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下议院
议事厅内群情激愤。苏联红军悍然入侵芬兰的消息传来,如同在已因欧战爆发而紧绷的英国政治氛围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温斯顿·丘吉尔从座位上猛地站起,他庞大的身躯因愤怒而微微颤抖,脸上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憎恶与蔑视。
“议长先生!各位尊敬的议员先生!”丘吉尔的声音如同风暴前的雷鸣,瞬间压下了全场的嘈杂,“就在我们与纳粹德国的野蛮扩张主义进行殊死搏斗的时刻,在欧洲的东北角,另一个更加虚伪、更加无耻的暴君领导的所谓‘联盟’,已经彻底撕下了它最后的遮羞布!它用谎言制造借口,用大炮轰击一个主权国家,用铁蹄践踏国际法的一切准则!这不再是意识形态的竞争,这是赤裸裸的、沙皇式的帝国主义侵略!”
他的演讲极具煽动力,将俄国与历史上的残暴帝国和当前的纳粹德国直接类比:“朱加什维利,这个格鲁吉亚的鞋匠儿子,他所统治的俄国,与历代沙皇的俄国有何不同?与现在柏林那个疯狂的奥地利下士的德国有何不同?毫无区别!甚至更为恶劣!他们打着‘旗号’,干的却是比老牌帝国主义更野蛮、更虚伪的勾当!他就是个‘沙皇’!他的政权是一个披社工主义红布的、贪婪成性的扩张主义帝国!”
丘吉尔将矛头直指意识形态本身,将其与纳粹主义等同视为对西方自由世界的致命威胁:“纳粹主义是毒药,苏俄的主义同样是毒药!它们都是自由、民主与基督教文明的死敌!我们与德国的战争,是自由世界与黑暗势力的战争;我们对于苏联的这次侵略,也绝不能袖手旁观!这不仅仅是芬兰一个国家的存亡问题,这关乎整个欧洲的道德秩序,关乎我们正在扞卫的文明世界的准则能否存续!”
他转向首相张伯伦和政府官员席,发出强烈的呼吁和具体的行动要求:“因此,我敦促政府立即采取坚决行动!第一,在国内,我要求援引《紧急权力法》,授权警方和安全部门,对一切为苏联暴行辩护、试图破坏我国战时团结的左派及其同路人进行严密监控、审查,必要时应立即逮捕!我们必须清除内部的‘第五纵队’!第二,在国际上,我们必须领导所有自由国家,对苏联实施最严厉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第三,也是最重要、最紧迫的,我们必须立即向英勇的芬兰人民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武器、弹药、资金、志愿人员!我们要让芬兰变成朱加什维利这个‘沙皇’的泥潭,让苏联的鲜血流干在芬兰的雪原上!”
法国巴黎,陆军总司令部
几乎在同一时间,法国军方高层也在紧急磋商。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将军指着地图上的芬兰,对同僚们说:“先生们,斯大林在芬兰的冒险,对我们来说,或许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战略礼物!”
他的参谋分析道:“苏联深陷芬兰战场,将极大地牵制其军事力量。斯大林必须将大量军队和资源投入北方的消耗战,这将使他在西线对我们和德国采取任何重大行动的能力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这可能会恶化苏德之间本就脆弱的盟友关系。希特勒会乐意看到他的‘盟友’在北方开辟第二战场并不断失血吗?”
“所以,”甘末林总结道,“我们必须和英国人同步,全力支持芬兰!这不仅出于道义,更是出于最冷酷的战略算计。我们要让芬兰战争长期化、消耗化,让它成为套在朱加什维利脖子上的缰绳,让他无力他顾。这样,我们面对德国时的东线压力将大大减轻。”
英法两国迅速达成一致。尽管他们正与德国处于“假战”状态,但仍通过中立国挪威和瑞典的港口,开始向芬兰输送反坦克炮、步枪、弹药和飞机。英国更是积极组织起“国际志愿军”,招募飞行员和士兵前往芬兰参战。官方和媒体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将芬兰描绘为抗击“红色巨兽”的自由卫士,曼纳海姆元帅成为新的英雄象征。
然而,在柏林总理府,希特勒看着来自东西两线的报告,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他对苏联的扩张心存警惕,但英法如此高调地援助芬兰、孤立苏联,又让他看到了机会。他对部下说:“看吧!伦敦和巴黎的资本家们,他们真正的敌人始终是布尔什维克!他们现在把枪口对准了斯大林,这很好…这为我们解决西线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苏联和芬兰,让英国和苏联互相消耗吧。我们只需等待…”
就这样,苏联入侵芬兰的事件,瞬间将复杂的欧洲战局变得更加盘根错节。英法试图将芬兰战争转化为一场针对苏联的“代理人战争”小胡子则冷眼旁观,企图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英勇的芬兰军队,在曼纳海姆的领导下,在卡累利阿的冰天雪地中,为了国家的生存,进行着一场震惊世界也注定惨烈的孤军奋战。丘吉尔的“反共宣言”,不仅是对苏联的抨击,更是二战初期错综复杂的联盟政治与意识形态冲突的一次集中爆发。
柏林,威廉大街外交部大楼某秘密会客室
气氛微妙而紧张。芬兰特使(一位资深外交官,或许与德国军方有旧交)与德国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很可能与军事情报局或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关系密切)进行了秘密会晤。德方对芬兰的主动接触感到意外,但极具兴趣。
芬兰特使开门见山,语气沉重而真诚:“阁下,我国正遭受来自东方巨熊的野蛮侵略,这是赤裸裸的帝国主义行径。芬兰人民正在为保卫家园流血牺牲。我们深知,仅靠自身力量难以持久。我们来到柏林,并非乞求,而是希望德国能从欧洲大陆长远的力量平衡出发,审视当前的危机。”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德方官员的反应,然后抛出了精心准备的核心论点:“我们认为,苏联对芬兰的侵略,绝非孤立事件。斯大林的目标是控制波罗的海,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扩张。一个征服了芬兰、实力急剧膨胀的苏联,其下一个目标会是谁?一个控制了波罗的海出海口、陆军实力因战争经验而进一步增强的红色帝国,难道会对中欧的霸权没有想法吗?欧洲大陆,终究只能有一个真正的强者。放任苏联在西侧毫无顾忌地壮大,真的符合德意志帝国的长远利益吗?”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德国,尤其是希特勒内心深处对苏联的忌惮和长远的地缘战略考量。芬兰特使继续加码,提出了一个对德国极具诱惑力的“交易”:“德国无需公开表态,那会过早激化与莫斯科的关系。我们只需要…秘密的援助。武器、弹药、医疗物资,甚至是经验丰富的‘志愿’教官或顾问。芬兰愿意成为一块坚硬的磨刀石,在北方的雪原上持续消耗苏联的军事力量,测试其红军的真实成色,为德国未来可能需要的…东方战略,提供宝贵的情报和经验。这是一笔对德国而言,风险极低而潜在收益巨大的投资。”
柏林,总理府
德方官员迅速将这次秘密接触的详细报告呈送给阿道夫·希特勒。报告重点强调了芬兰提出的地缘政治逻辑——“苏联的壮大就是对德国的威胁”。
希特勒仔细阅读着报告,手指习惯性地敲击着桌面。他对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未真正信任,视其为权宜之计。芬兰特使的话,深深触动了他骨子里对“生存空间”和“种族斗争”的执念,以及他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深刻仇恨。
“欧洲大陆只能有一个强者…”小胡子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没错,斯拉夫布尔什维克的泥足巨人,不配与我们优等的雅利安民族分享欧洲的领导权。芬兰人很聪明,他们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斯大林在芬兰的冒险,对我们而言,确实是一个机会——一个在幕后削弱他、了解他的机会。”
他立刻召见了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元帅和军事情报局(阿勃韦尔)头目卡纳里斯海军上将。
“关于芬兰的请求,”小胡子做出了决策,“我们可以提供援助,但必须是绝对秘密的!通过中立国的商业公司或第三方渠道进行,武器要抹去所有德国标识。规模要控制在既能帮助芬兰持续抵抗,又不至于让斯大林立刻与我们翻脸的程度。”
他转向卡纳里斯,下达了更重要的指令:“威廉,你的阿勃韦尔要立刻行动起来!以军事观察员、新闻记者、甚至‘退役’军官担任顾问等名义,派遣最精干的小组进入芬兰前线!我要知道苏联红军的一切:他们的战术水平、指挥官能力、士兵的士气、坦克和飞机的真实性能、后勤补给系统的效率!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这将是我们未来制定‘东方计划’(此时‘巴巴罗萨’计划的雏形可能已在酝酿中)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及各军种司令部
消息在德军高层迅速传开,引发了极大的热情。陆军总参谋部的将军们摩拳擦掌,他们渴望了解未来潜在对手的真实战斗力;空军将领们想评估苏联战机的性能;甚至海军也对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两栖作战能力感兴趣。各个部门都争相希望派遣自己的观察员,把这看作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无需直接参战就能获取顶级军事情报的良机。
很快,一批批“芬兰木材采购商”、“红十字会志愿者”或“瑞典报社特约记者”身份的德国军事专家,通过各种隐蔽渠道进入了芬兰。他们带着专业的观察设备和详细的调查提纲,分散到各个战线的关键节点,冷静地记录着苏军每一次进攻的细节,评估着其优势和弱点。
与此同时,一批批没有标记的武器箱,通过瑞典的港口,悄悄运抵芬兰。这些武器虽然数量有限,且多是德军淘汰的旧型号,但对于装备匮乏的芬兰军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芬兰政府,特别是曼纳海姆元帅,对德国的秘密援助心知肚明且谨慎接受。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大国之间的矛盾,成功地将自己抵抗苏联的战争,与德国未来的东进战略利益捆绑在一起,为芬兰争取到了一线生机和宝贵的支援。这场秘密外交,是芬兰在绝境中展现出的非凡政治智慧的体现,也为未来苏德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一个深远的伏笔。
而在莫斯科,斯大林虽然对德国可能的小动作有所察觉而更加猜疑,但主要精力仍被芬兰战事牢牢牵制。欧洲的棋局,因芬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棋子,而变得更加波诡云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