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星黎在江南的政绩传回京城,女皇十分高兴,下旨嘉奖了她。可祁悦灵看到圣旨,却气得摔碎了手中的茶杯——她没想到祁星黎在江南竟如此受欢迎,这对她争夺皇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就在这时,户部侍郎李大人找上门来。李大人哭丧着脸,向祁悦灵哭诉:“公主殿下,臣的外甥被祁星黎打入大牢,还抄了家产。祁星黎这是故意针对臣啊!求公主殿下为臣做主!”
祁悦灵眼中闪过一丝算计,扶起李大人:“李大人放心,祁星黎太过嚣张,本公主早就看她不顺眼了。我们可以联手,让她在江南待不下去。”
李大人连忙道:“全凭公主殿下吩咐!”
祁悦灵低声道:“你在江南有不少旧部,让他们散布谣言,就说祁星黎在江南滥用职权,欺压百姓,还私吞了盐商的财产。再让人假装百姓,到苏州府衙闹事,要求释放苏州知府。只要把事情闹大,女皇定会对祁星黎不满,说不定还会召她回京城。”
李大人连连点头:“此计甚妙!臣这就去办!”
没过多久,江南就传出了谣言。有人说祁星黎查封盐仓后,将盐高价卖给百姓,私吞了巨额钱财;还有人说她为了查案,随便抓人,欺压良善。甚至有一群人聚集在苏州府衙外,举着“释放清官”的牌子,大声闹事。
肖简臣得知消息,连忙向祁星黎禀报:“殿下,这些谣言明显是有人故意散布的,闹事的人也不像是真百姓,倒像是被人雇佣的。”
祁星黎皱起眉头:“肯定是祁悦灵搞的鬼,她见我在江南得民心,就想破坏我的名声。”
苏知衍上前一步:“殿下,不如臣去把闹事的人抓起来,审问出幕后主使?”
“不行。”祁星黎摇头,“现在抓他们,只会坐实‘欺压百姓’的谣言。我们得用更聪明的方法。”
她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妙计:“肖简臣,你去整理我们在江南的账目,包括盐的销售记录、贪官的赃款去向,全部公开,让百姓知道我们没有私吞一分钱。苏知衍,你去调查闹事的人的身份,找到他们被雇佣的证据。另外,我们可以举办一场‘百姓听证会’,让百姓有什么疑问都提出来,我们当面解答。”
肖简臣和苏知衍立刻去办。肖简臣将账目张贴在府衙外,还安排人手一一讲解,百姓们看到账目清晰,盐确实是按原价卖出,赃款也都用于修缮堤坝、救济灾民,纷纷打消了疑虑。
苏知衍则通过暗中调查,发现闹事的人大多是当地的地痞流氓,是被李大人的旧部雇佣的。他抓住了几个带头闹事的人,拿到了他们的供词。
几天后,“百姓听证会”在苏州府衙前的广场举行。祁星黎坐在台上,面前放着账目和证据。百姓们纷纷提问,有的问盐价会不会再涨,有的问贪官会不会被严惩。祁星黎一一耐心解答,还拿出了闹事者的供词和李大人旧部的书信,当众揭露了祁悦灵和李大人的阴谋。
百姓们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谣言和闹事都是有人故意策划的。他们愤怒地喊道:“严惩幕后黑手!”“太女殿下冤枉!”
祁星黎站起身,大声道:“多谢大家信任!我定会将此事禀报女皇,让幕后黑手受到应有的惩罚!”
听证会结束后,江南的谣言不攻自破,祁星黎的名声反而更响了。她将收集到的证据传回京城,女皇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李大人打入大牢,还严厉训斥了祁悦灵,罚她禁足三年,不得干预朝政。
祁悦灵的阴谋再次破产,她躺在公主府的床上,气得浑身发抖,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她知道,经过这几次的失败,女皇对她已经越来越不满,若是再惹事,恐怕连公主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解决了江南的危机,祁星黎又在江南待了一个月,完善盐运制度,还开设了“锦绣坊”江南分店,将京城的商品带到江南,同时也将江南的丝绸、茶叶等特产运回京城,促进了南北贸易。
待江南一切稳定后,祁星黎带着肖简臣和苏知衍,启程返回京城。百姓们自发地到城外送行,有的送鸡蛋,有的送丝绸,还有的拉着她的手,舍不得她离开。祁星黎看着百姓们真诚的目光,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治理好国家,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