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站在xx电力设计院大楼前,仰头望着这座她服务了十九年的地方。清晨的阳光为玻璃幕墙披上一层金箔,却照不进她心底的寒意。
电梯里,几个年轻员工看到她,立刻停止了交谈,那种刻意的沉默比任何指责都更令人窒息。孙宁微微颔首,盯着不断变化的楼层数字,想起自己刚入职时的光景——那时电梯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老院长会拍着她的肩膀说:“小孙啊,电力设计是百年大计,你得把这份责任传下去。”
如今,传下去的东西似乎变了味。
她的办公室在六楼,窗外的梧桐树是她入职那年种下的,如今已亭亭如盖。刚放下包,部门助理小李就敲门进来,眼神躲闪。
“孙工,王总让您把北部电网升级项目的全部资料移交给我。”
孙宁的手停在半空中:“为什么?这个项目我跟了八个月,下周就要投标了。”
小李不敢看她:“王总说...您手头项目太多,需要减轻负担。”
减负?孙宁想起上周部门会议上,她对新任副总经理王立山的方案提出的质疑——那份变电站选址评估明显违反了《电力工程设计安全规范》第7条3款,她不能假装看不见。
“我知道了。”孙宁平静地说,从抽屉里取出厚厚的文件夹,“这里面有我和供电公司十五年的合作数据,还有...”
“王总说只要基础资料就行,”小李打断她,迅速抽走了文件夹最上面的投标文件,“其他的您先留着吧。”
门被轻轻带上,孙宁站在原地,手中还握着那份被拒绝的经验积累。
午休时,孙宁在食堂遇到了老同事周强。他们同期入职,如今周强是输电部的技术总监。看到孙宁的餐盘,他皱了皱眉:“就吃这么点?”
“没胃口。”孙宁笑了笑,“北部电网项目被拿走了。”
周强放下筷子,压低声音:“你小心点王立山。我听说他在管理层会议上说你是‘技术保守派’,阻碍部门创新。”
孙宁并不意外。这三个月来,她负责的核心项目一个个被移走,她提交的技术建议屡屡被无视,部门会议上有意无意地排除她参与决策。起初她以为只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直到她发现王立山正在系统地边缘化所有工龄超过十五年的老员工。
“他上个月找过我,”周强环顾四周,“暗示我该考虑提前退休,给年轻人让位。”
孙宁抬头:“你怎么说?”
“我告诉他,xx电力设计院能成为省内标杆,不是靠那些花里胡哨的ppt,是靠我们这些老家伙一辈子的经验。”周强冷笑,“他懂什么?2013年冰灾,是我们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保住了主网架;2017年新区规划,是我们顶着压力修改了那个不合理的线路方案。这些事,档案室里可没有记录。”
那天下午,设计部召开技术研讨会,讨论城南变电站防雷系统改造方案。孙宁注意到王立山提出的新方案使用了未经充分测试的防雷设备,立即提出了质疑。
“根据运行数据,这种氧化锌电阻片在潮湿环境下性能下降明显,”她调出自己整理的故障统计,“城南地区湿度常年高于80%,我建议还是采用经过验证的常规方案。”
王立山脸上挂着宽容的微笑:“孙工,技术是在不断进步的,不能因为过去的数据就否定创新。德国公司保证这款设备完全适应高湿环境。”
“但德国和我们的环境条件不同,而且...”孙宁想提及三年前类似设备在华南地区的失败案例。
“好了,”王立山打断她,“这个问题不必再讨论。我们不能总是活在过去的经验里。”
会后,孙宁被单独留下。王立山站在窗前,背对着她。
“孙工,你在设计院十九年了,是元老。”他的声音平静无波,“但时代变了,电力设计需要新思维。你那些经验,有些已经过时了。”
孙宁直视着他的背影:“技术会更新,但基本的设计原则和安全规范不会过时。王总,城南变电站负责三家医院的供电,不能冒险。”
王立山转过身,脸上依然带着笑,眼神却冷:“我认为你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正好,集团在西北有个培训项目,两个月,下周一出发。”
那是业内公认的“冷宫”,被派去那里的人,回来后大多选择了离职。
周末,孙宁在家整理书房,翻出厚厚的几本工作笔记。那是她十九年职业生涯的结晶——每一次现场勘测的数据,每一个项目的技术难点突破,甚至还有多年来与各地供电局建立的合作关系网络。女儿趴在旁边看那些手绘的线路图。
“妈妈,这些画好漂亮。”
孙宁抚摸着已经泛黄的纸页:“这不是画,是妈妈的心血。”
“就像我的作业本一样吗?”
“差不多吧。”孙宁笑了,心里某个地方隐隐作痛。
周一清晨,她正准备去机场,周强的电话急匆匆打来:“城南变电站的防雷方案,王立山强行推进了,施工队已经进场!”
“他疯了!那份方案至少需要三个月实地测试...”
“更糟的是,他把你排除在监督小组外,用的是你要去培训的理由。”
孙宁放下行李,盯着墙上和同事们的合影。照片是五年前拍的,站在她身边的老张去年被“优化”离岗,小李上个月主动辞职,如今设计部四十岁以上的员工只剩下三个。
她拨通了王立山的电话:“王总,我请求留在公司参与城南项目。”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机票已经订好了,孙工。”
“那么我会退票。”孙宁平静地说,“根据设计院安全管理条例第14条,原项目负责人有权在项目执行阶段提出风险预警,我正式提出对城南变电站防雷方案的质疑,并请求召开技术听证会。”
这是她第一次明确反抗。
王立山的声音冷了下来:“孙工,考虑清楚后果。”
“我很清楚。”孙宁挂断电话,重新打开电脑。十九年来,她第一次感到如此平静而坚定。
接下来的两天,孙宁收集了完整的技术资料,联系了省内几位知名专家,甚至找到了当年参与制定防雷设计规范的老教授。令她惊讶的是,几位本应站在王立山一边的年轻员工也悄悄提供了支持——他们私下表示,虽然不敢公开对抗,但同样担心方案的安全隐患。
周四下午,技术听证会如期举行。王立山展示了精美的ppt,引用德国技术标准,强调新设备的“创新性”和“国际领先”。轮到孙宁时,她只打开了一个简单的文档。
“我不讲创新,只讲安全。”她调出二十年的雷击事故统计,“在座各位都知道,2015年西山变电站雷击事故导致全市停电17小时,直接经济损失四千万元。那次事故后,我们修订了防雷设计规程。”
她顿了顿,环视会场:“而现在城南的方案,甚至低于当时的标准。”
王立山插话:“这完全是两码事...”
“请让我说完。”孙宁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打断他,“电力设计不是时尚秀场,不需要追逐最新潮的概念。电力系统是国家的血脉,是千家万户的光明,是我们设计人员肩上的责任。一个变电站的故障,可能导致医院手术中断,地铁停运,工厂停产。”
她打开最后一页,那是她连夜整理的城南区域供电范围分析:“这个变电站一旦出问题,将影响超过五十万居民。而我们,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将成为罪人。”
会场一片寂静。
王立山冷笑一声:“孙工,你的情绪化发言并不能证明新方案有问题。”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老院长走了进来——他已半退休,仍是技术委员会名誉主席。
“我恰好听到后半部分。”老院长缓缓走到前排坐下,“孙宁的话让我想起自己退休前最后签署的一个文件——设计院核心价值观的修订。其中第一条是:安全重于泰山,责任重于利益。”
他转向王立山:“王总,创新很重要,但不能以安全为代价。我建议成立一个联合小组,重新评估方案,由孙宁牵头。”
王立山的脸色变得铁青。
会后,孙宁在走廊被老院长叫住。“小孙啊,”他依然用二十年前的称呼,“我下个月就完全退休了,这是我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
孙宁突然明白了什么:“您早知道会这样?”
“王立山有背景,有野心,想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成绩。”老院长叹息,“但他不懂,电力设计是一项百年工程,我们设计的线路、变电站,要运行几十年。那些看似过时的经验,其实是血的教训换来的。”
他望着窗外的设计院大门:“我把这个院子交给了你们这代人,别让它变了味。”
当晚,孙宁加班整理资料,准备第二天的联合小组会议。九点钟,她接到运行部值班人员的电话:雷雨预警,城南地区可能面临强对流天气。
她立即联系施工负责人,要求暂停户外作业,特别是已安装的新防雷设备需要临时加固。
“但王总说进度要紧...”对方犹豫。
“我现在是联合小组组长,按我说的做。”孙宁斩钉截铁,“所有责任我来承担。”
驱车赶往施工现场的路上,暴雨倾盆而下。孙宁透过模糊的车窗,看见远处天空被闪电一次次撕裂。她掏出手机,通知供电公司做好应急预案——凭借多年合作建立的信任,对方立刻表示配合。
到达现场时,她看见工人们正按照她的指示进行加固,但新安装的避雷针在狂风中微微晃动——那根本不是设计图纸上的规格!
“这是怎么回事?”她质问现场监理。
监理支支吾吾:“王总说...原来的型号太贵,临时换了供应商...”
话音未落,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天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声,变电站内迸发出一团火花——一台变压器被雷击中,冒起浓烟。
“切断电源!启动备用线路!”孙宁一边指挥,一边冲向控制室。凭借对城南电网的深入了解,她在五分钟内完成了供电切换,将损失降到最低。
雨渐渐小了,孙宁站在雨中,看着被损坏的设备,心如刀绞。如果坚持使用原方案,如果她的意见被采纳,如果...
王立山赶到现场时,脸色苍白。事故报告将直接送达集团总部,他的“创新方案”成了笑柄。
一个月后,王立山被调离设计院。联合调查组确认他有多项违规行为,包括接受供应商贿赂、篡改招标结果等。
孙宁被任命为代理副总经理。上任第一天,她召集全体技术人员,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尊重经验,敬畏规范,传承责任。”
又过了一个月,设计院来了几位新人,都是应届毕业生。孙宁亲自带他们参观院史馆,讲述每一个重大工程背后的故事。
“电力设计是一项寂寞的工作,”她对年轻人们说,“我们的名字不会出现在任何一座变电站上,但我们的心血融入在这个国家的每一根电线里。这是传承,更是责任。”
窗外,阳光正好,那棵老梧桐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无声无息却至关重要的坚守。
而在孙宁的办公桌抽屉里,放着一份刚刚完成的老员工传承计划——她要确保设计院的每一份经验、每一次教训,都能完好地传递给下一代。
光,不应该无声熄灭,而应该永远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