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暗流与机遇
秦墨没想到,他小心翼翼在官场行走,
却因一次突发事故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
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正悄然降临。
一
山阳市一九九六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才过三月中旬,路边的梧桐已抽出嫩绿的新芽。秦墨坐在改制办副主任的小办公室里,望着窗外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心里却轻松不起来。
上任一个多月,他逐渐熟悉了新的岗位。独立办公室带来的不仅是空间的改善,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他需要审阅的文件更多了,参加的会议级别更高了,接触的信息也更敏感了。每天下班回到租住的小屋,他都会在本子上记录当天的重要信息和自己的思考,同时悄悄梳理着记忆中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趋势。
四月初的一个周二下午,秦墨正在审阅市第一纺织厂改制方案,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进来的是办公室新来的小姑娘赵小雨,她手里捧着一摞文件,脸上带着几分羞涩:“秦主任,这是您要的去年全市工业企业经营状况统计表,财务科刚送来的。”
“放这儿吧,谢谢。”秦墨抬头微笑,注意到女孩放文件时微微颤抖的手。自他被破格提拔后,科里年轻人对他的态度明显多了几分敬畏,这让他有些不自在。
赵小雨放下文件却并未立即离开,欲言又止。
“还有事吗?”秦墨温和地问道。
“秦主任,刚才市委办来电话,说明天上午九点在小会议室召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韩秘书长要求您准时参加,并准备汇报当前试点工作进展。”
秦墨点点头:“好的,我知道了。麻烦你帮我通知王科长和黄老师,请他们半小时后到我办公室,我们一起准备一下汇报材料。”
“明白,我马上去通知。”赵小雨如释重负地退了出去。
秦墨揉了揉太阳穴,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这样的会议他已经参加过几次,每次面对那些级别高出他好几级的领导,都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官场言语中的含蓄与暗示,决策过程中的权衡与博弈,都让他这个拥有五十年灵魂却只有二十几岁躯体的“年轻干部”感到疲惫。
他真正渴望的,是尽快积累足够资本,然后下海经商,凭借对未来的预知在商界大展拳脚。然而现实是,他不仅离“首富”梦想越来越远,反而在仕途上身不由己地越走越远。
二
下班后,秦墨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绕道去了父亲的维修铺。店铺位于老城区的一条小街,门面不大,但生意却出乎意料地红火。
“爸,我来了。”秦墨推开玻璃门,看见父亲正埋头修理一台收音机。
秦志刚抬起头,脸上带着笑容:“墨墨,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快坐。”他放下手中的工具,给儿子倒了杯水,“你看,这是今天接的第五单活了。多亏你之前出的主意,搞那个‘保修三个月’的承诺,现在街坊邻居都认咱这铺子。”
秦墨环顾四周,发现墙上多了一张手写的服务项目表,旁边还挂着一面锦旗,上面绣着“技术精湛 服务周到”字样。
“这锦旗是?”
“哦,是前街李大爷送的。他家的电视机坏了,跑了好几家都没修好,我花了半天时间给整好了,老人家高兴,非要送这个。”秦志刚语气中带着自豪。
看着父亲脸上久违的光彩,秦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重生以来,他最大的成就或许不是官场上的晋升,而是帮助父亲重新找到了人生价值。
“妈呢?怎么没看见她?”
“去街道开会了,说是要搞什么‘社区再就业工程’,请她去介绍经验。”秦志刚压低声音,“你妈现在可是街道的红人,前几天街道主任还来家里慰问,送了一桶油和一袋米。”
秦墨笑着点头。父母生活的改善,是他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在90年代中期的中国,体制内的身份依然意味着稳定和社会地位,这也是他难以轻易放弃的原因。
“对了,墨墨,”秦志刚忽然正色道,“你最近工作还顺利吗?听说你当上副主任了,咱家几个老邻居都夸你有出息。但你记住,官场不比厂里,处处要小心,不该说的话别说,不该拿的东西别拿。”
“爸,您放心,我有分寸。”秦墨心中苦笑。如果他告诉父亲,自己最大的烦恼是“官当得太大”,不知道父亲会作何感想。
三
周五晚上,秦墨终于鼓足勇气,约林芷若去看了一场电影。影片是当时正热映的《变脸》,电影院人满为患。他提前半小时到场,手里攥着两张票,在影院门口来回踱步,心情比第一次参加市领导主持的会议还要紧张。
“等很久了吗?”清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秦墨转身,看见林芷若穿着一件淡黄色的春装,头发松松地扎在脑后,几缕发丝随风轻扬。在暮色和路灯的映照下,她整个人仿佛笼罩在一层柔和的光晕中。
“没有,我也刚到。”秦墨忙道,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汽水,“我们进去吧?”
电影剧情很精彩,但秦墨几乎没看进去多少。他的注意力全在身边人身上——她随着剧情起伏的细微呼吸,看到紧张处不自觉握紧的拳头,以及偶尔因为搞笑情节发出的轻笑声。
影片过半时,秦墨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将手放在两人之间的座椅扶手上。几分钟后,林芷若调整坐姿时,手指不经意地碰到了他的手背。两人都像触电般微微一顿,但谁都没有移开。最终,秦墨轻轻覆上她的手,感受到她微微的颤抖,却没有挣脱。
那一刻,秦墨感觉自己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前世今生,这是他第一次与林芷若有如此亲密的接触。银幕上光影变幻,他却觉得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电影散场后,两人随着人流走出影院。夜晚的微风拂面,带着春天特有的温暖气息。
“谢谢你请我看电影。”林芷若轻声说,脸上还带着未褪的红晕。
“应该我谢谢你肯来。”秦墨回应,“你饿不饿?我知道附近有家馄饨摊,味道很不错。”
林芷若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好。”
路边摊上,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上来,香气四溢。两人边吃边聊,话题从电影延伸到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图书馆最近在整理地方文献,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老照片,是七八十年代山阳的城市风貌。”林芷若说,“变化真大,特别是这几年。”
秦墨心中一动,想起2025年山阳市中心那片繁华的cbd区,脱口而出:“以后变化会更大。特别是城东那片,将来可能会成为新的商业中心。”
林芷若好奇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我听说市里确实有开发城东的设想,但还没正式规划。”
秦墨自知失言,忙掩饰道:“我瞎猜的。现在全国不都在搞开发吗?我觉得城东地势平坦,离火车站又近,很有发展潜力。”
林芷若若有所思:“要是真如你所说,那现在的城东老房子,将来可能会升值。”
这句话让秦墨愣住了。他从未想过,林芷若也对投资有兴趣。不过转念一想,90年代正是中国普通人财富意识觉醒的时期,许多人开始接触股票、房产等新概念。
“是啊,如果有闲钱,在城东买处老房子,将来或许真能赚一笔。”秦墨谨慎地附和。
“可惜我们那点工资,也就够温饱。”林芷若轻笑,“不过多了解这些没坏处,你说是不是?”
秦墨点点头,心中泛起波澜。他突然意识到,也许不必完全将“官场”与“经商”对立起来。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利用自己对趋势的预判,或许能找到一条平衡之路。
四
平静的日子被一个紧急电话打破。周日晚上,秦墨刚回到住处,就接到王科长打来的电话。
“秦墨,出事了!市第一纺织厂上百名下岗职工把厂部大门堵了,说是安置费迟迟不到位,现在情绪很激动,已经和厂保卫科的人发生了推搡!”
秦墨心里一沉:“怎么回事?上周不是刚拨付了第二批安置资金吗?”
“钱是拨了,但被厂里临时挪用到设备检修上了!现在工人们知道了,炸锅了!”王科长语气焦急,“韩秘书长已经赶过去了,点名要你立即到现场!这事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
秦墨挂了电话,抓起外套就往外冲。一路上,他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方案。纺织厂有职工近千人,这次改制涉及三百多名下岗职工,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改制工作全局,更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到达纺织厂时,厂部门口已围得水泄不通。上百名工人情绪激动,高喊着“还我安置费”“我们要吃饭”等口号。厂领导躲在办公楼里不敢露面,只有韩秘书长带着几名干部在艰难地维持秩序。
“秦墨,你来得正好!”韩秘书长看到秦墨,如见救星,“你熟悉政策,又和工人打过交道,想想办法安抚大家情绪!”
秦墨深吸一口气,登上一个水泥台,拿起扩音喇叭:“工友们,我是市改制办副主任秦墨!请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几句!”
人群中有人认出了他:“是秦主任!上次就是他帮我们争取的医保待遇!”
骚动的人群稍稍平静下来。秦墨抓住机会,高声说道:“大家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我以改制办的名义向大家保证,最迟明天下午,所有拖欠的安置费一定会发放到位!”
“我们凭什么相信你?厂里上次也是这么说的!”有人质疑。
“如果明天下午大家拿不到钱,我秦墨第一个辞去职务!”秦墨斩钉截铁,“不仅如此,我已经请示领导,将对挪用安置费的责任人严肃处理!同时,我们将成立职工监督小组,全程监督资金发放!”
这番表态让工人们看到了诚意,气氛逐渐缓和。在秦墨的协调下,职工们选出了五名代表,与厂方和改制办进行三方谈判。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协商,最终达成了解决方案:安置费明天上午到位,厂方公开道歉,职工监督小组正式成立。
危机暂时解除,秦墨却感到身心俱疲。返回办公室整理材料时,已是深夜十一点。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寂静的城市,心中五味杂陈。
今天的事件,让他再次体会到官场如履薄冰的滋味。一步走错,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但同时,能够为普通工人争取权益,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又让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感。
五
一周后,市委小会议室。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正在召开,气氛严肃。
韩秘书长做完总体汇报后,特意点名秦墨补充发言。秦墨有条不紊地汇报了近期工作,特别是应对纺织厂事件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完善资金监管、加强职工代表参与等具体建议。
“小秦主任的汇报很扎实,提出的建议也很有针对性。”主持会议的市委副书记罕见地表示赞许,“年轻人有思路,有担当,很好。”
会后,韩秘书长留下秦墨,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秦墨,有个好消息。省里决定组织一期‘青年干部经济管理研修班’,为期三个月,点名要各地市推荐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参加。经研究,市里决定派你去。”
秦墨愣住了。这个培训班他前世有印象,是省里重点打造的青年干部培养项目,参加者大多是各级重点培养的苗子。完成培训后,往往都会得到重要岗位锻炼。
“秘书长,这......我资历尚浅,恐怕难以胜任如此重要的学习任务。”秦墨本能地想推辞。三个月全脱产学习,意味着他将远离市里的权力中心,也可能错过一些重要的决策过程。
韩秘书长摆摆手:“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和培养。不瞒你说,推荐你参加这个培训班,是我和几位领导一致的意见。你虽然年轻,但思路清晰,敢于担当,正是我们需要重点培养的干部。”
他压低声音:“培训班在省城举办,不仅有机会聆听省里专家甚至国家部委领导的讲座,还能结识全省各地的青年才俊。这对你个人成长和今后工作都大有裨益。”
秦墨知道,这已不是商量,而是组织决定。他只能硬着头皮接受:“感谢组织信任,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回到办公室,秦墨站在窗前,心情复杂。他原本计划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悄悄实施自己的“首富计划”——通过父亲维修铺的渠道,联系南方客商,小规模投资一些有潜力的项目。如今全泡汤了。
然而,转念一想,去省城学习未必全是坏事。那里有更广阔的平台,更多元的信息,也许能发现新的机遇。更重要的是,远离山阳官场的纷扰,或许能让他更清醒地思考未来的道路。
下班前,秦墨给林芷若打了个电话,告诉她自己将去省城学习的消息。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随后传来轻柔的声音:“这是好事啊。省城机会多,你能学到更多东西。”
“三个月时间不短。”秦墨鼓足勇气,“我......我能给你写信吗?”
电话那头又沉默了一会,然后是一声轻轻的“嗯”。
挂断电话,秦墨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笑容。他打开抽屉,拿出那个记录着发财计划的笔记本,摩挲着封皮,最终还是没有打开。
窗外,华灯初上,山阳市的夜景在秦墨眼中呈现出不同往日的色彩。他忽然觉得,或许不必急于决定未来道路。无论是仕途还是商海,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守住底线。而此刻,他更期待的是省城之行,以及那个答应与他通信的姑娘。
火车将载着他驶向陌生的省城,也驶向未知的明天。秦墨深吸一口气,感觉自己的第二次人生,正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