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回响的终章余韵,如同春雨浸润后的泥土气息,悄然弥漫在解忧杂货店的每一个角落。数月过去,城市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大平静”。然而,对于陈默和他的团队而言,这种平静并非懈怠的理由,而是一种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的全新常态。
这天下午,苏晓正在用一块软布轻轻擦拭那个已成为店内一景的“共情透镜”——它被镶嵌在柜台后方墙上的一面古朴镜框中,偶尔会流转过一丝温暖的光晕,帮助倾诉者更好地整理情绪。她突然停下动作,侧耳倾听,脸上露出一丝困惑。
“老板,”她转向正在整理草药的陈默,“城市的‘声音’背景里,多了一种很细微的……‘协调音’。很微弱,但无处不在,像是所有被转化的信标在同步呼吸。”
陈默没有抬头,指尖捻动着一株干枯的忘忧草,感受着其中蕴藏的微弱宁神效力。“是‘维度协奏曲’,”他平静地说,仿佛在陈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安墨,调出实时维网态势图。”
安墨的投影无声显现,眼中数据流淌,在众人面前展开一幅比之前云女士展示的更加精细、动态的城市能量脉络图。图中,代表不同信标的节点如同呼吸般明灭,它们散发出的能量细流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交织成一张无形却坚韧的网,覆盖了整个城市。
“确认‘维度协奏’现象,”安墨的声音带着分析性的冷静,“所有已转化信标之间形成了稳定的能量共振网络。该网络目前处于良性状态,主要功能为:持续稳定现实结构,缓冲微观层面的维度波动,并极低限度地优化所在区域的物理与情感环境。”
张弛看着那幅复杂到令人眼花的图,咂了咂嘴:“听起来是好事儿啊!意思是以后小地震没了,吵架的也少了?”
“可以这么理解,张弛,”陈默终于抬起头,目光深邃,“但这张网本身,也成了一个需要守护的全新造物。它很坚韧,但也可能因此成为某些新视线的……焦点。”
他的话音未落,店门上的风铃叮咚响起。进来的不是预想中需要倾诉的市民,而是一位穿着得体、气质干练的年轻女性。她手中拿着一个平板电脑,目光锐利地扫过店内,最后落在陈默身上。
“请问,是陈默先生吗?”她的声音清晰,带着公事公办的效率。
“我是。”陈默放下草药,神色如常。
“我叫周晴,是市城市规划与发展办公室的特聘顾问。”她出示了一下电子证件,“我们注意到,近期本市多项环境与社情数据出现了无法用常规模型解释的良性偏移。根据一些间接线索和异常信号溯源,我们怀疑这与贵店所在的区域存在某种……未被记录的关联。”
她将平板电脑转向众人,上面显示着各种曲线图——空气质量异常优化指数、城市噪音和谐度提升曲线、甚至还有社区矛盾调解成功率的突兀增长点,所有这些数据的异常起始时间,都与几个关键信标被转化的时间点高度吻合。
苏晓的心微微一紧,她能感觉到这位周顾问身上带着一种纯粹的、基于逻辑和怀疑的“声音”,没有恶意,却充满了探寻真相的执着。
张弛下意识地向前半步,似乎想挡住柜台后的某些东西,但被陈默用眼神制止了。
“数据很有趣,”陈默看了一眼平板,语气没有任何波澜,“城市变得更好,是所有人的期望。周顾问认为我们这家小小的杂货店,有能力影响整座城市的数据吗?”
周晴收回平板,露出一丝职业化的微笑:“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不可思议,也是真相。我们办公室的职责,就是理解并管理这座城市的一切,包括……那些尚未被定义的现象。我希望能得到一个机会,与诸位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或许可以称之为……一次非正式的访谈?”
这不是一个来自维度的危机,却是一个来自现实秩序的、全新的“订单”。他们需要面对的,不再是诡异的现象,而是来自正常世界的审视与好奇。
陈默与苏晓交换了一个眼神,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了然。守护秘密,有时比解决异常更需要智慧。
“当然可以,周顾问。”陈默的脸上浮现出那抹熟悉的、令人安心的微笑,但这微笑背后,是多了一份在新纪元下与人周旋的谨慎,“解忧杂货店,永远欢迎带着问题而来的客人。不过,有些答案,可能需要用另一种方式来寻找。”
第六卷的故事,就在这现实与异常交织的序幕中,正式开启。他们守护的,不再仅仅是平凡的日常,还有那隐藏在日常之下的、关乎整个世界未来的崭新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