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落地生根
省委调研组的认可,如同一阵强风,吹散了笼罩在清河市国企改革上空的部分疑云,但也让水面下的涌动更加剧烈。秦墨很清楚,调研组的肯定,更多是对“方向和勇气”的认可,真正的考验,是方案能否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土壤中“落地生根”。
送走调研组的第二天,秦墨立即召开了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与会者包括了两个试点企业的工作组成员、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甚至还有被他特意请来的几位基层职工代表。会议的主题直接而紧迫:“撕开口子,见到真章”。
“方案再好,停留在纸上就是零。”秦墨开门见山,目光扫过全场,“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工作重心全面转向执行。每个环节都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遇到问题,不过夜,就地解决,解决不了,直接报到我这里。”
他首先指向纺织厂改制工作组组长、国资委副主任刘斌:“刘主任,纺织厂清产核资和审计评估,原定两周完成,能不能提前三天?”
刘斌面露难色:“秦市长,会计师事务所那边表示工作量太大……”
“工作量大的不是他们,是我们等待的时间!”秦墨语气不容置疑,“加派人手,工作组全员配合,必要的话,我协调省里的会计专家支援。十一月底前,必须完成全部评估,并向职工公示。这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步,不能打折扣!”
接着,他看向机械厂工作组负责人、工信局局长赵东:“老赵,机械厂职工持股意向摸底,情况怎么样?”
赵东汇报:“初步统计,有超过60%的职工表示有入股意愿,但普遍对出资额和风险有顾虑。”
“有顾虑是正常的。”秦墨转向在场的机械厂工会主席老周,“周主席,你们工会要牵头,成立一个‘持股咨询答疑小组’,把方案掰开了、揉碎了给职工讲清楚。特别是‘岗位股’和风险共担机制,要用最直白的话说明白。可以组织职工去已经改制成功的兄弟企业参观学习。”
这时,一位被邀请来的纺织厂年轻技术员鼓起勇气发言:“秦市长,我们年轻人想入股,但确实没多少积蓄。市里说的那个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什么时候能落地?具体怎么申请?”
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处。秦墨立即点名财政局局长:“李局,基金方案本周内必须上会研究,下周我要看到实施细则初稿。原则是:门槛要低、手续要简、监管要严。绝不能让好政策因为落地慢而冷了职工的心。”
会议从上午开到下午,一个个具体问题被抛出、讨论、分配、限时。会场气氛紧张而高效,没有空话套话,只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明确的时间节点。秦墨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精密地调试着一台庞大而复杂的机器,确保每个齿轮都能精准咬合。
散会后,秦墨没有回办公室,而是让司机直接开车去了开发区。他要见的,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东来和几位提前接触过的潜在战略投资者代表。这些来自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家,对参与内陆国企改制既充满兴趣,又顾虑重重。
在一间朴素的会议室里,秦墨没有坐在主位,而是与几位企业家围坐在一起。“各位老板,感谢你们对清河的关注。我知道,你们最关心的是投资环境、政策稳定性和投资回报。”他开门见山,“我今天来,不是来给你们画饼的,是来解决问题的。有什么顾虑,直接提。”
一位做纺织机械起家的王总直言不讳:“秦市长,我们最怕政策变。今天您大力推动,我们投了钱,明天万一您调走了,政策会不会人走政息?”
“这个问题很实在。”秦墨诚恳回应,“我能保证的是,所有政策都会依法依规制定,并通过法定程序固化下来。同时,我们会建立与投资者定期沟通的‘政企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你们的诉求有畅通的表达渠道。改革不是我个人行为,是清河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方向不会变。”
另一位关注机械厂的李总则更关心实际运营:“即使我们入股,老国企的管理惯性和人员思维能转变吗?我们带来的新理念能落地吗?”
“这就需要‘混’的艺术。”秦墨解释道,“不是谁吃掉谁,是融合。新公司管理层将通过市场化选聘,你们可以推荐优秀人才。同时,我们会设计‘融合培训计划’,帮助老职工转变观念,学习新技能。当然,这个过程会有阵痛,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也需要时间。”
坦诚的交流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秦墨不回避问题,不空许承诺,而是摆事实、讲思路、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他的务实和真诚,显然打动了在场的企业家。会谈结束时,王总握着秦墨的手说:“秦市长,就冲您这份实在劲儿,这个险,我们愿意冒一冒。”
晚上回到市府,秦墨又召集了一个小范围会议,与会者只有王建国、李静两位副市长和办公厅、政研室的负责人。议题是:舆论引导和信息披露。
“改革越深入,越要注重公开透明。”秦墨强调,“要主动设置议题,不能被动应对舆情。政研室牵头,立即启动‘改革进行时’系列宣传报道,不是歌功颂德,而是客观记录改革进程,解读政策难点,回应群众关切。电视台、报纸、政府网站要同步开设专栏。特别是职工关心的清产核资进度、持股办法细则等,要第一时间权威发布。”
他特别叮嘱李静副市长:“李市长,宣传口径要把握好,既要展现决心,也要体现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争取最大范围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对不实信息要及时澄清,对合理诉求要迅速回应。”
深夜十一点,秦墨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妻子林芷若还在等他,桌上放着温热的宵夜。
“今天怎么样?”她轻声问。
“像是推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山。”秦墨揉着太阳穴,“每一步都很难,但总算在一点点往前挪。”
林芷若把温水递给他:“记得路安学走路吗?摇摇晃晃,摔倒了再爬起来。只要方向对,慢一点没关系。”
妻子的话让秦墨心中一暖。他走到婴儿床边,看着女儿恬静的睡颜,一天的疲惫似乎消散了不少。是啊,改革如同育儿,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念。
第二天,改革的“齿轮”开始加速转动。纺织厂的清产核资工作组增加了人手,日夜轮班;机械厂的持股答疑小组深入车间班组,现场解答;财政局的小额贷款基金方案快速起草;开发区的潜在投资者开始了更深入的尽职调查;市电视台的“改革进行时”播出了第一期节目,详细解读职工持股政策,反响热烈。
当然,问题也接踵而至。纺织厂部分离退休职工对安置标准提出异议;机械厂有个别中层干部对市场化选聘心存抵触;甚至有匿名信反映资产评估中存在“猫腻”……每一个问题,秦墨都要求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反馈。他深知,信任的建立源于对每一个细节的认真对待。
一周后,纺织厂的清产核资初步结果率先公示。看着张贴在厂区公告栏里那密密麻麻却清晰无比的资产清单和评估说明,许多老职工戴起老花镜,仔细端详,议论纷纷。尽管仍有疑虑,但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原本弥漫的猜忌情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秦墨站在远处,看着公告栏前的人群,心中稍稍松了口气。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需要更精心的呵护,才能让它在这片历经风雨的土地上,真正生根发芽。而他要做的,就是持续提供阳光、雨露,并坚决拔除可能阻碍生长的杂草。前路依然漫长且艰难,但方向已然明确,脚步亦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