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见证者”茶话会的成功举办,为那些孤独的灵魂提供了一个宝贵的避风港。然而,就在陈默团队认为他们找到了一种应对“回响代价”的有效方式时,维系着城市平衡的“维度协奏曲”网络本身,却开始出现意想不到的波动。
这天深夜,当城市陷入沉睡,安墨的警报却在杂货店地下室轻声响起,并非刺耳,但那持续的低频嗡鸣足以将浅眠的陈默唤醒。
“检测到‘维度协奏曲’网络出现异常扰动。”安墨的投影在控制台前凝聚,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但语速稍快,“扰动源非单一信标,呈现多点、低强度、异步特征。初步判断为网络内部谐波失稳。”
陈默披上外衣,走到布满光纹的控制台前。屏幕上,代表城市能量脉络的“维度协奏曲”网络图,原本如同呼吸般平稳明灭的节点和流畅交织的能量流中,确实出现了一些细微的、不协调的闪烁和涟漪,像是流畅乐章中偶尔跳出的几个杂音。
“影响范围?”陈默问道,手指快速划过屏幕,调出详细数据。
“目前影响范围局限于网络覆盖区域,尚未对物理现实造成可观测影响。但扰动模式异常,并非已知信标的固有频率冲突,也非外部维度干扰。”安墨分析道,“扰动能量特征……与数据库中记录的、部分‘回响见证者’的精神波动频谱存在高度相似性。”
这时,苏晓和张弛也被警报惊动,来到了地下室。苏晓揉着惺忪睡眼,但一感知到空气中那细微却烦乱的能量波纹,立刻清醒了过来。“我‘听’到了……很多混乱的‘声音’,很微弱,但混在一起,让整个城市的‘背景音’变得有点……刺耳。”她皱着眉头,努力分辨着。
张弛虽然无法像苏晓那样直接感知,但看着屏幕上那些不稳定的光点和陈默凝重的表情,也知道情况不妙:“怎么回事?不是刚把那几个信标都收拾服帖了吗?怎么网络自己出问题了?”
“问题可能不在信标本身,”陈默指向安墨标注出的几个数据关联点,“而在于我们试图帮助的那些‘人’。”他调出了“回响见证者”的档案,与网络扰动源进行叠加比对。
“看这里,”他放大一个扰动区域,对应的是李泽凯居住的高档社区,“李泽凯近期因为商业谈判压力巨大,虽然他本人并未察觉,但其潜意识中因镜像事件残留的、对‘身份真实性’的焦虑感被放大了。这种强化的焦虑情绪,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能量,正在与他附近已转化的‘镜像信标’产生微弱的共鸣,但这种共鸣并非增强,而是干扰了信标原本稳定的输出频率。”
他又指向另一个点,对应林星的工作室区域:“林星在尝试创作新作品,他在努力压制脑海中那些混沌的星空知识,但这种‘压制’本身,产生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反向张力’。这种张力,与他体内残留的、被过滤后的‘星际信使’信号相互摩擦,产生了类似电磁干扰的波纹,影响了该区域的协奏曲和谐。”
苏晓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就像……就像很多个小小的、走调的音叉,被放在一个共鸣腔里。每个音叉自己没坏,但它们微小的、不稳定的振动,却足以让整个腔体的声音变得浑浊!”
“很准确的比喻。”陈默赞许地点点头,“我们之前只考虑到信标之间的能量共振,构建了‘维度协奏曲’来稳定它们。但我们忽略了,那些曾被信标深刻影响过的‘人’,他们的精神世界与这些信标之间,依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无形的连接。当他们的情绪、思绪产生剧烈波动时,这种连接就会成为传导干扰的渠道。尤其是我们近期集中对他们进行‘长效关怀’,某种程度上,可能反而加强了他们与信标之间的这种隐性链接。”
张弛听得头大:“那怎么办?总不能让他们都变成没情绪的木头人吧?或者把跟他们的连接切断?”
“切断连接不可行,那可能引发更不可控的后果,比如精神反噬或信标失控。”陈默否定道,“我们需要对‘维度协奏曲’网络进行升级。它不能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能量稳定网,更需要成为一个智能的‘缓冲滤波器’。”
他转向安墨:“安墨,重新计算网络参数。设计一种动态调节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并识别出由‘回响见证者’情绪波动引发的特异性干扰波纹,然后针对性地生成反向谐波进行中和抵消,而不是试图压制或阻断这种连接。目标是让网络能够‘消化’这些杂音,保持整体谐波的纯净与稳定。”
“指令已接收。任务复杂度极高,需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能量识别模型,并实时计算最佳中和频率。预计需要占用87%的算力资源,耗时可能超过48小时。”安墨迅速给出了评估。
“全力进行。”陈默毫不犹豫,“在此期间,苏晓,张弛,我们需要加强巡视。重点关注名单上的‘见证者’,如果他们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尝试进行温和的疏导,从源头上减轻干扰的强度。同时,密切监控城市各处的异常报告,防止这些微小的‘杂音’在现实层面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明白!”苏晓和张弛齐声应道。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杂货店团队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安墨沉浸在海量的计算中,控制台的光芒日夜不息。苏晓扩大了她的感知范围,如同一个精细的监听站,捕捉着城市背景音中每一丝不和谐的涟漪,并及时通过电话或短暂的“心灵抚触”对焦躁的“见证者”进行安抚。张弛则开着那辆看似普通的小货车,在城市中穿梭,以他的方式确认着没有因为能量网络的微小波动而出现路灯闪烁异常、电子设备失灵或是小动物行为诡异等状况。
这是一场静默的战役,发生在常人无法感知的层面。城市的居民依旧照常生活,浑然不觉维系他们现实稳定的无形网络,正在进行一次至关重要的“免疫系统”升级,而这场升级的起因,正是为了包容那些因接触非凡而变得“敏感”的同类。
四十八小时后,安墨眼中流动的数据缓缓平息。“‘智能谐波滤波系统’算法加载完毕,‘维度协奏曲’网络升级完成。开始全网络同步……”
屏幕上,那些原本不协调的闪烁和涟漪,在新的算法作用下,如同被无形的手轻轻抚平,虽然并未完全消失,但被有效地限制在局部,不再影响整体的和谐流畅。城市的“背景音”重新变得平稳舒缓。
陈默微微松了口气。这次事件提醒他们,在新纪元里,守望的范畴正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他们不仅要应对外来的异常,调和固有的信标,还要妥善处理因他们的干预而产生的、人与信标之间错综复杂的“后遗症”。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让精心维持的平衡出现裂痕。
“守望之路,果然永无尽头。”他轻声低语,目光再次投向屏幕上那恢复了平静、却已然变得更加复杂的城市能量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