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冰火岛以其独特的“仁心”试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并引发NSId与星耀科技深度合作的同时,那座被森严军事封锁线环绕、象征着冲突与巅峰对决的“光明顶”遗迹,在经过长达数周的严密监控、风险评估以及内部激烈讨论后,终于迎来了其命运的时刻。
周明远顶住了来自各方,尤其是内部强硬派要求永久封存或甚至进行“有限度破坏性研究”的压力。他力排众议,认为堵不如疏,尤其是在初步理解了沈清言设定遗迹规则的“教化”意图后,他决定以一种可控的方式,开启这座冲突熔炉。
“既然沈清言将光明顶设定为‘仁心之考’,那么一味地封锁,就等于放弃了理解这场‘考试’内容的机会。”在最终决策会议上,周明远如是说,“我们需要知道,在极致的冲突环境中,他所谓的‘仁心’与‘侠义’,究竟会以何种形式呈现,又该如何践行。这比单纯害怕冲突本身更重要。”
于是,在一个清晨,NSId联合军方发布了关于“光明顶遗迹有限度探索试行方案”的公告。公告明确,将开放遗迹外围特定区域,允许经过严格审核的探索者进入,但核心区域仍处于绝对监控之下。同时,公告首次正式披露了光明顶遗迹的基础运行规则,这规则并非NSId制定,而是遗迹本身所蕴含的、如同物理定律般不可违背的意志。
规则的核心,便是复刻那场闻名遐迩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所有获准进入遗迹范围的探索者,在踏入那片被无形力场笼罩的山门之时,便会被要求做出选择——阵营选择。
一道宏大的、仿佛直接响彻在灵魂深处的意念,会向每一位进入者清晰地阐明规则:
“光明顶前,正邪汇聚。汝可择一路而行:”
“一、投身‘六大门派’,以正道之名,涤荡魔氛,目标——攻上光明顶,熄灭圣火!”
“二、守护‘明教’,存续火种,抵御外侮,目标——守护圣火不灭,坚守至最后一刻!”
选择,必须在踏入山门的瞬间完成。一旦选定,阵营身份便会被遗迹规则烙印,无法更改,直至此次试炼周期结束。不同阵营的探索者,在遗迹内视同敌对,规则允许并一定程度上鼓励“符合阵营立场”的对抗行为,但严禁致死性攻击(遗迹规则会干预致命伤害)。
消息传出,举世瞩目!相比于冰火岛那种相对温和、偏向个人心性的试炼,光明顶的规则充满了赤裸裸的对抗性与阵营冲突!这瞬间点燃了无数渴望力量、崇尚竞争、或是本身就隶属于某些具有明确立场组织的势力的热情!
“终于来了!真刀真枪的对抗!”
“六大派还是明教?这选择有意思了!”
“肯定是选六大派啊!名门正派,师出有名!”
“我看未必,明教能在围攻下坚持那么久,肯定也有其独到之处!守护往往比进攻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不知道这次会有什么样的奖励?会不会是《乾坤大挪移》?”
网络上、各大势力内部,关于阵营选择的讨论瞬间白热化。许多人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宏大的“剧本杀”中,扮演自己心仪的角色,并从中获取机遇。
NSId的观察团队(如今已配备了部分星耀科技提供的最新型号传感器)在遗迹外围建立了数个观测点,苏晚亲自坐镇指挥。她们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要深入分析在这种高强度对抗环境下,遗迹规则的具体运作方式,以及探索者们的行为模式与最终收获之间的关联。
很快,第一批经过审核的探索者队伍,怀着紧张与兴奋的心情,踏入了光明顶的山门。
选择呈现两极分化。
一部分出身传统武术世家、或自诩名门正派背景的探索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六大门派”阵营。他们觉得这符合自身的身份认同,且“攻上光明顶”听起来目标明确,充满胜利者的姿态。
另一部分人,则出于各种考虑选择了“明教”。有的是天生同情“弱者”(在故事中,明教是被围攻方),有的是觉得守护比进攻更具挑战性,也有的是单纯想体验不同的阵营视角,甚至不乏一些本身行事风格就比较特立独行、对所谓“正道”不屑一顾的独行侠或小团体。
选择完毕,遗迹场景随之变幻。
在“六大门派”阵营的探索者眼中,通往山顶的道路变得崎岖险峻,布满了各种模拟的机关陷阱(能量幻化),以及零星的、由能量构成的“明教教徒”虚影的阻击。他们需要协同作战,破开障碍,一步步向山顶推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替天行道”的肃杀氛围。
而在“明教”阵营的探索者看来,他们仿佛瞬间置身于一片残破却宏伟的总坛建筑群中,身后是那熊熊燃烧、象征着教派存续的“圣火”(能量核心)。他们需要利用熟悉的地形(规则会给予基本指引),布置防线,抵挡来自山下“六大派”阵营探索者如同潮水般的模拟进攻。空气中充满了悲壮与坚守的意志。
最初的冲突爆发了。
在山腰一处狭窄的隘口,一支选择了“六大门派”的、由五名身手矫健的武术好手组成的队伍,与三名选择了“明教”的、擅长合击与地形利用的探索者遭遇了。
“魔教妖人,还不束手就擒!”六大派队伍的领头者大喝一声,率先攻上,拳风凌厉。
“哼,伪君子!想灭圣火,先过我们这关!”明教方的三人毫不畏惧,凭借对隘口地形的熟悉,互为犄角,顽强抵抗。
拳脚相交,内力(或类似能量)激荡。遗迹规则确保了对抗的激烈,却又在关键时刻化去了致命的劲力。战斗更像是一种高强度的、沉浸式的实战演练。
观测点内,苏晚和星耀的技术人员紧盯着数据。
“能量对抗模式符合预设规则……精神波动显示,双方代入感极强……‘阵营认同信力’正在产生并汇聚……”星耀的分析师快速汇报着。
最终,那支“六大派”队伍凭借人数和个体实力优势,艰难地“击溃”了防守的三人,突破了隘口。三名“明教”探索者被规则判定“重伤”,传送出了遗迹,但他们脸上并无太多沮丧,反而有种尽了职责的释然。而获胜的“六大派”队伍,则感到一股微弱但清晰的力量反馈融入体内,似乎提升了他们的协调性与一丝锐气,鼓舞着他们继续向上。
类似的攻防战,在光明顶的各条路径上不断上演。有的“明教”小队凭借出色的战术和地利,成功击退了进攻;有的“六大派”队伍则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然而,无论是选择攻方还是守方,无论他们在此前的战斗中表现得多么英勇或狡诈,当他们终于突破重重阻碍,抵达光明顶最核心的区域——那片巨大的、仿佛由白玉铺就的广场时,所有的对抗似乎都暂时失去了意义。
广场的中央,空空如也。
但当一个探索周期内,存活(未被规则判定出局)并抵达广场的探索者达到一定数量时,异变陡生。
广场中央的空间一阵扭曲,一个身影缓缓凝聚。
那是一个少年的虚影,衣着朴素,面容尚带稚嫩,但眼神却清澈而坚定,周身散发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渊渟岳峙般的沉稳气息。他并非实体,而是由精纯的能量与某种强大的“意”构成。
少年张无忌!
宏大的意念再次降临,响彻在所有抵达广场的探索者意识中,无论他们之前属于哪个阵营:
“阵营之争,不过是立场与理念之别。然,侠义之道,存乎一心。”
“此刻,尔等皆置身‘绝境’——或是强敌环伺,或是身负重任,或是内心迷茫。”
“试炼最终关:面对此‘守关者’,展现尔等于绝境之中,能否秉持侠义之心,运用智慧,寻得超脱之道。击败非唯一途径,甚至可能并非正确途径。”
规则在此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之前的阵营对抗,仿佛只是为了筛选出有资格参与这最终考验的人。而考验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武力对抗,而是——“在绝境中是否仍能秉持侠义与智慧”!
攻上山顶的“六大派”探索者,发现自己仿佛成了“强敌”,需要思考如何对待这个看似弱小、却可能蕴含巨大潜能的“守关少年”。
坚守到最后的“明教”探索者,则感觉自身肩负着“守护”的最终责任,需要判断这少年的出现是敌是友,是契机还是危机。
所有人都意识到,之前选择的阵营,所带来的不同路径和体验,似乎都是为了此刻,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面对同一个终极命题——在力量与立场之上,是否存在更高的准则?
少年张无忌的虚影静静地站在广场中央,目光平和地扫过在场每一个神色各异的探索者,等待着他们的抉择与表现。
光明顶的兵锋,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后,最终指向的,却是一个关于人性与抉择的,更加深邃的拷问。真正的试炼,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