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获取“海军舰艇维护状况”这份关键情报,如同在暗夜中又点亮了一盏探照灯,让我们对敌军海防力量的虚实有了更清晰的把握。这份情报,连同之前积累的关于空军、陆军及后勤体系的研判,共同勾勒出一幅日益清晰的、关于台湾防御体系外强中干的战略图景。然而,情报的价值在于传递,而传递的通道,却依旧被谷正文布下的天罗地网紧紧封锁。我们如同怀揣着火种的囚徒,在冰冷的牢笼中焦急地等待着与外界的联系。
在这种高度紧张且充满期待的等待中,任何一丝来自外界的风吹草动,都可能预示着转机,也可能是危机。而这一次,带来关键信息的,是凭借其细腻和智慧,始终默默守护着家庭、也间接支持着我们工作的王碧奎老师。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为了维持家庭“正常”的社交形象,也为了从侧面了解一些信息,王碧奎老师应邀参加了由参谋本部一位次长太太组织的家庭茶叙。参加者多为部里中高级军官的夫人,地点就在那位次长位于市区的一处较为僻静的寓所内。这类聚会,表面上是女眷们闲聊家常、交流育儿心得的社交活动,但有时也能在看似不经意的闲谈中,捕捉到一些与丈夫公务相关的、被过滤后的信息碎片。
茶叙的气氛起初轻松而琐碎,太太们谈论着孩子的学业、台北的物价、新到的衣料,偶尔也会含蓄地抱怨一下丈夫忙于公务、无暇顾家。王碧奎老师一如既往地扮演着温婉得体、略显内向的军官太太角色,多数时间安静倾听,偶尔附和几句,不显山不露水。
茶过三巡,点心也用了大半,话题渐渐有些散漫。这时,一位姓周的太太,她的丈夫在保密局担任一个不大不小的职务,或许是喝了点果酒,话开始多了起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抱怨和炫耀交织的复杂情绪。
“唉,真是烦死了!”周太太用绣花手帕扇着风,声音提高了些,“我们家那位,这几天又是天天半夜才回来,一身烟味,问什么都不肯细说,只说在忙一个大案子,压力大得很!”
另一位太太随口接话道:“周先生是保密局的能人,自然是重任在肩。”
“可不是嘛!”周太太似乎找到了倾诉对象,话匣子打开了,“听他那意思,这次抓的可不是一般的小角色,好像是个……是个共产党在台湾的‘大头目’!说是上面催得紧,毛局长亲自坐镇,整个局里都人仰马翻的。还说什么……这人狡猾得很,藏得深,好像还跟香港那边有牵连,查起来特别麻烦……唉,真是的,这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的。”
“共产党的大头目?” “跟香港有牵连?” 这几个关键词,像几根冰冷的针,瞬间刺入了王碧奎老师的耳中!她的心猛地一紧,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好奇,轻声附和道:“哎呀,那可真是了不得的大事,周先生辛苦了。希望早日抓到,大家也好安心。”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开,转而问起周太太身上那件新旗袍的料子,轻松化解了可能引起的注意。但周太太那句看似抱怨的闲话,已经像烙印一样刻在了她的心里。
茶叙又持续了约半小时便散了。王碧奎老师如常与各位太太道别,神色平静地回到家中。但一进家门,关上房门,她的脸色立刻变得凝重起来。她快步走进书房,当时我和老师正在低声商讨着什么。
“虞薰,聂曦,”她声音急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今天茶叙上,听到一个消息,恐怕不太妙。”
老师和我的目光立刻集中到她身上。
“别急,碧奎,慢慢说,怎么回事?”老师沉声道。
王碧奎老师深吸一口气,尽量清晰地复述了周太太的话:“保密局周处长的太太说,她丈夫最近忙于抓捕一个共产党在台湾的‘大头目’,毛人凤亲自督办,案子很大,压力很大,还说……此人藏得深,可能跟香港有牵连。”
“共产党大头目?香港有牵连?”老师重复着这几个词,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他猛地站起身,在书房内踱了两步。
“时间点……‘大头目’……香港牵连……”老师喃喃自语,猛地停下脚步,看向我,“聂曦,蔡孝乾(老郑)!”
我的心也随之一沉!周太太透露的信息,虽然模糊,但指向性太强了!在台湾的共产党“大头目”,近期可能被重点调查,且与香港有牵连——这几点,都与我们之前极度担忧的蔡孝乾的情况高度吻合!他那不合时宜的“浮夸”,他那可能存在的经济问题,他那条与香港相关的、我们早已弃用的危险渠道……这一切线索串联起来,指向了一个极可能发生的、也是最坏的情况——蔡孝乾可能已经暴露,甚至可能已经叛变!保密局所谓的“大案子”,很可能就是针对台湾省工委系统的毁灭性打击!
“老师,如果真是老郑……”我的声音有些发干,“那我们的处境就极其危险了!他知道‘密使一号’的存在!虽然他不知您的真实身份,但通过聂曦这个化名和之前的接触,保密局很容易顺藤摸瓜!”
“没错!”老师语气沉重,当机立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必须立即采取最高应对措施!聂曦,你立刻执行:
第一,单方面、永久性切断与‘老郑’及其一切可能关联的所有逻辑联系和心理联系,当此人已不存在。
第二,重新全面审视我们近期的所有行为轨迹,特别是与‘老郑’有过时空交集的环节,进行最严格的自我审查和痕迹清理,确保没有任何可能被间接关联的破绽。
第三,再次提升寓所和办公环境的安全警戒级别,做好应对突发搜查和盘问的预案。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朱枫’同志的接应方案,必须立即重新评估!如果蔡孝乾系统崩溃,整个台湾的地下网络都可能面临瘫痪性打击,原定的任何接应点、联络方式都可能不再安全!我们必须有备无患!”
“是!老师!我立刻去办!”我凛然应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已骤然升级。
王碧奎老师站在一旁,双手紧握,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她带来的这条看似偶然的闲话,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潜藏在暗处的巨大危机。
“碧奎,你立了大功!”老师看向妻子,目光中充满了感激和后怕,“这条信息,至关重要!它可能让我们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
王碧奎老师摇了摇头,轻声道:“我只是碰巧听到……你们千万要小心。”
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王碧奎老师绝不仅仅是位贤内助。她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沉稳和智慧,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的这次“偶闻”,很可能挽救了我们整个行动,甚至是我们所有人的生命。
危机,因一位女性的智慧而提前预警;应对,因这份预警而得以争分夺秒地展开。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与时间赛跑,与命运博弈。而“朱枫”同志的到来,在这场骤然升级的风暴中,也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和难以想象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