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带来的喧嚣逐渐沉淀,转化为一种日益沉重的、具象化的压力。训练基地的每一块草皮,更衣室的每一次谈话,媒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开始围绕着同一个名字:曼联。
距离足总杯第三轮比赛还有四天。但这四天,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拉长,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备战的气息。主教练维拉尔德斯取消了所有不必要的媒体活动,训练场对外紧闭,谢绝一切采访。整个基地进入了一种战前封锁状态。
战术板上,曼联的红色队徽被反复圈画。维拉尔德斯和教练团队的工作时间明显延长,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针对性的战术演练成了主题。全队防守站位、由守转攻的快速出球线路、定位球的攻防……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打磨。
李峰在训练中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化。防守训练时,他被要求模拟拉什福德或桑乔的跑动路线,帮助后防线熟悉对手的攻击模式。进攻演练时,则极度强调简洁和速度,往往两三脚传递就要打到前场,模拟那种来之不易的快速反击机会。
他的角色被进一步明确——防守时是锋线上的第一道屏障,需要骚扰曼联的后腰出球;进攻时,则是一柄被紧紧攥住、只在最关键时刻才会刺出的匕首,需要他在极有限的触球次数和极狭小的空间内,制造最大的威胁。
这对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他需要极强的战术纪律性,压抑自己频繁回撤要球的欲望,忍受可能长时间触碰不到球的孤独感。同时,又需要保持极度的专注和敏锐,在机会出现的那一刹那,像猎豹一样爆发。
训练结束后,身体的疲惫尚在其次,精神上的消耗尤为巨大。他需要时刻在脑中预演各种可能出现的局面。
但这还远远不够。
夜晚,公寓的客厅成了他的私人作战室。窗帘紧闭,灯光明亮。笔记本摊开在茶几上,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从系统模拟中提取出的关键信息:曼联球员的习惯、弱点、战术漏洞。
他的意识,则沉浸在“足球真理模拟器”那广袤而消耗巨大的空间里。
“系统,启动‘情景训练’模块。设定情景:比赛第65分钟,比分0-0,曼联大举压上,我方后场成功断球,长传找我这一点。防守者:哈里·马奎尔(模拟其身体对抗强、转身较慢特点)。设定我的体能状态:70%。设定场地环境:老特拉福德客场巨大嘘声干扰。开始训练!”
【情景训练启动。消耗:90模拟点\/次。】
眼前景象骤变!震耳欲聋的嘘声如同实质的海啸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几乎要撕裂耳膜!巨大的“United”横幅在看台上翻滚,数万张模糊而狂热的脸孔在晃动。草皮仿佛都在对手的脚下震颤。
一颗皮球从后场高高飞来,划过梦剧场的夜空。李峰瞬间启动,但身旁那个高大魁梧的身影立刻如同山一般挤压过来!手臂隐蔽而有力地架在他的腰间,沉重的身体对抗让他每一个动作都变得极其艰难。
他努力判断落点,试图用胸口卸球。但马奎尔的干扰无处不在,每一次碰撞都让他气血翻涌。勉强拿到球,对方巨大的身躯已经封堵了所有向前的路线,他只能艰难地将球回做给队友,但传球力度不佳,被回防的曼联球员轻易断下。
【情景训练失败。总结:对抗下处理高球能力不足,背身护球稳定性需提升。】
“再来!”李峰眼神锐利,没有丝毫气馁。
场景重置。又一次长传来临。这一次,他提前移动,试图抢前点。但马奎尔经验老道,提前卡住位置,将他死死拦在身后,轻松头球解围。
【失败。总结:启动时机判断需更精准。】
第三次,他尝试在马奎尔贴身之前,直接头球点给侧翼插上的队友,但球顶歪了。
第四次,他假意前插,突然急停回撤,试图绕前接球,但传球队友未能领会意图,球直接传向了身后。
第五次,第十次,第二十次……
模拟点如同流水般消耗。每一次失败,系统都会给出冰冷而精确的总结。李峰的大脑像一块超负荷的海绵,疯狂吸收着每一次失败的经验。肌肉在意识的反复淬炼下,仿佛也渐渐记住了那种在极端压力下该如何发力的细微感觉。
他不再追求每一次都完美处理,而是尝试各种可能性:不同的启动时机,不同的停球部位(头、胸、大腿、脚),不同的后续连接动作(直接趟球、扣球转身、做墙回敲)……
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后,终于,在一次模拟中,他提前半秒启动,巧妙利用马奎尔转身稍慢的刹那,用大腿外侧将来球轻轻垫向前方,同时身体像泥鳅一样从对方身侧强行挤过!虽然被撞得一个踉跄,但终究是完成了这一次接球转身,形成了短暂的突破!
【情景训练成功!完成质量:良好。奖励:8模拟点。相关肌肉记忆与决策经验已部分记录。】
李峰退出情景训练,大口喘着气,额头满是冷汗。虽然只是意识训练,但那种逼真的对抗和压力让他心有余悸。
但他顾不上休息。马奎尔只是可能之一,曼联还有瓦拉内,还有林德洛夫……
“系统,切换防守者模型,替换为拉斐尔·瓦拉内(模拟其预判精准、回追速度快特点)。重复上述情景训练!”
【指令收到。消耗:90模拟点\/次。】
新的、截然不同的挑战开始。瓦拉内的防守更具技巧性,卡位精准,很少盲目出脚,但回追速度极快。面对他,提前启动的反越位和单纯拼速度效果大打折扣。
李峰再次投入无尽的模拟试错中……
时间在疯狂消耗的模拟点中飞速流逝。窗外,雷丁镇的夜空从繁星点点到泛起鱼肚白。
李峰的眼球布满了血丝,太阳穴剧烈跳动,精神疲惫到了极点。模拟点余额已经跌破了2000点大关。但他依旧强撑着。
他还需要模拟一种最关键、也最奢侈的情景——进球情景。
“系统,启动‘极限节能’模式下的进球情景模拟。设定:比赛最后十分钟,比分平局或我方一球落后,我方获得前场定位球或不是绝对机会的运动战机会。模拟目标:寻找在曼联严密防守下,利用其瞬间疏忽完成射门的最高概率方式。消耗模式:最低精度运行,只进行逻辑推演和概率计算,无需沉浸式体验。”
【极限节能模式启动。消耗:20模拟点\/次。模拟精度下降65%。】
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而抽象,不再有震耳欲聋的嘘声和清晰的球员面孔,更像是一场高速运行的足球游戏画面。各种传球路线、跑位可能、射门角度被系统以数据流的形式快速演算。
【推演进行中……】 【方案A:利用曼联造越位战术的细微延迟,反插身后,成功率预估7.3%。】 【方案b:吸引防守后分边,利用边路传中,抢前点捅射,成功率预估5.1%。】 【方案c:禁区弧顶趁b费回防不及,迎球抽射,成功率预估4.8%。】 【方案d:……】
无数种可能被列出,又因为概率过低而被排除。李峰死死盯着那不断跳动、低得令人绝望的成功率数字,大脑跟随系统的推演疯狂思考。
突然,一条推演路径吸引了他的注意。
【特殊方案x:基于曼联后防线(尤其马奎尔)在应对横向反复拉扯跑动时,默契度存在0.5-1秒误差。可尝试与队友进行交叉跑位,制造局部混乱,利用其沟通瞬间迟疑,捕捉第二落点进行攻击。成功率预估:11.5%(需极高默契度)。】
11.5%!这是所有方案里唯一一个超过10%的!
李峰猛地记下了这个方案的核心要点:横向交叉跑位,制造混乱,捕捉第二落点。
就在这时,系统发出警告:【警告!模拟点余额低于500点!请及时补充!】
李峰不得不退出了系统。天已经大亮,新的一天训练即将开始。他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和虚脱感,仿佛连续踢了十场高强度比赛。
但他看着笔记本上新增的那条“特殊方案x”,眼中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的专注和一丝微弱的希望。
11.5%的概率。 这是他用近万模拟点和几乎榨干自己的精神换来的,一个渺茫却真实存在的可能性。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身,走进浴室,用冷水狠狠冲了把脸。冰冷的水流刺激着皮肤,让他稍微清醒了一些。
他看着镜中那个眼窝深陷、满脸疲惫却目光灼灼的自己,低声对自己说:
“还不够……还要练……还要和约翰逊、和奥利斯他们演练那个跑位……”
模拟了亿万次,只为了现实中那可能出现的、电光火石的一秒。
他拿起手机,给中场搭档约翰逊发了条信息:“训练结束后加练半小时?有个配合想和你敲定一下细节。”
老特拉福德之夜,正在一步步逼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