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而在曾经让你跌倒的地方;当心能如如不动,过往的泥沼便成了淬炼的道场。
城市的脉搏,以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节奏撞击着昭阳的耳膜。她不是归来,只是路过——为了处理出版合同的一些具体事宜,需要短暂停留这座曾承载她无数焦虑与挣扎的都市。
高铁站的人潮依旧汹涌,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不同的故事,匆忙、疲惫、或放空的茫然。昭阳拖着轻便的行李箱,行走其间,步伐却异乎寻常的沉稳。颈间,母亲织的灰色围巾柔软地贴合着,袖袋里,清心师姐所赠的菩提念珠随着步伐轻轻摩擦着衣料,如同无声的提醒。
她没有预约酒店,而是鬼使神差地,走向了那栋曾吞噬她无数个日夜的写字楼。不是留恋,更像是一种有意识的“重回现场”,一次对过去自己的告别,亦或是对当下心境的检验。
玻璃幕墙依旧冰冷地反射着午后的阳光,将蓝天切割成规则的几何图形。旋转门不停吞吐着衣着光鲜的男女,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香水与一种名为“效率”的紧绷感。一切都未曾改变,改变的是看这一切的眼睛。
她站在大堂一隅,看着电梯指示灯不断跳跃,如同她曾经在此处不断追逐、永无止境的KpI和晋升阶梯。记忆的碎片翻涌而来,带着往日的焦灼气息,但她只是看着它们,如同看一场与己无关的默片。心,稳稳地安住在当下,没有随之起伏。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尖锐又带着疲惫的女声穿透了大堂的嘈杂:
“昭阳?天哪,真的是你!”
昭阳回头,是林薇,她曾经的同事,一个同样被项目、考核和复杂人际关系裹挟着、时常处于崩溃边缘的女人。此时的林薇,眼下有着浓重的青黑,嘴角习惯性地下撇,整个人像一根绷得过紧的、随时会断裂的弦。
“林薇,好久不见。”昭阳微笑颔首,语气平和。
“哎呀,你看起来气色真好!是回公司看看吗?”林薇几乎是立刻抓住了她的手臂,像是抓住了某种浮木,不等昭阳回答,抱怨便如同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你走了真是明智之举!你都不知道现在公司成什么样子了!新来的总监简直是个变态,指标又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小王那个马屁精,就知道抢功!我那个项目,眼看又要延期,天天加班,男朋友都快跟我分手了……”
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抱怨,熟悉的“情绪垃圾倾倒”。在过去,昭阳会立刻感同身受,被这份负能量感染,内心升起同样的烦躁、不满,甚至开始自动分析局势,替对方出谋划策,最后往往弄得自己精疲力尽,心情也跟着低落,陷入无尽的内耗。
此刻,她清晰地感觉到林薇话语中携带的那股焦虑、抱怨的能量扑面而来。她的心,像被微风拂过的湖面,泛起了细微的涟漪——那是多年共事习惯性的反应模式试图启动。
但她立刻觉察到了。
她没有抗拒这涟漪,也没有试图去“解决”林薇的问题,或者附和她一起抱怨。她记起了清心师姐的话——“如镜,如实映照”。也想起了修行中“正念倾听”的教导:只是听,全然地听,不评判,不分析,不急着回应,更不把对方的情绪接过来变成自己的。
她调整了一下呼吸,将注意力从林薇话语的内容上,轻轻移开一点点,转而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脚下地面的坚实,围巾的柔软,呼吸的进出。她看着林薇激动挥舞的手,听着她连珠炮似的语速,眼神温和而专注,仿佛只是在观察一个自然的现象。
林薇说了足足五六分钟,终于因为昭阳过于平静的反应而稍微停顿了一下,她有些困惑地看着昭阳:“……你,你怎么都不说话?你不觉得这很过分吗?”
昭阳依旧保持着那份宁静,嘴角甚至带着一丝极淡的、理解的微笑,轻声回应,没有评价,只是陈述:“听起来,你这段时间确实很不容易。”
没有附和,没有建议,只是一句简单的看见和共情。
林薇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是这样的回应。她积蓄的抱怨仿佛撞在了一团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棉花上,无处着力。她张了张嘴,想继续说什么,却发现那股急于倾倒的情绪,似乎因为对方不接招,而莫名地减弱了些许。
“是……是啊,不容易。”林薇的语气莫名地缓和了一些,她看着昭阳平静无波的眼睛,那里面没有她熟悉的同仇敌忾,也没有不耐烦,只有一种沉静的包容。她忽然觉得,自己刚才那些激烈的言辞,在这样一双眼睛面前,显得有些……过于喧闹了。
“我还有点事,要先走了。”昭阳温和地告辞,“照顾好自己。”
林薇下意识地点点头,看着昭阳转身,步履从容地走向大门,那背影与周围行色匆匆的人格格不入,仿佛自带一个安定祥和的气场。
走出写字楼,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昭阳轻轻吁出一口气,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崭新的体验带来的轻微震撼。
她做到了。
在曾经最能引发她内耗的情境中,她没有落入旧有的模式。她没有吸收那些负面情绪,没有随之起舞,没有耗费一丝一毫的心力去分析、评判、应对。她只是“听”,保持着觉知,像一个稳固的灯塔,任凭风浪(情绪)拍打,灯焰却丝毫不摇曳。
她的心,稳住了。
这不是冷漠,不是疏离,而是一种更有力量、更清晰的同在。她仿佛第一次品尝到“如如不动”的滋味,在这种定境中,她反而能更真切地“看到”林薇的辛苦,但那辛苦是林薇的,不再能轻易扰动她的内心。
昭阳融入街道的人流,心中了然:过往泥沼,今成道场;心若不动,风幡自安。
这初次运用“正念倾听”的成功体验,像一剂强心针,让她对“明灯照人”的征程有了更具体的信心。然而,她知道,这只是开始。职场环境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下一个考验,或许就藏在那些更微妙、更不易察觉的人际互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