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斋深处,一扇看似与墙壁融为一体的厚重铁门,在陈不语打出几个复杂手诀后,无声地滑开,露出其后幽深的通道。通道两侧墙壁镶嵌着散发柔和白光的玉石,空气干燥而洁净,带着陈年墨香与檀木的气息。
“这就是咱们司里在本地分部的藏书阁了,别看门脸小,里面别有洞天。”陈不语当先引路,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
穿过约十米长的通道,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挑高近五米、面积堪比小型图书馆的圆形空间呈现在刘麟阁眼前。穹顶镶嵌着夜明珠,模拟出天光的效果。环壁皆是直达顶部的巨大书架,以紫檀木打造,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各式典籍——有线装的古书,有竹简玉册,甚至还有不少皮质卷轴和闪烁着微光的玉瞳简。空间中央,摆放着数张宽大的书案和舒适的蒲团。
“左边区域是道藏经典、各派术法纲要,中间是历代司内前辈的修行笔记和案件卷宗,右边则是奇物志、妖魔图鉴以及各地风土秘闻。”陈不语介绍道,“凭你现在的权限,大部分区域都可以查阅,不过最里面那几个标注着红色符印的书架,暂时还不能动,那是司内核心秘传和绝密档案。”
刘麟阁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此地浓郁的书卷气与沉淀的智慧,心中震撼。他直接走向右边区域,目标明确——查找所有与“瞑晦之眼”及“痋术”相关的记载。
他首先抽出一本厚如砖块的 《万邪源流考》 ,翻开索引,很快找到了关于“瞑晦之眼”的条目。记载并不多,语焉不详,只提及这是一个极为古老神秘的组织,信奉“洞悉真实,重塑虚妄”,其成员擅长精神操控、梦境干涉以及各种禁忌的空间与物质转化实验,百年前因其某项“亵渎天道”的疯狂计划暴露,遭正道联手剿灭,余孽遁入暗处,疑似掌握着某种“非生非死”的延续秘法。
合上书,刘麟阁眉头紧锁。“非生非死”?这让他联想到地下虫巢中那些被改造的活尸,以及金尸卫那种介于傀儡与生命体之间的状态。
他又找来几本关于南洋与湘西巫蛊之术的典籍,如 《赤雅·蛊类篇》 、 《溪蛮丛笑·痋术考》 等,仔细研读。痋术,源于古滇国,以特殊法门培育虫豸,或用于诅咒、控尸,或用于治病、延寿,手段诡异,与中原道术、南洋降头皆有所不同。其中提到,高明的痋术师可将自身神魂部分寄托于本命痋虫之中,达到类似“分身”或“替死”的效果,极为难缠。
“看来,上次那个痋术师,可能并非其本体,或者只是一个小卒子……”刘麟阁若有所思。他将这些信息与“瞑晦之眼”的特征相互印证,愈发觉得这个组织的可怕。他们不仅在研究邪术融合,更可能在探索某种超越常规生死的禁忌领域。
随后,他又查阅了一些关于雷法修炼的典籍,特别是那些涉及木属性或生机雷霆的偏门记载。在一本名为 《青霄玉枢经》 的残卷中,他找到了一段描述:“东方青雷,主生发,蕴造化,其性温润而克邪秽,非以毁灭为能,而以净化涤荡为功……”这与他自行领悟的“青木雷炁”特性不谋而合,让他对自己的道路更加坚定。
沉浸于书海之中,不知时间流逝。当陈不语来叫他时,外面已是繁星满天。
“怎么样?有收获吗?”陈不语问道。
刘麟阁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找到一些线索,但疑问更多了。‘瞑晦之眼’所图甚大,痋术只是其手段之一。我感觉,他们像是在……拼凑某种东西,或者,在进行一场巨大的献祭。”
陈不语脸色也凝重起来:“元老会那边分析结果也出来了,结合你带回的情报,基本可以确定,他们在利用痋术、尸魄道等技术,大规模抽取生灵魂魄与生命精气,同时进行各种生物体改造实验。其最终目的……尚不明确,但绝对非同小可。”
两人走出藏书阁,铁门在身后无声闭合。
刘麟阁抬头望着夜空,繁星点点,看似无序,却又仿佛蕴含着某种深奥的规律。他知道,自己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脚下这座熟悉的城市,其阴影之中,正潜藏着一个足以颠覆认知的巨大阴谋。
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更渊博的知识,才能拨开迷雾,看清真相。
夜色深沉,前路漫漫。
但他心中的信念,如同胸前的“山鬼雷文钱”一般,坚定而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