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景带着两个精通武艺的侍卫,清晨从京城出发,踏上了前往蜀地的旅程。蜀地多山,出了汉中地界后,道路便愈发崎岖,马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轮碾过碎石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行得格外缓慢。好在沿途的风景足够秀丽——远处的青山被云雾缠绕,像披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山脚下的溪流清澈见底,岸边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黄的、紫的,点缀在翠绿的草丛中,宛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
陆玉景坐在马车内,时而撩开车帘欣赏风景,时而目光落在沿途的村镇商户上。他发现,蜀地的布庄虽不少,却大多只卖粗布和普通棉布,色彩单调、质地粗糙;偶尔有几家布庄挂着蜀锦,也都叠放在最显眼的柜台里,价格牌上的数字高得吓人。“掌柜的,这蜀锦怎么卖?”路过一个小镇时,陆玉景特意下车询问,掌柜却摆摆手:“客官,这蜀锦可贵了,一匹要五十两银子,一般人可买不起,都是给城里的富贵人家订的。”
陆玉景心中暗忖:“看来蜀地百姓对蜀锦的需求很大,只是苦于价格太高,只能望而却步。若是‘锦绣坊’能在这里开分店,卖平价蜀锦,定能大受欢迎。”历经半个月的行程,他终于抵达蜀地首府成都府。刚在客栈安顿好,他便带着侍卫直奔之前合作过的蜀锦商户王三家——王三的作坊有十几名绣娘,织出的蜀锦花色精致,太女府此前的不少蜀锦订单都出自这里。
王三正在作坊里检查蜀锦的成色,见陆玉景走进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迎上前:“陆管事,您怎么亲自来了?是不是太女府要加订蜀锦?我这刚织好一批‘缠枝莲’纹样的,您要不要看看?”
“王老板,这次来不是要订货,是想考察一下蜀地的市场。”陆玉景开门见山,坐在作坊的木凳上,“我沿途看了不少布庄,发现蜀地百姓很难买到平价蜀锦,所以想在这里开一家‘锦绣坊’分店,让更多人能用上好蜀锦,也想跟您加深合作,以后分店的蜀锦货源,还望您多帮忙。”
王三眼睛一亮,一拍大腿:“这可是大好事!成都府的百姓早就盼着有平价蜀锦卖了!只是……”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声音也压低了些,“陆管事,您可能不知道,成都府的布庄生意,大多被张记布庄垄断了。他们的掌柜是蜀地知府李大人的小姨子,仗着有官府撑腰,不仅垄断了棉布货源,还经常打压其他布庄——上个月,城西的刘记布庄因为卖了几匹蜀锦,就被他们派人砸了铺子,最后只能关门大吉。”
陆玉景皱起眉头:“张记布庄的实力这么强?他们的蜀锦价格如何?”
“比我们贵三成,质量却差远了!”王三叹了口气,“上次我接了太女府的订单,想多织些蜀锦,张记的人就来威胁我,说要是我敢跟太女府合作,就烧了我的作坊。我也是没办法,只能偷偷给您供货。”
陆玉景心中了然,看来蜀地的情况比想象中复杂,要开分店,必须先过知府和张记布庄这一关。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太女府的文书,前往蜀地知府府拜访。知府李大人约莫五十岁,穿着青色官服,见陆玉景进来,脸上堆着敷衍的笑容,却迟迟不请他上座:“陆管事远道而来,辛苦了。只是不知,太女府突然想来成都府开布庄,是何用意啊?”
“李大人,‘锦绣坊’开分店,一是为了让蜀地百姓用上平价蜀锦,二是能增加蜀地的商税,对成都府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陆玉景拿出文书,递到李大人面前,“这是太女殿下亲笔批的文书,还请大人过目。”
李大人扫了一眼文书,随手放在桌上,语气带着推脱:“陆管事,成都府的布庄已经够多了,再开分店,怕是会打乱市场秩序,让商户们恶性竞争。再说,张记布庄是本地的老字号,经营了二十多年,深受百姓信任,要是‘锦绣坊’来了,怕是会影响他们的生意啊。”
陆玉景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静:“李大人,‘锦绣坊’只卖平价蜀锦,与张记布庄的高价蜀锦并不冲突,我们可以公平竞争,让百姓自己选择。而且,商税增加了,对蜀地的民生、建设也有好处,大人何必拘泥于一家布庄的利益?”
李大人脸色微变,手指敲击着桌面,沉默片刻后,还是摆了摆手:“这件事关系重大,我需要跟下属商议商议,陆管事还是先回去等消息吧。”
陆玉景知道多说无益,再纠缠下去只会引起反感,便起身告辞。回到客栈后,他立刻铺开信纸,将蜀地的情况一一写明——张记布庄垄断市场、知府偏袒、百姓对平价蜀锦的需求等,写完后仔细折好,交给侍卫,让他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向祁星黎汇报。
与此同时,肖简臣也抵达了岭南。与蜀地的凉爽不同,岭南气候湿热,刚下马车,一股夹杂着水汽和果香的热风就扑面而来。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高大的榕树垂下气根,像绿色的帘子;路边的荔枝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沉甸甸的,空气中弥漫着荔枝特有的甜香。肖简臣的目的地是岭南的荔枝产地——从化,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荔枝,产出的荔枝蜜更是清甜醇厚,在岭南小有名气。
他按照事先打听的地址,找到当地最大的荔枝蜜商户刘老板。刘老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汉子,皮肤黝黑,笑容爽朗,听说肖简臣是太女府派来的,立刻拉着他进了院子:“肖大人,您可算来了!今年荔枝收成好,我这作坊酿了上万斤荔枝蜜,可愁着没销路呢——之前联系的商户压价太狠,一斤只给五文钱,我这成本都要八文,要是再卖不出去,这些蜜就要放坏了!”
刘老板说着,从坛子里舀出一勺荔枝蜜,递到肖简臣面前:“您尝尝,我这蜜都是纯荔枝花酿的,没掺一点水,甜而不腻。”肖简臣接过勺子,尝了一口,清甜的蜜香在口中散开,还带着淡淡的荔枝味,忍不住赞叹:“确实是好蜜!刘老板,我们‘新奇阁’想在岭南开分店,专门售卖荔枝蜜,还想跟您建立长期合作,以后您的荔枝蜜,我们按十二文一斤收,您看怎么样?”
刘老板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得双手发抖:“十二文?肖大人,您没骗我吧?这……这也太高了!”
“好东西就该有好价钱。”肖简臣笑着说,“我们不仅要卖荔枝蜜,还想开发荔枝蜜相关的产品,比如荔枝蜜香皂、荔枝蜜点心,要是您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合作,利润五五分成。”
刘老板连忙点头,声音都有些哽咽:“愿意!当然愿意!肖大人,您放心,我一定保证蜜的质量,明天就给您装货,绝不让您失望!”
接下来的几天,肖简臣在从化考察,不仅跟刘老板敲定了合作细节,还走访了当地的香料商户。岭南的沉香尤为出名,尤其是从化产的沉香,香气醇厚,带着淡淡的木质香,很适合制作香薰和香皂。肖简臣与香料商户订了两百斤沉香,还约定以后每月供货,为“新奇阁”分店储备了充足的货源。
正当他收拾行李,准备返回京城复命时,太女府的侍卫突然快马赶来,递给他一封祁星黎的书信。肖简臣拆开一看,信中说蜀地知府李大人偏袒张记布庄,阻止“锦绣坊”开分店,陆玉景处境困难,让他立刻前往蜀地,协助陆玉景解决问题。
肖简臣不敢耽搁,当即改变行程,让侍卫先将香料和荔枝蜜送往京城,自己则带着两名随从,快马向着蜀地的方向出发。沿途的风景从湿热的岭南山林,渐渐变成崎岖的蜀地山路,他心中却毫无波澜,只想着尽快赶到成都府,帮陆玉景打破僵局,让“锦绣坊”的分店能顺利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