶颈。对丹道的理解日益加深,对阵法的认知也从无到有,初步入门。
废丹房这座被人遗忘的角落,成了他默默积蓄力量的完美温床。无人知晓,这个看似愚钝的五灵根杂役,正在同时向着丹、阵两条大道,稳健地迈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步。
阵道初领悟,虽仅能刻画失败品,却已为他点亮了前路的又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