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书放下手中的笔,望着窗外渐渐泛起鱼肚白的天空,伸了个懒腰。他知道,新的一天又将面临新的挑战,但他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管贵族们还会使出什么手段,我都不会退缩。”洪书低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这时,门外传来盟友急切的敲门声,洪书心中一动,快步走去开门。
门一打开,盟友便匆匆走进来,神色严肃地说道:“洪书,刚得到消息,贵族们似乎又在谋划新的动作,虽然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肯定没安好心。”洪书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意料之中,他们不会轻易罢手的。我们得加快应对的步伐。”
洪书转身走到书桌前,拿起一张写满字的纸,对盟友说:“我昨夜思索了一夜,针对贵族的抵制和官员的阳奉阴违,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首先,我们要利用好情报网络,密切监视贵族们的一举一动,掌握他们的小动作,只要有确凿证据,就及时向皇帝汇报。”盟友点头表示赞同:“此计甚好,有了证据,皇帝便能对他们加以斥责,打压他们的气焰。”
洪书继续说道:“同时,对于那些执行官员,不能再任由他们阳奉阴违。我们要尽快对他们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撤换不称职的官员,换上支持改革的人员。只有这样,改革才能顺利推行下去。”盟友担忧道:“但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其他官员的不满,导致局面更加混乱?”洪书目光坚定:“长痛不如短痛,现在不整顿,改革永远无法成功。而且,只要我们行事公正,以理服人,相信大多数官员会理解的。”
商议妥当后,洪书和盟友兵分两路。洪书前往皇帝书房,准备向皇帝汇报贵族们的最新动向。踏入书房,洪书看到皇帝正坐在书桌前,批阅着奏章。洪书恭敬地行礼后,将手中整理好的贵族抵制改革的证据呈上,详细地讲述了贵族们暗中搞的小动作。皇帝看完证据,脸色阴沉,怒拍桌子:“这些贵族,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公然抵制朕的改革旨意!”洪书趁机说道:“陛下,改革关乎宫廷兴衰,国家未来,贵族们这般行径,实乃改革之大敌。还望陛下严惩,以正视听。”皇帝沉思片刻后,点头道:“朕自会处理,你且放心。改革之事,还需你继续用心推进。”
从皇帝书房出来,洪书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对执行官员的考核工作。他组织了一个专门的考核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从改革措施的执行力度、工作效率、对改革的态度等多个方面对官员进行全面考核。考核过程中,洪书发现,有些官员确实是能力不足,无法胜任改革相关工作;而有些官员则是故意消极怠工,与贵族暗中勾结。
对于那些能力不足但态度尚可的官员,洪书给予了他们一些指导和培训,希望他们能够尽快跟上改革的步伐;而对于那些故意阳奉阴违、不称职的官员,洪书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撤换。在撤换官员的同时,洪书从支持改革的人员中挑选了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填补空缺。这一系列动作,引起了宫廷官场的一阵震动。
一些被撤换的官员心怀不满,试图联合起来向洪书施压,要求恢复他们的职位。洪书得知后,在宫廷的一处偏殿召集了这些官员,严肃地说道:“改革乃是陛下的旨意,关乎宫廷和国家的未来。你们身为官员,本应全力支持,却阳奉阴违,阻碍改革进程。如今被撤换,实乃咎由自取。若你们真心悔过,愿意为改革出力,我洪书既往不咎;否则,休怪我不客气!”那些官员听了,有的低头不语,有的面露羞愧之色,最终都不敢再提出无理要求。
在洪书的努力下,改革逐渐有了一些进展。采买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开始得到较为有效的执行,宫廷采买中的一些弊端也逐渐得到改善。市场上的物资供应变得更加稳定,价格也趋于合理,宫廷的开支有所减少,而采购的物资质量却有所提高。看到这些变化,洪书心中稍感欣慰,但他知道,这只是初步的成果,贵族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正如洪书所料,贵族们得知皇帝斥责了他们,并且洪书对执行官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后,恼羞成怒。他们聚集在一位贵族大佬的府邸中,商议着新的破坏计划。“这个洪书,实在是太可恶了,竟敢如此针对我们。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一定要想个办法,让他的改革彻底失败!”一位贵族咬牙切齿地说道。众人纷纷点头,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谋划起来。
而此时的洪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镇定自若,但内心也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他知道,贵族们必定会想出新的手段来破坏改革,接下来的路依然充满荆棘。他站在宫廷的长廊上,望着远处的宫殿,心中暗暗发誓:“无论你们使出什么招数,我都不会让你们得逞,改革一定会顺利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