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特纳庄园书房
霍华德·修斯几乎是冲进了特纳的书房,手里挥舞着一份刚从伦敦发来的加密电报,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兴奋和猎手发现猎物时的激动红光。
“特纳!特纳!你看!”修斯的声音因兴奋而高亢,“伦敦和巴黎的消息!全面动员!全国进入战时状态!工厂二十四小时运转!海军封锁北海!我的上帝,欧洲这台大戏终于要全面开演了!和我们预测的一模一样!”
特纳·史密斯正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平静地望着远处太平洋上空的晚霞。他缓缓转过身,接过电报,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了然于胸的微笑。
“冷静点,霍华德。”特纳的声音沉稳,带着一丝调侃,“我早就告诉过你,希特勒需要时间消化波兰这块硬肉。英法的动员,不过是迟来的、被逼无奈的反应而已。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我明白!但我就是忍不住兴奋!”修斯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像个即将去参加圣诞派对的男孩,“想想看,特纳!上一次欧洲大战(一战)时,我还只是个在德州看报纸的毛头小子,只能幻想着在天空翱翔。但现在!现在不一样了!我拥有修斯飞机公司!我设计并驾驶着世界上最快的飞机!整个欧洲的天空即将成为最激烈的战场!这是一个航空技术爆炸性发展的黄金时代!而我,霍华德·修斯,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我甚至想……”他眼中闪过一丝狂热的光芒,“…想亲自驾驶我的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去会会德国佬那些‘红色男爵’的传人,看看是他们的梅塞施密特厉害,还是我的h-1改进型更胜一筹!”
特纳看着修斯那副跃跃欲试、仿佛下一秒就要穿上飞行服的模样,忍不住嗤笑出声,摇了摇头:“行了,霍华德,别在我面前演你这套‘空中骑士’的戏码了。你是什么人,我还不清楚?你骨子里是个比我还精明的商人,是个追求极致技术和掌控欲的偏执狂,但绝不是个会为了‘荣誉’去玩命的唐吉坷德。说吧,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别告诉我你兴奋得睡不着觉,就是为了去欧洲上空放烟花。”
被特纳一语戳穿,修斯脸上的狂热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狡黠和野心的笑容。他凑近特纳,压低声音,仿佛在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
“好吧,特纳,还是你了解我。亲自开飞机去冒险?那太不‘经济’了。我的目标是这个——”他用手指重重地点了点电报上“皇家空军”和“飞机生产”那几个词。
“英国人的航空发动机,特纳,尤其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梅林’发动机!”修斯眼中闪烁着技术攫取者的光芒,“那是目前欧洲乃至世界最顶尖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喷火’式战斗机能抗衡德国的bF-109,全靠它!但英国本土即将面临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他们的生产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被摧毁。”
他摊开手,脸上露出一个“我为你们好”的无辜表情:“你看,我这是在帮他们!我想通过丘吉尔的关系,向英国政府提出一个‘善意’的建议:为了确保这款关键发动机的技术和生产线不毁于战火,为了同盟国共同的利益,能否将‘梅林’发动机的部分核心研发团队、关键技术人员以及最精密的生产设备,‘暂时’转移到我们美国来?转移到安全的洛杉矶!由我的修斯飞机公司提供最先进的厂房和设备,与罗罗公司‘合作’生产,优先保障英国皇家空军的订单!”
修斯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蓝图:“想想看,特纳!一旦我们掌握了‘梅林’发动机的全部技术和生产工艺,结合我们美国强大的工业产能和我的设计天赋,我们就能制造出比‘喷火’更强大的战斗机!不仅能卖给英国,未来还能装备我们自己的陆军航空队!这不仅仅是生意,这是在拯救一项至关重要的战争技术,是在为反法西斯事业做贡献啊!”
特纳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到修斯说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玩味和现实的冷酷:“霍华德…你的胆子和胃口,真是越来越大了。你这是想趁英国病,要英国命啊。你想把大英帝国航空工业的王冠上的明珠,连根挖到加州来?”
他走到酒柜旁,倒了两杯威士忌,递了一杯给修斯:“我欣赏你的野心。但是,你觉得温斯顿·丘吉尔那个老狐狸,会看不出你的算盘?罗尔斯·罗伊斯是英国的战略核心资产,是他们的命根子。丘吉尔宁可把工厂炸掉,也不会轻易让核心技术流失到海外,哪怕是盟友那里。你这招‘技术转移’,成功率几乎为零。”
修斯接过酒杯,不甘心地说:“我们可以谈条件!我们可以用更多的飞机订单、更优惠的价格、甚至分享我们的一些技术作为交换…”
“没用的,霍华德。”特纳打断他,抿了一口酒,“在战争时期,尤其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技术主权远比黄金更重要。丘吉尔不会同意的。死了这条心吧。”
看到修斯一脸失望,特纳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更深远、也更实际的光芒:“不过,你的方向是对的。直接挖核心团队行不通,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合作研发’和‘技术授权’。”
“你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向英国政府提议,”特纳解释道,“由修斯公司出资,在美国建立一条‘梅林’发动机的‘备份生产线’,完全服务于英国订单,以此帮助英国扩大产能,分散生产风险。作为交换,我们需要获得发动机的技术图纸和生产许可,以便在美国进行适应性改进和零部件本土化生产。这样,表面上我们是无私援助,实际上我们同样能渗透并掌握核心技术。等到战争结束,这条生产线和相关的技术经验,就自然成了我们的资产。这叫‘暗度陈仓’,比你那赤裸裸的挖角,要高明得多,也更容易被接受。”
修斯愣了几秒,随即恍然大悟,用力拍了一下大腿:“妙啊!特纳!还是你老谋深算!对!就这么办!我立刻让手下准备方案,通过我们在伦敦的关系,向英国航空部试探一下!”
看着重新兴奋起来的修斯,特纳微微一笑。他知道,欧洲的战火,不仅将烧出巨大的军火市场,更将催生一场全球性的技术转移与再分配。而他和修斯,一定要在这场盛宴中,为美国,也为自己,抢到最肥美的那一块蛋糕。修斯对技术的贪婪,恰恰是推动美国航空工业快速崛起的强大动力之一。
英国德比郡,罗尔斯·罗伊斯公司。
公司最高管理层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务实。桌上摊着来自美国修斯飞机公司的“合作提议”电报副本。生产总监指着堆积如山的皇家空军订单,语气焦急:“先生们,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喷火’和‘飓风’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但我们的‘梅林’发动机产量已经达到极限!工人们三班倒,生产线全开,还是跟不上需求!更别提德国人可能随时会轰炸我们的工厂!产能瓶颈和安全隐患,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两个‘阿喀琉斯之踵’!”
销售总监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带着一丝商业上的精明:“而从修斯公司的提议来看,表面上对我们非常有利。他们愿意出资在美国建立一条完全服务于我方订单的生产线,使用我们的图纸和标准,这能立刻将我们的发动机产能提升近一倍,而且生产线设在安全的美国,避免了本土的轰炸风险。这听起来像是一场及时雨。”
这时,技术总监皱起了眉头,敲了敲桌子,语气严肃地提出了关键性质疑:“我承认,这能解决眼前的产能危机。但是,先生们,你们想过没有?一旦我们将‘梅林’发动机最核心的设计图纸、热处理工艺、精密加工技术全部交给美国人,哪怕只是‘授权生产’,也意味着我们最尖端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将不再是我们独有的秘密!修斯是个技术狂人,他绝不会满足于简单地照图生产,他一定会研究、消化、甚至改进我们的技术!战争结束后,美国将凭空获得一套完整的、世界顶级的航空发动机研发和生产体系!我们罗尔斯·罗伊斯的核心竞争力何在?”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这时,一位负责与空军联络的军方代表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更宏观的战争视角说道:“技术总监的担忧有道理。但从战争部的角度看,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赢得战争!如果因为担心技术泄露而拒绝扩大产能,导致前线战斗机因为缺少发动机而无法升空,让德国空军夺取了制空权,那才是真正的灾难!技术是重要的,但赢得眼前的生存之战更重要!我们可以设置严格的监管条款,派驻技术代表,严格控制关键工艺。等战争结束,我们可以再通过专利和协议收回主导权。现在,我们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扩大生产,哪怕需要付出一些未来的代价。”
这番话代表了军方和一部分务实高层的观点:生存压倒一切。最终,在巨大的产能压力和战争紧迫性的双重驱动下,罗罗公司内部倾向于“有条件接受”合作的声音占据了上风。他们天真地认为,可以通过合同条款和现场监督来“控制”技术外流。
同一时间,伦敦,海军部大楼
这份经过罗罗公司初步认可的“合作备忘录”副本,被迅速呈送到了刚刚进入战时内阁的温斯顿·丘吉尔的办公桌上。
丘吉尔叼着雪茄,快速浏览着文件。起初,他看到“扩大发动机产能”、“美国生产线”、“保障皇家空军供应”等字眼时,还微微点头。但当他读到细节,特别是“技术图纸共享”、“生产工艺授权”、“美方负责适应性改进”等条款时,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眉头紧锁。
突然,他猛地将文件摔在桌上,雪茄灰震得四处飞溅,勃然大怒:“无耻!卑鄙!这个霍华德·修斯!他根本不是什么救世主,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披着盟友外衣的技术窃贼!是趁火打劫的强盗!”
他愤怒地在办公室里踱步,声音如同咆哮的雄狮:“他看准了我们现在的困境,用产能和安全的诱饵,想骗走我们大英帝国航空工业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梅林’发动机的技术!一旦他得手,美国的航空工业将瞬间跨越十年!而我们,将在战后彻底失去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领先地位和话语权!这将是对大英帝国未来工业命脉的致命一击!”
他转向惊呆了的秘书和幕僚,厉声下达指令:“立刻给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回电!告诉他们,这份所谓的‘合作’协议,其本质是丧权辱国的技术出卖!只要我温斯顿·丘吉尔还在这个位置上,就绝不允许任何人将英国的核心技术如此轻易地拱手让人!”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恢复了一些政治家的冷静,但语气依旧斩钉截铁:“给修斯公司回电!感谢他们的‘好意’,但明确告知他们:大英帝国有能力、也有决心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产能问题。技术合作可以谈,但必须是在我方绝对主导、严格限制技术扩散的前提下进行,比如由我方提供关键部件,美方负责次要部件组装。想直接拿到全套技术图纸和生产许可?除非踏过我的尸体!”
丘吉尔的激烈反应,如同一盆冰水,浇醒了罗罗公司部分高层的幻想,也彻底堵死了修斯试图通过“友好合作”直接获取核心技术的捷径。丘吉尔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看穿了修斯(和其背后美国资本)的深层意图,并毫不犹豫地予以阻击。对他而言,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胜负,更是国家工业实力和科技主权的保卫战。他宁愿让英国承受更大的生产压力,也绝不允许在技术主权上做出致命让步。
而在洛杉矶,收到英国回绝电文的修斯,对特纳苦笑道:“看吧,特纳,你说对了。丘吉尔这个老顽固,把技术看得比命还重。” 特纳则平静地回答:“没关系,霍华德。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换一条。战争还长,机会总会有。只要英国持续失血,他们总有一天会需要我们的‘帮助’,到时候,条件就由我们说了算了。” 一场围绕尖端技术的暗战,在盟友关系的表象下,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