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遗迹”的震撼降临,赵航获得“逍遥游”身法引发的全网轰动,如同在平静了太久的湖面投下了两颗重磅炸弹,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交织,演变成一股股或明或暗的汹涌潮流。
NSId的严密监控,寰宇集团的商业觊觎,各路媒体、冒险者、投机客的蠢蠢欲动……无数双眼睛,或带着审视,或带着贪婪,或带着好奇,都开始有意无意地投向这场风暴的另一个核心——那个似乎早已“预言”了一切的“说书人”,沈清言。
然而,处于这暗流涌动中心点的沈清言,却展现出了一种与年龄和处境不符的沉稳与低调。
他没有趁着这波空前高涨的热度频繁开播,也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或合作邀请。他甚至比以往更加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那间破旧却已成为某种“圣地”的老文化礼堂里,仿佛外界的喧嚣与波澜都与他无关。
但他的“说书”事业,并未停止,反而以一种更稳健、更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着。
白天的老文化礼堂,经过侯小天和几位临时雇来的帮手打理,虽然依旧难掩破败,但至少干净整洁了许多,座椅也添置了不少,甚至还在沈清言的授意下,简单布置了一些仿古的(依旧是廉价合成材料)屏风、字画,勉强营造出几分不同于外界科技感的氛围。
台下,听众的数量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寥寥数位大爷大妈,而是坐满了各色人等。有被遗迹和武侠故事吸引来的年轻学生和白领,有想来探寻“内幕消息”的媒体人,也有混在人群中、眼神锐利的各方探子。他们怀着不同的目的,却都安静地坐在台下,等待着台上的那个人开讲。
沈清言依旧是一身半旧青衫,从容登台。醒木落下,清音回荡。
但他讲述的内容,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急于推进那些涉及高深武功、惊天秘闻的“主线剧情”,比如紧接着“神雕侠侣”之后的《倚天屠龙记》,或是更为波澜壮阔的《天龙八部》。
他的话题,转而投向了一些更为基础、更为广阔,也更容易被不同层次听众接受和理解的“江湖典故”与“文化精粹”。
他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阐述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友情;他讲“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描绘盛唐文人的潇洒不羁与诗酒风流;他讲苏轼的《定风波》,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面对人生坎坷的旷达与从容;他甚至会讲一些有趣的民间传说,如“宋定伯卖鬼”,在惊悚中透着朴素的智慧与幽默。
这些内容,不再直接关联于某个具体的武功秘籍或遗迹,却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地滋润着听众的心田。它们描绘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充满了人情味和文化底蕴的古代社会图景。让听众在惊叹于“逍遥游”身法的神奇之余,更能从情感、文化和价值观的层面,去感受、去认同那个被沈清言称为“真实”的文明。
这种讲述策略的效果是显着的。虽然短期内不如一个爆炸性的“遗迹预言”来得轰动,但却在更深的层面上,稳固并扩大了沈清言的粉丝基础。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是为了猎奇或寻求力量而来,更是被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成为了他忠实的听众,也为“信力”的积累提供了更稳定、更多元的来源。
“宿主,当前信力增长稳定,来源更加多元化。文化认同类信力比例上升,能量性质更为温和持久。”脑海中,太初的声音带着一丝赞许,“看来您已经初步掌握了‘润物细无声’的传播精髓。”
沈清言心中淡然。他深知,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在各方目光聚焦之下,高调行事无异于引火烧身。他现在需要的是时间,是沉淀,是让文明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扎根发芽。
---
而当夜幕降临,礼堂重归寂静,沈清言回到出租屋,便是他另一种“日常”的开始。
关好房门,确认无人窥探后,他会将心神沉入意识深处,与《文明纪行》以及太初相连。
一种奇妙的体验随之而来。
通过太初与已具现遗迹之间那玄妙的联系,沈清言仿佛拥有了一个无形的“上帝视角”。他的“目光”可以跨越空间,投射到那片被NSId严密封锁的灰烬荒漠,清晰地“看”到五座遗迹山峰之内,正在发生的一切。
这并非简单的监控录像,而是一种更本质的、基于规则和信力的感知。他能看到那些凭借各种手段潜入遗迹的“幸运儿”或“倒霉蛋”,在遗迹规则的引导下,经历着各式各样的试炼。
他看到有人在“东邪遗迹”外围的桃花林里晕头转向,因心性浮躁而被困数日,最终精疲力竭地被遗迹的排斥之力 gently “送”了出去;他看到有人在“西毒遗迹”附近因心生恶念,引动了毒虫幻象,被吓得屁滚尿流;他也看到极少数心性纯良、意志坚定之人,在“北丐遗迹”或“南帝遗迹”中有所收获,或是得到几句蕴含哲理的点拨,或是身体被某种温和的能量洗涤,变得更强健。
众生百态,在这规则显化的遗迹之中,上演着一幕幕关于人性、欲望与坚持的戏剧。
沈清言如同一个超然的观众,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切。偶尔,他嘴角会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或是微微颔首,对某个通过考验者的表现表示认可。这种掌控全局、洞悉人心的感觉,让他对“言灵具现”的力量有了更深的体悟,也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道路。
“观察这些试炼,对于优化后续的‘微调’策略,很有帮助。”太初点评道,“了解人性,方能制定更有效的规则。”
---
就在沈清言低调积累、暗中观察的同时,他唯一的“员工”兼伙伴侯小天,也在经历着飞速的成长。
随着沈清言名气的爆炸式增长,各种牛鬼蛇神也随之找上门来。其中不乏一些嗅觉灵敏的星探、小经纪公司、文化包装团队,甚至是某些想蹭热度的网红机构。他们自知直接接触沈清言难度太大,便将突破口放在了看起来比较好说话、似乎是沈清言“经纪人”的侯小天身上。
一时间,侯小天的老旧通讯终端变得异常繁忙。
“侯先生吗?我们是‘星光璀璨’经纪公司,想邀请沈先生参加一档文化类综艺,报酬好商量!”
“小天兄弟,我是‘快讯视频’的,能不能安排个独家专访?价格包你满意!”
“小侯啊,我代表‘古风联盟’,想请沈老师担任我们的文化顾问,只需要他挂个名就行……”
面对这些或诱惑、或套近乎的邀请,侯小天一开始也有些手足无措,毕竟他以前只是个混迹街头的小角色,何曾经历过这种阵仗?巨大的金钱数字和看似光鲜的机会,也曾让他心动过。
但每次,当他看到沈清言那平静而深邃的眼神,想起沈清言教导的“人无信不立”、“江湖儿女重义轻利”,想起他们一起在破礼堂里吃合成糊糊、畅想未来的日子,他那点小心思就立刻被压了下去。
他牢记着沈清言的叮嘱,也恪守着自己心中那份被点燃的“江湖义气”。
“对不起,沈哥暂时不接任何商业活动。”
“专访?需要沈哥同意,我做不了主。”
“挂名?沈哥没兴趣,你们找别人吧。”
他学着沈清言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将所有邀请都挡了回去,语气从最初的生硬,渐渐变得圆滑而坚定。他甚至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一些应付媒体的套话,既能不得罪人,又能牢牢守住底线。
几次之后,那些找上门来的人发现这个看似稚嫩的“小猴子”并不好糊弄,也渐渐收敛了些。侯小天在处理这些杂事的过程中,办事越来越有章法,考虑问题也愈发周全,隐隐有了几分真正“左膀右臂”的模样。
沈清言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未多言,但眼中偶尔闪过的赞许之色,却让侯小天备受鼓舞,干劲更足。
---
这一夜,当沈清言再次沉浸于“上帝视角”观察遗迹时,脑海中太初的声音带着一丝新的波动响起:
“宿主,基于信力储备达到‘登堂入室’级别以及对系统规则理解的深化,附属功能【信力雷达】(简易版)已解锁并完成初始化。”
“【信力雷达】(简易版):可消耗微量信力,以宿主为中心,模糊感知并定位对宿主及其所传播文明信念‘信仰度’达到一定阈值的个体方位。感知精度与距离、信力投入及目标信仰度正相关。”
随着太初的解说,沈清言的意识中仿佛展开了一幅无形的、只有他能“看”到的雷达图。以他自身为圆心,周围一定范围内,亮起了几个微弱但清晰的光点。
其中一个光点就在他身边不远处,亮度稳定,带着一种依赖和崇拜的情绪色彩——是侯小天。
而另一个光点,则位于城市另一端,亮度虽然不算最强,但却极为纯粹和坚定,带着一种感激、认同与探索的意念——正是那个获得了“逍遥游”身法的赵航!
“哦?”沈清言心中微动。这个新功能,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个定位工具,更是一个筛选器!能在茫茫人海中,精准地找到那些真正认同他、认同他所传播文明的核心“信众”。
这为他未来组建班底、发展势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持。毕竟,文明的复兴,不可能永远只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
他看着雷达图上那两个光点,又看了看意识中那浩瀚的信力储备和新解锁的【言灵·局部微调】权限,一个更加庞大而清晰的蓝图,在心中缓缓勾勒。
暗流依旧在涌动,但他的日常,却在低调中积蓄着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种子已然播下,静待破土参天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