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局看守所内,隔离审讯的阴云密布,恐惧与猜疑在冰冷的囚室中蔓延,第一道防线的裂痕已然出现。而在台北城另一端,那所被紧张与寂静笼罩的寓所内,却在上演着风暴眼中短暂而珍贵的一幕——一场为即将远行的亲人(虽无血缘,却胜似亲人)准备的、充满温情与隐忧的饯行家宴。
离台手续的顺利办妥,如同一道微光,穿透了沉重的阴霾。尽管前路凶险未卜,但毕竟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为了不引起任何不必要的注意,也为了给即将踏上生死未卜旅程的朱谌之(朱枫同志)一份临行的慰藉与掩护,王碧奎老师提议,在家中举办一次小型的、看似寻常的送行家宴。理由是,朱谌之(以“表姐朱曼华”的身份)因“商务考察”需离台一段时间,家人为其饯行。
傍晚时分,寓所内难得地点亮了温暖的灯光。餐桌上铺着干净的桌布,摆放着王碧奎老师精心烹制的几样家常小菜,虽不奢华,却香气四溢,充满了家的味道。气氛被刻意营造得轻松而温馨。
朱谌之坐在客位,她换上了一身素雅的旗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努力掩饰着内心的波澜。她与王碧奎老师轻声交谈着,话题多是关于孩子、家常,偶尔提及一些无关紧要的“商务考察”准备情况,语气自然。
老师吴石坐在主位,神情比往日略显柔和,但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凝重,却难以完全掩盖。他偶尔插话,询问几句“行程”上的细节,叮嘱些“出门在外,多加小心”的寻常话语,目光与朱谌之交汇时,传递着只有彼此才懂的沉重托付与无尽担忧。
最天真无邪的是小薇和小兰。她们并不知道大人们心中压抑的惊涛骇浪,只当是喜欢的“表姨”要出远门。小薇依偎在朱谌之身边,仰着小脸,奶声奶气地问:“表姨,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们呀?下次来,给我带好吃的糖果好不好?”
这稚嫩的问话,让席间瞬间安静了一瞬。朱谌之的笑容在脸上凝固了刹那,眼中迅速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酸楚,但她立刻俯下身,轻轻摸了摸小薇的头发,用极其自然的、带着宠溺的语气笑道:“好呀,等下次表姨出差回来,一定给我们小薇带最甜的糖果!”
王碧奎老师连忙笑着打圆场,夹了块肉放到小薇碗里:“快吃饭,表姨出差是去办正事呢。” 但当她与丈夫吴石的目光不经意相遇时,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那一闪而过的、深不见底的忧虑。下一次?归期何在?此行是生离,还是死别?无人能够回答。这温馨的饯行宴,实则是一场不知结局的壮行。
饭后,王碧奎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洗漱,将空间留给了老师和朱谌之。书房内,灯光昏暗。表面的轻松氛围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诀别前的沉重与决绝。
“朱枫同志,”老师的声音压得极低,神情肃穆,“证件和行程已安排妥当,明日清晨,考察团集合出发。此行凶险异常,舟山并非终点,如何从考察团脱身,如何安全返回,全靠你临机应变。我们……无法再提供任何支援了。”
朱谌之挺直脊背,目光坚定如磐石:“知秋同志,请放心!我以党性担保,只要有一线生机,必将情报安全送回!万一……万一我遭遇不测,也会在最后时刻,确保情报销毁,绝不连累组织!”
“保重!”老师重重地握了握朱谌之的手,千言万语,尽在这沉重的两个字中。
“保重!”朱谌之重重地点头,眼中闪烁着视死如归的光芒。
没有过多的言语,一切叮嘱与托付,早已在无数次默契的配合中达成。此刻,唯有信任与祝福。
夜深了,朱谌之在王碧奎老师的安排下,在客房歇下。寓所重新恢复了寂静,但每个人的心都悬在半空。这一夜的温馨,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阳投下的最后一抹金色余晖,美丽,却短暂得令人心碎。
下一步,当黎明来临,朱谌之将孤身一人,踏入那危机四伏的未知旅程。而留在这座孤岛上的人们,将继续在更深的静默与更险恶的环境中,等待命运的裁决。生离死别,尽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