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书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皇宫轮廓,深吸一口气,转头对苏然和关键人物说道:“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皇宫就在前方,只要把证据送到皇帝手中,一切就都有希望。”苏然微微点头,尽管脸色苍白,但眼神中透着坚定。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抬脚前行时,前方道路上突然出现一群手持利刃的身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洪书心中一紧,迅速打量着这群不速之客。只见他们身着黑色劲装,蒙着面,只露出一双双凶狠的眼睛,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你们是什么人?为何阻拦我们去路?”洪书大声质问道,同时下意识地将苏然和关键人物护在身后。
为首的黑衣人冷笑一声:“哼,识相的就把证据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洪书心中明白,这些人必定是采买制度背后利益集团派来的杀手。他握紧了拳头,眼神坚定地说:“证据是不会给你们的,想要,就从我们尸体上跨过去!”
说罢,洪书率先冲向黑衣人。他身形矫健,灵活地避开黑衣人刺来的利刃,同时找准时机,用手中的匕首反击。苏然和关键人物也不甘示弱,他们捡起路边的石块,朝着黑衣人扔去,试图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响彻四周。洪书感觉手臂的伤口因剧烈运动而疼痛加剧,但他咬牙坚持着。他瞅准一个破绽,猛地将匕首刺入一名黑衣人的手臂,黑衣人惨叫一声,手中的刀掉落在地。
然而,黑衣人人数众多,且训练有素,洪书三人逐渐陷入困境。就在这时,洪书看到不远处有一片荆棘丛,心生一计。他大声喊道:“往荆棘丛那边退!”三人且战且退,慢慢靠近荆棘丛。
当退到荆棘丛边时,洪书猛地用力,将一名黑衣人推向荆棘丛。黑衣人被荆棘刺得惨叫连连,其他黑衣人见状,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洪书趁机带着苏然和关键人物钻进荆棘丛,在里面艰难前行。
荆棘划破了他们的衣服和皮肤,鲜血渗出,但他们顾不上这些。身后传来黑衣人的叫骂声和追赶声,洪书知道,他们不能停下。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终于穿出荆棘丛,发现黑衣人没有追上来。
洪书喘着粗气,看着苏然和关键人物,说道:“我们不能在这里久留,得赶紧进宫。”三人稍作休息后,继续朝着皇宫走去。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时刻警惕着是否还有埋伏。
终于,他们来到了皇宫门前。守卫见是御前女官洪书,不敢阻拦,恭敬地放行。洪书带着苏然和关键人物直奔皇帝书房而去。
当他们来到书房外时,洪书整理了一下衣衫,深吸一口气,轻轻叩响了门。“进来。”里面传来皇帝威严的声音。洪书推开门,带着苏然和关键人物走进书房,然后跪在皇帝面前。
“陛下,臣冒死求见,有要事相奏。”洪书说道。皇帝抬起头,看到是洪书,微微皱眉:“何事如此慌张?”洪书双手呈上证据,说道:“陛下,这是关于宫廷采买制度弊端及背后阴谋的证据,请陛下过目。”
皇帝接过证据,仔细翻阅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眼中闪过一丝愤怒。“竟有此事!”皇帝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洪书见状,趁热打铁,详细阐述了宫廷采买制度的弊端,从采购流程的混乱到官员的贪污腐败,以及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皇帝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神情严肃。洪书继续说道:“陛下,此弊端若不除,不仅宫廷财政受损,更会影响百姓生计,长此以往,必将动摇国本。”皇帝停下脚步,看着洪书,问道:“依你之见,该如何改革?”
洪书心中一喜,知道皇帝已重视此事。他连忙说道:“陛下,首先需重新梳理采买流程,明确各环节职责,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确保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其次,对于涉事官员,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再者,鼓励民间商家公平竞争,打破现有利益集团的垄断。”
皇帝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你的建议虽好,但改革采买制度必定会触动许多贵族的利益,他们恐怕不会轻易答应。”洪书坚定地说:“陛下,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福祉,还望陛下能力排众议,推行改革。臣愿为陛下分忧,不惧任何阻力。”
皇帝看着洪书,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你有此心,朕很欣慰。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洪书知道,皇帝已经心动,只是还在权衡利弊。他再次叩首:“陛下,时间紧迫,若不尽快改革,恐怕会有更多变故。”
皇帝微微点头:“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洪书带着苏然和关键人物退出书房。走出书房后,洪书看着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说服皇帝推行改革,哪怕前方困难重重。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洪书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宫人们的轻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但他知道,这看似平静的宫廷之下,正暗流涌动。皇帝虽重视此事,但改革采买制度必定会触动许多贵族的利益,自己能否说服皇帝力排众议,推行改革?又将如何应对贵族们的反对?这些问题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但洪书没有退缩的念头,他握紧了拳头,转身带着苏然和关键人物朝着宫外走去,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