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滨海电力设计院大楼,只剩结构所的灯还亮着。苏晚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电脑屏幕上的变电站结构图密密麻麻,像一张织好的网,正慢慢收紧。
三个月前,苏晚还是市电力工程学院的高材生,带着“省级优秀毕业生”的光环,挤破头进了这家行业内顶尖的设计院。报到那天,部门主任张诚拍着她的肩膀笑:“小苏是吧?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好好干,我们这儿就缺你这样的新鲜血液。”同组的前辈李姐也格外热情,帮她搬工位、传资料,还悄悄塞给她一本写满公式和注意事项的笔记本:“刚毕业都摸不着头脑,这是我攒了五年的干货,你拿去用。”
苏晚心里暖烘烘的。她从小就听家里人说,职场如战场,但她觉得,设计院里的前辈们都真诚又友善。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扑在了工作上。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请教,不管是张主任还是李姐,甚至是同批入职的新人王磊,她都掏心掏肺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工作思路。
入职第二个月,院里接到一个重点项目——滨海新区智能变电站设计。这个项目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关系到后续省级示范工程的申报,张主任把项目交给了李姐牵头,让苏晚和王磊当助手。苏晚格外珍惜这个机会,熬了好几个通宵,查遍了国内外相关案例,设计出一套优化后的接线方案,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供电可靠性。
“李姐,你看这个方案怎么样?”苏晚把整理好的资料递给李姐,眼里满是期待。李姐接过资料,仔细翻了翻,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小苏,你这方案太亮眼了!逻辑清晰,数据也扎实,比我之前想的周全多了。”苏晚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她还特意把方案里的关键技术点跟王磊讲了一遍,王磊连连点头:“晚姐,你也太厉害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有你在,这个项目肯定能成。”
几天后,项目评审会在院里的大会议室召开。苏晚提前十分钟到达,却看到李姐正在跟张主任和几位专家汇报,投影屏幕上展示的,赫然是她设计的那套方案。只是汇报人从头到尾都在说“我经过多次论证”“我的设计思路是”,完全没提苏晚的名字。
苏晚愣住了,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她下意识地看向王磊,却发现王磊低着头,不敢与她对视。评审会结束后,张主任对李姐赞不绝口:“小李,这个方案做得非常出色,为院里立了大功!后续的省级申报,就由你全权负责。”李姐笑着道谢,眼角的余光扫过苏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回到工位,苏晚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想冲上去质问李姐,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想起自己熬夜修改方案的那些夜晚,想起自己毫无保留地分享思路的场景,只觉得无比讽刺。王磊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晚姐,对不起,我也是刚才才知道李姐要这么做。她昨天找我,说你的方案还有些不成熟,让我不要声张,等她修改完善后再上报。”
苏晚擦干眼泪,没有说话。她忽然明白,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高估了和李姐、王磊的关系。她以为的“师徒情谊”“同事互助”,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接下来的日子,苏晚像变了个人。她不再主动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遇到问题也先自己琢磨,实在解决不了才请教,而且只问具体的技术细节,不再透露完整的思路。她把所有的设计资料都加密保存,每天下班前都会把电脑里的文件备份好。同事们察觉到她的变化,都说她变得“高冷”“不合群”,但苏晚不在乎。她知道,在这个充满利益纠葛的职场里,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轻易相信任何人。
没过多久,李姐负责的省级申报材料出了问题。原来,她虽然照搬了苏晚的方案框架,却没吃透其中的核心技术点,导致部分数据出现矛盾。张主任急得团团转,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修改,可李姐始终找不到问题的根源。这时,王磊突然站出来说:“张主任,其实这个方案的核心思路是苏晚先提出来的,她应该更清楚其中的关键。”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苏晚身上。李姐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强装镇定地说:“小苏只是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核心部分还是我完善的。”苏晚抬起头,平静地说:“张主任,我这里有完整的方案设计过程记录,包括最初的草稿、修改痕迹和相关计算数据,或许能帮大家找到问题所在。”
她打开电脑,调出加密文件夹里的资料。时间戳清晰地显示了每个版本的修改时间,最早的草稿比李姐上报的版本早了整整一周。而且,资料里详细记录了每个技术点的设计依据和计算过程,逻辑严密,无可挑剔。
张主任看着这些资料,脸色越来越沉。他看向李姐,语气严肃:“小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姐浑身发抖,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最终,院里取消了李姐的项目负责人资格,重新成立了项目组,由苏晚牵头修改申报材料。
苏晚没有趁机报复李姐,也没有在任何人面前说过李姐的坏话。她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专业能力解决了所有技术问题。申报材料顺利通过省级评审,滨海新区智能变电站项目被列为省级示范工程,苏晚也因此被破格提拔为项目主管。
庆功宴上,张主任端着酒杯走到苏晚面前:“小苏,这次你立了大功。说实话,之前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你能沉得住气,用实力证明自己,很难得。”苏晚笑了笑:“张主任,我只是明白了一个道理,职场上,最可靠的永远是自己的能力。”
她看向不远处独自饮酒的李姐,心里没有怨恨,只有释然。她终于懂得,人心隔肚皮,你永远不知道那些表面对你微笑的人,背后藏着怎样的心思。不要高估和任何人的关系,不是让你变得冷漠自私,而是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守住自己的底线。
后来,院里又来了一批新人。有个叫林晓的小姑娘,像当初的苏晚一样,热情又单纯,总爱把自己的工作想法全盘托出。苏晚私下找她聊了一次,没有讲大道理,只是把自己的经历简单说了说。
“晚姐,我明白了。”林晓点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保护自己不是不相信别人,而是要先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劳动成果,守住自己的价值。”
苏晚看着林晓,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知道,职场这条路从来都不好走,充满了算计和考验,但只要保持清醒,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不高估关系,不低估人心,就一定能走得稳、走得远。
深夜的设计院大楼,灯光依旧明亮。苏晚关掉电脑,起身离开。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就像职场中的诱惑与机遇。她深深吸了一口气,脚步坚定地走向电梯。她知道,未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用实力说话,用清醒自保,这就是她在电力设计院摸爬滚打出来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