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书转身离开田埂,脚步虽因伤痛略显蹒跚,但眼神坚定。回到县衙,他稍作休息,便准备进宫向皇帝汇报这阶段改革的进展。“不知陛下听闻这些情况,会作何反应。接下来地方上又会有怎样的变数。”洪书喃喃自语,整理好衣衫,踏上了回宫的道路。
一路上,洪书看到的景象让他心中满是欣慰。道路两旁的农田里,农作物茁壮成长,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农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田间劳作。不远处的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摊位琳琅满目,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商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商业图景。
洪书走进宫廷,熟悉的宫殿建筑威严耸立,红墙黄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他能感觉到,自己每走过一处,周围宫女太监们的目光中都多了几分敬畏。来到御书房外,洪书整理了一下思绪,轻声通报后,得到了皇帝的召见。
进入御书房,洪书恭敬地行了礼,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示意他起身汇报。洪书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自改革推行以来,各地都取得了显着成效。农业方面,新的种植技术和种子得到广泛应用,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如今秋收已至,许多地方都迎来了大丰收。”洪书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份各地收成的详细奏章,递了上去。
皇帝接过奏章,仔细翻阅,脸上的笑意更浓:“爱卿果然不负朕望,这农业丰收,乃是国家之根本。百姓能吃饱饭,国家才能安稳。那商业方面呢?”
洪书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商业上,加强市场监管后,市场秩序井然。富商们的抵制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如今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各地的集市贸易繁荣,不仅本地商品流通顺畅,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多,税收也因此有了明显增长。”
皇帝听闻,忍不住拍案称赞:“好!好!爱卿这改革举措,实乃利国利民。如今国家经济繁荣,百姓生活改善,朕心甚慰。”皇帝思索片刻,又道:“洪书,你为朝廷立下如此大功,朕定要重重赏赐你。从今日起,朕再赋予你更多权力,往后改革之事,你可更加放手去做。”
洪书赶忙跪地谢恩:“陛下如此信任,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负陛下厚望。”
从御书房出来,洪书的心情格外舒畅。他回到自己在宫廷的办公场所,刚坐下不久,便有亲信前来汇报:“大人,各地都传来了改革成功的喜讯。许多地方官员纷纷效仿我们之前的做法,改革在各地都顺利推行开来。”
洪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此甚好,看来这改革的势头已经起来了。不过,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
然而,还没等洪书高兴多久,又有消息传来。一些地方官员在改革执行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他们阳奉阴违,表面上按照改革方案执行,背地里却私自更改措施,为自己谋取私利。有的地方,新的税收政策本是为了促进商业公平发展,却被某些官员歪曲,加重了普通商户的负担;还有的地方,农业改革的补贴没有真正发放到农民手中,而是被层层克扣。
洪书听闻这些消息,眉头紧锁。他深知,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改革的成果,甚至可能引发民怨。“看来,我必须再次深入基层,调查清楚这些问题的根源,绝不能让改革毁在这些人手中。”洪书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洪书立刻召集了一批可靠的亲信,将调查地方官员执行改革情况的任务详细布置下去。亲信们领命后,迅速出发,奔赴各地。洪书自己也准备再次踏上行程,尽管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但他知道,此时容不得他有丝毫懈怠。
在出发前,洪书又仔细梳理了一遍目前掌握的信息,思考着应对之策。他深知,此次下去,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决心,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改革继续顺利推进。
洪书走出宫廷,望着广阔的天地,深吸一口气。改革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看到如今取得的成效,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昌盛。然而,高处不胜寒,随着他在宫廷中的威望日益提升,权力逐渐增大,他也隐隐感觉到,一些潜在的危机或许正在悄然降临。但此刻的洪书,无暇顾及这些,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新的征程,去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