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书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深吸一口气,心中已然有了决定。明日,他便要进宫面圣,主动提出削减自己的部分权力,以表忠心。只是,这一步棋能否化解皇帝的猜忌,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为了实现自己的“明君”理想,他必须一试。
第二日清晨,天色尚有些朦胧,京城的街道还未完全苏醒,只有寥寥几个早起的行人。洪书早早地起身,在铜镜前仔细整理好自己的朝服。他看着镜中的自己,面色略显苍白,眼神却透着坚定。身旁的亲信看着洪书,眼中满是担忧:“大人,您伤势未愈,今日进宫,可要千万小心。”洪书微微点头,拍了拍亲信的肩膀:“我心里有数,你放心便是。”
洪书踏入宫廷,熟悉的红墙黄瓦映入眼帘,可今日却觉得这宫廷的氛围格外压抑。他沿着长长的宫道前行,脚步声在寂静的宫道上回荡。路过御花园时,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可洪书却无心欣赏。他能感觉到,周围有不少双眼睛在暗中窥视着他。
终于,洪书来到了皇帝的御书房。他定了定神,轻轻叩门。“进来。”皇帝的声音从屋内传来。洪书推开门,走进书房,跪地行礼:“陛下,微臣洪书求见。”皇帝坐在书桌后,手中拿着一本奏折,抬眼打量了洪书一番:“洪爱卿平身,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洪书起身,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微臣自边境凯旋而归,蒙陛下厚爱,赏赐有加。然微臣深知,自己位高权重,恐遭人嫉妒,也担忧会让陛下有所顾虑。故微臣恳请陛下,削减微臣部分权力,以表微臣对陛下的忠心。”皇帝听闻,微微挑眉,脸上露出一丝意外之色,旋即又恢复了平静:“洪爱卿此举,倒是出乎朕的意料。难得你有这份忠心,朕心甚慰。”
洪书心中一喜,以为皇帝会就此打消对他的猜忌。却不料,皇帝话锋一转:“只是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许多事务还需洪爱卿出力。权力削减之事,容后再议。”洪书心中一沉,明白皇帝对他的猜忌并未消除。“陛下圣明,微臣愿为陛下分忧。”洪书恭敬地说道。
随后,皇帝与洪书讨论起一些朝堂事务。在决策过程中,洪书明显感觉到皇帝对他有所保留。以往,皇帝对洪书的建议大多会认真考虑并采纳,可今日,皇帝总是以各种理由婉拒洪书的提议。洪书心中无奈,却也只能默默接受。
从御书房出来,洪书的心情格外沉重。他在宫廷的回廊中缓缓走着,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做。此时,迎面走来几位大臣。看到洪书,大臣们的神色微微一变,相互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位年长的大臣率先开口:“洪大人,今日面圣,陛下可还满意?”洪书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劳烦大人挂念,陛下对微臣的提议,似乎另有考量。”
大臣们听闻,纷纷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一位年轻的大臣说道:“洪大人,如今这宫廷局势,可是越发微妙了。大人还是要小心行事啊。”洪书心中明白,这些大臣是在观望自己在宫廷中的地位。如今皇帝对他态度不明,大臣们自然不敢轻易与他亲近。“多谢大人提醒,洪某自会谨慎。”洪书说道。
洪书回到府中,亲信早已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看到洪书回来,亲信赶忙迎上前去:“大人,今日进宫情况如何?”洪书将在御书房的经过详细告知亲信。亲信听后,眉头紧锁:“大人,看来皇帝对您的猜忌依然很深。如今大臣们也都在观望,这局势对我们不利啊。”洪书点点头:“我也料到事情不会如此简单。只是没想到,皇帝对我的防备竟如此之深。”
傍晚时分,洪书的几位盟友得知消息后,纷纷来到洪府。众人在书房中围坐,气氛凝重。一位盟友说道:“洪兄,如今你主动削减权力,皇帝却仍不放心,这可如何是好?”洪书看着众人,神色坚定:“各位放心,我洪书既然决定了要走这条路,就不会轻易放弃。虽然目前局势微妙,但我们还有机会。”
众人听了洪书的话,心中稍安。大家开始商讨应对之策,一直商议到深夜。然而,尽管想出了一些办法,但能否化解皇帝的猜忌,巩固洪书的地位,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夜色渐深,洪府的书房中,烛火摇曳。洪书送走盟友后,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的夜空,陷入沉思。他知道,自己在这宫廷的道路,愈发艰难了。主动削减权力这一步棋,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皇帝的猜忌如同一团阴霾,始终笼罩着他。在这微妙的局势下,他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办法,否则,不仅自己的“明君”理想会化为泡影,甚至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只是,这新的办法,究竟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