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图穷匕见
秦墨“暗度陈仓”的策略,暂时稳住了核心设备的采购进程,与顶尖供应商的秘密备忘录如同一颗定心丸,让他有了应对后续风波的底气。然而,他深知,纸终究包不住火。筹建办内部表面配合、实则抵制的态度,以及迟迟未能按财政厅预期推动的“标准化”招标流程,很快引起了钱进厅长的警觉和不满。
这天下午,秦墨正在与实验室筹备组讨论人才引进政策,办公室的门被急促敲响。秘书推门进来,脸色有些发白,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文件。
“秦主任,省审计厅…审计厅派出的专项审计调查组,明天上午进驻我委!”秘书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说是…说是根据省领导指示,对全省重大科技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例行审计,第一站就是我们国家实验室筹建办!”
秦墨的心猛地一沉。他接过文件,是一份盖着省审计厅大红印章的正式通知。措辞严谨,程序完备,依据充分。但时机之巧,针对性之强,不言而喻。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例行审计”。
他立刻拨通了省审计厅一位相熟副厅长的电话,试图探听虚实。对方语气官方而疏离:“秦主任啊,这次审计是省政府统一部署的年度重点工作,旨在加强科技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你们实验室是省里重点工程,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自然要作为审计重点。请你们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滴水不漏,无懈可击。
挂掉电话,秦墨脸色凝重。他几乎可以肯定,这背后是赵立春和钱进的手笔。明的不行,就来暗的;程序干预受阻,就祭出审计利剑。这是要借审计之名,行查究之实,试图从资金使用、采购程序、甚至个人廉洁问题上找出破绽,从而扳回局面,甚至将他逼入绝境。
“审计风暴”骤然降临,筹建办内部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各种猜测和小道消息开始流传,人心浮动。
秦墨迅速冷静下来。他知道,此时慌乱正中对方下怀。他立即召开了筹建办全体人员紧急会议。
“审计组要来,这是正常工作,大家不必紧张,更不要胡乱猜测。”秦墨站在会议室前方,声音沉稳有力,“我们筹建办的所有工作,都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开展的,经得起任何检验!审计是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保护干部的好机会。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按照审计通知的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地整理好相关资料,积极配合审计组工作。记住,态度要端正,配合要主动,实事求是,有一说一!”
他的镇定和自信,稳住了军心。散会后,他留下了几位绝对核心的班子成员。
“这次审计,来者不善。”秦墨压低声音,“他们是冲着采购来的,甚至可能更广。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之前所有的会议纪要、决策记录、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务必确保完整、规范、经得起推敲。特别是涉及设备采购参数论证、供应商选择、专家评审等关键环节的材料,要重点复核,确保逻辑严密,程序清晰。”
他特别叮嘱负责暗线谈判的李工:“你们那边的一切,暂时转入绝对静默。所有相关记录转移保管,近期不要再与对方有任何书面联系。万一审计问到技术交流的事,就说是正常的、前期的技术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为后续正式采购提供参考,绝不透露任何实质性内容。”
“主任,万一…万一他们揪住我们前期的一些技术交流活动不放,硬要往‘规避招标’上扯怎么办?”李工不无担忧。
“只要我们没有签订任何实质性的采购合同,没有支付任何款项,前期技术交流完全合法合规。”秦墨目光坚定,“我们要相信程序的正义,也要相信我们自身工作的严谨。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能乱!”
审计组如期进驻,带队的是审计厅一位以严谨刻板着称的处长。工作组在筹建办会议室设立了临时办公室,立刻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调阅资料、约谈人员、核查账目…气氛严肃而压抑。
审计人员的问题极其细致,甚至有些刁钻。他们反复核查设备采购预算编制的依据,追问某些参数设定的“特殊性”和“排他性”,仔细比对不同供应商的资质差异,甚至对筹建办工作人员的差旅费报销凭证都进行了抽查。矛头所指,清晰可见。
钱进厅长甚至亲自“路过”筹建办一次,美其名曰“看望审计组同志,了解工作进展”,实则是一种无形的施压。
面对审计风暴,秦墨展现出极大的定力和智慧。他要求所有人员对审计组的提问必须如实回答,提供材料必须准确完整,但回答要严谨,限于自身职责和已知情况,不猜测、不 extrapolate (推断)。他本人也数次被审计组约谈,每次他都准备充分,对答如流,从政策依据到技术细节,解释得清清楚楚,态度不卑不亢。
然而,审计组显然有备而来。几天后,审计组长正式向秦墨反馈初步发现,指出了几个“问题”:
一是“部分设备采购前期技术交流频繁,存在规避公开招标程序的潜在风险”;
二是“个别设备技术参数设置过高,疑似具有倾向性”;
三是“筹建办内部采购决策记录不够详尽,存在程序瑕疵”。
这些问题,看似不严重,却极具杀伤力,一旦被坐实并放大,完全可能影响秦墨的个人声誉和实验室的正常推进。
压力之下,秦墨没有选择硬顶,而是采取了更策略性的回应。他首先对审计组的工作表示感谢,承认工作中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承诺立即整改。随后,他亲自起草了一份《关于国家实验室设备采购工作有关情况的说明》,针对审计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长达数十页的、有理有据的答辩。
对于“规避招标”风险,他详细列举了国内外同类顶尖实验室设备采购的惯例,论证了前期深度技术交流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并提供了大量公开文献和案例支持。
对于“参数倾向性”,他提供了厚达数百页的技术论证报告和国际前沿对标分析,证明了参数设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附上了多位国内外权威专家的匿名评审意见。
对于“程序瑕疵”,他承认记录可以更规范,但强调了所有关键决策均经过集体讨论,并有会议纪要佐证,核心是出于公心,是为了保证项目质量。
这份说明材料,数据详实,论证严密,逻辑清晰,既回应了关切,也扞卫了原则,更展现了筹建办工作的专业和严谨。
材料报送审计组的同时,秦墨也以汇报工作进展的名义,将一份副本同时报送给了省委沈一鸣书记和省长李强。他没有告状,只是客观呈现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以及筹建办的思考和应对,委婉地表达了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如何平衡规范与效率的难题。
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它将问题悄然摆到了最高决策者的面前。
审计组收到这份沉甸甸的说明后,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追问的锋芒有所收敛。显然,他们意识到,这个对手准备充分,不好对付。
周末,秦墨难得没有加班。林芷若察觉到他眉宇间的疲惫,没有多问,只是默默陪他在小区散步。夜晚微风拂面,暂时吹散了工作的紧张。
“是不是遇到大麻烦了?”林芷若轻声问。
“嗯,一场风暴。”秦墨望着远处的灯火,语气平静,“有人在用规则打压改革,用审计来整人。”
“那你…”
“放心。”秦墨握住妻子的手,眼神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坚定,“我行的端,坐得正。他们想用审计来泼脏水,我就用事实和专业来洗干净。这场仗,我不会输。”
审计仍在继续,但风向似乎正在悄然改变。秦墨知道,图已穷,匕已见,真正的较量才刚刚进入高潮。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接下来的每一次挑战。而最终的裁决权,或许已经不在审计组,甚至不在赵立春和钱进手中,而是取决于省委最高层对这场风波的态度和判断。他屏息凝神,等待着那最终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