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白宫,1933年6月
当特纳的私人飞机缓缓降落在波托马克河畔的军用机场时,华盛顿的报纸头条依然在大肆渲染着美国民众的“善心浪潮”。这股浪潮源自两部电影——《大地》和《龙种》的放映,它们以震撼人心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引发了全美范围内的强烈反响。
在电影院门口,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将善款投入募捐箱。传单上印着骨瘦如柴的中国农民,他们那绝望的眼神和憔悴的面容令人痛心。配文更是直戳人心:“帮帮他们!你的1美元能救一条命!”
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善举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罗斯福坐在轮椅上,静静地看着特纳匆匆走进椭圆形办公室。特纳的手中紧握着一叠捐款统计表,他的表情显得有些焦急和严肃。
“总统先生,”特纳甚至连寒暄都省略了,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必须立刻叫停这场闹剧。”
特纳将数据拍在桌上:
在短短两周的时间里,美国民间对华捐款竟然突破了惊人的 500 万美元!这一数字令人瞠目结舌,而更让人惊讶的是,捐款的来源非常广泛,不仅有传教士组织、妇女联合会,甚至连工会都在积极号召募捐。
中国驻美大使馆仿佛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所淹没,源源不断的支票如雪片般飞来。然而,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却悄然浮现:这些巨额捐款最终会流向何处呢?
“蒋光头的人会毫不留情地吞下每一分钱。”特纳面露冷笑,毫不掩饰地说道,“美国人的善心,最终只会成为国民党军官们新别墅和姨太太们金镯子的来源。”
罗斯福总统听闻此言,不禁皱起了眉头,他严肃地追问:“你有什么证据吗?”
特纳毫不犹豫地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照片,摆在了罗斯福的面前。照片上呈现的是南昌某国民党军官的婚礼场景,新娘身着华丽的婚纱,身上挂满了耀眼的金饰,然而,在这看似喜庆的画面背后,却是一片饿殍遍野的村庄。
“总统先生,这就是所谓的慈善吗?”特纳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悲愤,“这简直就是在助纣为虐,成为那些腐败官员的帮凶!”
罗斯福的手指轻轻敲击轮椅扶手。
他当然知道问题所在——美国民众的同情心是宝贵的政治资本,但如果捐款被贪污,最终会反噬他的政府公信力。
更麻烦的是,美国民间已经开始质疑:
- 《芝加哥论坛报》刊登读者来信:“我们捐的钱真能到农民手里吗?”
- 波士顿的工会领袖公开质问:“凭什么相信国民政府?”
“你想怎么做?”罗斯福终于开口。
特纳微笑:“成立‘对华援助监督委员会’,由美国银行、教会和媒体共同监管每一笔捐款。”
两天后,白宫发布声明:
1. 所有对华捐款必须通过“美国对华救济总会”(AccR),该机构特纳?罗斯福由基金会、红十字会及《纽约时报》联合监督。
2. 国民政府必须配合公开账目,否则美国将暂停一切援助。
3. 媒体应引导民众“理性行善”——不要直接汇款给中国使馆。
同日,《时代》周刊封面登出特纳和罗斯福握手的照片,标题赫然:
“拯救中国,但别喂饱贪官!”
南京总统府内,蒋光头摔碎了第三个茶杯。
“美国人这是侮辱!”他对着顾维钧怒吼,“他们以为我们是非洲部落吗?还要他们教怎么花钱?”
但桌上的电报冷酷地提醒他现实——美国国会已冻结3000万美元的棉麦贷款,除非接受监督。
“委座,忍一时吧。”孔祥熙低声道,“共匪还在江西闹呢,没钱剿不了……”
一周后,国民政府“欣然接受”美国条件。
《申报》头版登出蒋介石与美方代表的合影,配文:
“中美携手,共济时艰!”
(小字注明:所有捐款将用于“农村复兴计划”,账目每月公开。)
在纽约的AccR成立晚宴上,特纳举杯致辞:
“先生们,这不是施舍,这是投资——投资一个未来能买我们钢铁、汽车和电影的市场!”
掌声雷动。
修斯在他耳边低语:“你让捐款人觉得高尚,让政府显得负责,还让中国人欠我们人情……真是魔鬼般的才华。”
特纳晃着香槟笑而不语。
窗外,时报广场的巨型屏幕正播放《大地》的续集预告,下方滚动着捐款热线。
《善款的炼狱:美国监督团在江西的震撼之旅》
三个月后,江西某村庄收到了第一批“美国援助”——印着星条旗的玉米罐头,和传教士发放的《圣经》。
老农盯着罐头上的英文标签问儿子:“这写的啥?”
儿子念出传教士教的话:“‘上帝保佑美利坚’。”
江西,南昌
美国对华救助总会(AccR)监督委员会的专列缓缓驶入南昌站时,站台上挤满了国民党官员和军警,笑容满面地挥舞着中美两国国旗。
“欢迎美国友人!”南昌行营主任熊式辉热情洋溢地握住监督委员会主席、洛克菲勒基金会代表约翰·戴维斯的手,“我们已为诸位准备了丰盛的接风宴!”
戴维斯礼貌点头,目光却越过熊式辉的肩膀,落在站台角落里——几个衣衫褴褛的苦力正被士兵用枪托驱赶,像牲口一样被赶出视线范围。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本应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然而,监督团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执意跳过原本“安排好的考察路线”,随机选择一个村庄进行考察。
当他们走进这个位于赣江边的小村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得僵在了原地。
电影里,《大地》中农民啃树皮的场景曾经让无数美国观众落泪。然而,现实中的情景远比电影更加残酷和令人痛心。这里的村民们,连树皮都已经吃光了,他们面黄肌瘦,毫无生气地蹲在墙角,孩子们更是饿得皮包骨头,只能咀嚼着晒干的观音土来充饥。
“上帝啊……”随行的美以美会牧师颤抖着声音,不断地在胸前划着十字,满脸都是无法置信和痛苦,“这简直是……地狱。”
然而,更令人震撼的还在后面。
四重压迫:地主、军官、官吏和道士
1. 地主的账簿监督团发现,美国援助的玉米和棉布,被堆在地主家仓库里,账本上写着:
- “抵佃户欠租”
- “折现购枪械”
一个老农跪在戴维斯面前哭诉:“老爷们说,洋人的东西要先还债……”
2. 军队的暴行在驻军营房,他们撞见一名军官正用皮带抽打逃兵,士兵后背血肉模糊,已经断气。“训练事故。”军官面不改色地解释。当晚,随行的《纽约时报》记者偷偷拍下尸体照片,标题后来震惊美国:“我们的捐款养活了刽子手!”
3. 道观的香火钱龙虎山的道士们“主动协助分发救济”,却要求村民先交“功德费”。一名农妇掀开锅盖,里面是混着香灰的稀粥:“道长说……吃了才能消灾。”
当戴维斯将调查报告发回华盛顿,白宫震怒。
罗斯福亲自致电蒋介石:
“立即停止贪污援助,否则美国将公开所有证据,并切断一切合作。”
第二天,南昌街头突然贴出布告:
- 严惩贪污官员(名单上全是小喽啰)
- 设立“中美联合监督站”(由美国传教士和国民党特务共同管理)
在美军军舰“休斯敦”号停泊九江的威慑下,监督团终于完成了几项“看得见”的援助:
1. 在南昌郊外建了五所“模范救济食堂”(虽然农民必须背诵三民主义才能领粥)2. 发放了2000袋标有美国国旗的种子(后来发现是掺了沙的陈年旧种)
3. 拍摄了大量“感恩中国农民”的新闻片(在美国播放后,捐款又增加了30%)
离华前夕,戴维斯对记者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
“慈善就像往沙漠里倒水——你能暂时湿润一片沙,但改变不了沙漠的本质。”
而在华盛顿,AccR的年度报告显示:
- 捐款使用率:38%(其余为“行政开支”)
- 受助农民满意度:92%(样本数:200人)
报告扉页上烫金的标语闪闪发光:
“善行,是我们最精致的生意。”
1934年春,AccR年度报告显示:
- 江西援助项目“圆满成功”
- 国民党政府“高度配合”而在同一份报告的附录里(用最小字体印刷):
- 62名举报贪污的农民被以“共匪”罪名枪决
- 3名美国传教士因“调查过界”被驱逐出境
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庆功宴上,特纳举杯笑道:
“先生们,我们既赚了名声,又让蒋光头学会了规矩——这才是最有效的人道主义。”
窗外,时报广场的屏幕正播放江西农民“喜获丰收”的画面,背景音乐是《星条旗永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