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的蛰伏,如同一场漫长而冰冷的冬眠。寓所与参谋本部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时刻紧绷如弦。我与老师吴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海量公开、半公开信息的梳理、分析中,像最耐心的考古学家,从故纸堆里挖掘、拼凑着敌军防务体系的真实图景。这份“内功”的修炼,让我们对敌情的认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但情报无法送出的窒息感,以及头顶始终高悬的、谷正文那把不知何时会落下的利剑,使得每一天都像是在黑暗中负重前行。
希望,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压抑中,几乎成了一种奢侈的幻想。
然而,历史的洪流,总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希望的涟漪。
那是一个看似与往常并无不同的深夜。寓所内一片寂静,只有书房台灯散发的昏黄光晕,勾勒出老师伏案研读文件的身影,和我(聂曦)在一旁整理笔记的轮廓。窗外的监视哨位依旧存在,如同幽灵般融入夜色。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无处不在的注视,言行举止谨慎得如同精密仪器。
突然,书房角落里,那台经过特殊改装、平时处于绝对静默状态、用于接收最高级别紧急信号的备用收音机,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几乎难以听闻的“咔哒”声。声音微弱到如同幻觉,但却让我和老师的动作瞬间凝固!
这台机器,连接着一条理论上仅存于传说中的、由“老家”最高层级直接掌控的、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启用的“休眠”线路。它的启动,意味着有超越常规等级的重大信息!
老师猛地抬起头,与我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与极度谨慎。他迅速对我做了一个警戒的手势。我立刻起身,悄无声息地移动到门边,侧耳倾听外面的动静,确认安全。同时,老师以快得惊人的速度,调节收音机的频率旋钮,动作轻缓却精准,耳朵几乎贴在了扬声器上。
一阵细微的、经过复杂加密的、断断续续的电码声,透过嘈杂的背景音传来。老师的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快速敲击,进行着同步破译。这是一套极其复杂、只有极少数人掌握的密码系统。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终于,电码声停止了。老师缓缓抬起头,脸色在灯光下显得异常复杂,交织着巨大的欣慰、更深沉的忧虑,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
“聂曦,”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老家’来电。”
我快步回到桌前,心脏狂跳:“老师,什么指示?”
老师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低声道:“最高指示:为打破目前僵局,接应重要情报,决定启用特级交通员‘朱枫’(朱谌之),不日赴台。其主要任务:建立与你方的直接、安全联系,评估处境,并设法将积压的重要情报,特别是‘东南防御体系研判’核心内容,安全带回。‘朱枫’同志对敌工作经验丰富,意志坚定,堪当此任。具体接头方式、时间,待其抵台后,依情势另行通知。望你部做好接应准备,绝对确保安全。”
朱谌之同志要来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强烈的光线,骤然刺破了我们长达数月之久的黑暗。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希望,瞬间涌上我的心头!朱同志的能力和忠诚,我们早已在之前的短暂接触中深有体会。她的到来,意味着“老家”没有忘记我们,正在采取最坚决的行动来打破僵局!那条似乎已经断绝的生命线,出现了重新接通的巨大可能!积压在心头的、那份沉甸甸的“东南防御体系研判”报告,终于看到了重见天日的希望!
然而,这股兴奋的暖流尚未蔓延开来,就被更冰冷的现实感迅速覆盖。老师脸上沉重的表情,清楚地表明他看到了希望背后,那巨大得令人窒息的风险。
“朱同志此时赴台……”老师的声音充满了忧虑,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漆黑的、危机四伏的夜色,“无疑是深入龙潭虎穴,九死一生。眼下台湾岛内,风声鹤唳,谷正文的网越收越紧,我们自身尚且如履薄冰,接应她,确保其安全,谈何容易!”
我瞬间冷静下来,老师所虑极是。朱谌之的到来,固然是希望,但更是一个移动的、极易暴露的巨大目标。在目前的环境下,接洽、掩护、传递情报、再安全送离,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难以想象的危险。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接头,更是一场需要精密策划、无比默契配合的、与死神竞速的极限操作。
“老师,”我沉声道,大脑飞速运转,“机会巨大,风险同样巨大。但这是目前唯一的破局希望。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当务之急,是立刻开始制定周密的接应预案。”
“没错!”老师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锐利无比,责任感和使命感压倒了个人的担忧,“‘朱枫’同志此行,是组织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和支持,也是我们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我们绝不能辜负!聂曦,你立即着手:
第一,重新全面评估当前寓所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状况,预设多个紧急接头地点和备用方案。
第二,仔细梳理我们手中的核心情报,做好最便捷、最安全的移交准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规划朱同志抵台后的身份掩护、落脚点、撤离路线。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制定多套应急方案,确保一旦出现意外,能最大限度保证她和情报的安全!”
“是!老师!”我凛然应命,感到前所未有的责任压在肩上。新的阶段,也是最具挑战的阶段,已经拉开序幕。希望与危机并存,生机与死路交织。我和老师,将与即将到来的朱谌之同志一起,在这最险恶的舞台上,上演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绝地行动。
这一夜,书房的灯光亮至天明。新的希望已经点燃,而更严峻的考验,正伴随着黎明,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