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风波之后
赵立春、钱进被立案审查调查的消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在江南省政坛引发了持续而深远的余震。曾经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瞬间崩塌,与之关联的各级官员、商人人心惶惶,或急于撇清关系,或陷入沉默观望。省直机关和各地市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微妙的气氛,各种小道消息和猜测不胫而走。
在这场风暴的中心,秦墨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和低调。他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庆祝或议论,反而更加严格地约束自己和发改委的干部,要求所有人专注于本职工作,不妄议、不传播、不打听。在委内的一次干部会议上,他语气严肃地告诫大家:“赵、钱案件是组织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的结果,充分体现了省委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我们要从中深刻汲取教训,引以为戒,把精力集中到推动发展改革工作上来,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来回应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
风暴过后,首要任务是稳定局面,消除影响,尽快让各项工作回到正轨。省委迅速调整了省政府领导分工,由一位资深的省委副书记临时分管财政、发改等工作,并派出强有力的工作组进驻财政厅,稳定队伍,确保各项财政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的资金拨付不受影响。国家实验室的后续建设资金,在省委的直接过问下,很快顺利到位。
对于秦墨个人而言,赵、钱倒台,扫清了他推进改革的最大障碍,但也将他推到了更引人注目的位置。有人视他为扳倒腐败势力的“功臣”,言语间多了几分敬畏;也有人暗自揣测他与更高层的关系,态度变得愈发谨慎;当然,也不乏一些潜在的、曾与赵、钱关系密切的势力,可能将怨恨转嫁于他,未来的工作中或许会遇到新的、更隐蔽的阻力。
秦墨对此心知肚明。他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应酬和拜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深知,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得住气,越要用工作实绩说话。他加快了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步伐,亲自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他推动省发改委牵头,对全省“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谋划下一步深化措施;他还启动了对“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的部署,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发展。
家庭,在这场风波后,显得更加珍贵。一天晚上,秦墨难得准时下班,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女儿秦路安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活泼可爱,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的趣事。林芷若默默给丈夫夹菜,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和释然。她虽然不完全了解丈夫工作的具体波折,但从近期的气氛和丈夫偶尔流露的疲惫中,能感受到那场风波的惊心动魄。
“爸爸,我们班小朋友说,你打倒了两个大坏蛋,是真的吗?” 路安突然仰起小脸,天真地问。
秦墨微微一怔,随即温和地笑了笑,摸摸女儿的头:“宝贝,爸爸只是在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打倒坏蛋的,是纪律和法律。你要记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遵守规矩,心存正义。”
林芷若接口道:“爸爸说得对。路安,吃饭吧。”
温馨的灯光下,一家人其乐融融。这平凡的幸福,是秦墨在惊涛骇浪中最坚实的依靠。
数日后,省委书记沈一鸣单独召见秦墨。在简洁的办公室里,沈书记的态度比以往更加亲和。
“秦墨同志,这次风波,你承受了很大压力,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表现出了很强的党性原则和工作能力。”沈书记肯定道,“省委是信任你的。赵、钱案件的发生,教训深刻,也暴露出我们在干部监督、权力运行制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下一步,省委要下大力气修复政治生态,全面深化改革,这其中,发改委的责任重大啊。”
秦墨认真倾听,表态道:“沈书记,请您和省委放心。我一定吸取教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恪尽职守,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好。”沈书记点点头,“当前,要集中精力抓好两件事:一是确保国家实验室高标准、高质量加快建设,早日出成果、出人才;二是要以案为鉴,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特别是在项目审批、资金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要加快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从源头上防止类似问题发生。你要大胆履职,有什么困难和想法,可以直接向我汇报。”
这次谈话,传递出明确的信号:省委对秦墨的信任和支持是坚定的,并对他寄予了更高的期望。这为秦墨下一步开展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走出省委大楼,秦墨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天空湛蓝,阳光明媚。一场暴风雨过后,世界仿佛被洗涤得更加干净。他知道,个人的危机暂时解除了,但事业的责任更加重大。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内心更加坦荡,步伐更加坚定。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负责,在这片经历风雨洗礼的土地上,继续书写一名改革者的担当与奉献。风波已然平息,而新的征程,正在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