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一页页翻过,福州档案第一次“抽样核查”的日子,终于还是到了。这天清晨,南京的天空阴沉沉的,下着淅淅沥沥的冷雨,仿佛预示着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州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
聂曦一早便来到办公室,坐立难安。他无法亲临福州现场,只能通过加密的专线电话与王弼保持联系。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他反复推演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应对方案,设想着王弼将要面对的压力。
上午九时整,专线电话终于响起。聂曦立刻抓起听筒,里面传来王弼刻意压低却难掩紧张的声音:“聂副官,他们到了。”
“来了多少人?什么阵仗?”聂曦沉声问。
“保密局福州站的正副站长都来了,带了四个‘技术员’,架势很大。我们的人按照预案,已经就位。”王弼语速很快。
“按计划进行,沉着应对,全程盯紧,记录好每一个细节。”聂曦叮嘱道。
“明白。”
电话挂断后,办公室内只剩下聂曦沉重的呼吸声和窗外雨滴敲打玻璃的声响。他仿佛能透过这冰冷的电波,感受到福州那座仓库里剑拔弩张的气氛。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分钟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聂曦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各种糟糕的画面:保密局的人强行开箱,伪造证据;王弼在高压下露出破绽;甚至发生直接的冲突……
上午十一时左右,电话再次响起。聂曦几乎是瞬间抓起了听筒。
“聂副官,”王弼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似乎松了一口气,“核查……结束了。”
“情况如何?”聂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随机抽检了五箱档案。开箱、核对清单、查验文件,过程很仔细,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王弼汇报着,“不过,他们提出,其中一箱档案的封装标签有轻微磨损,要求记录在案,并作为下次重点核查对象。另外,他们副站长对仓库的消防设施提出了‘整改意见’,说不符合保密局最新安全标准。”
聂曦仔细听着,大脑飞速分析着这些信息。没有发现实质问题,这是最好的结果,说明之前的准备工作是有效的。但“标签磨损”和“消防整改”这两点,却值得玩味。这像是对方在无可挑剔的情况下,故意找茬,既是为了显示其“权威”,也是为了给后续的核查继续制造借口、施加压力。
“他们态度如何?”聂曦问。
“表面还算客气,但语气很强硬,尤其是那个副站长,话里话外暗示我们管理有疏漏。”王弼顿了顿,低声道,“我感觉,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你的感觉是对的。”聂曦肯定道,“这次只是试探。他们没找到把柄,下次可能会更刁钻。你们要更加小心,尤其是他们提出的‘整改’要求,要‘认真’对待,但执行起来要把握好分寸,既要符合规定,又不能让他们借题发挥。”
“我明白。现场记录和他们的‘整改意见书’我都留下了副本,随后加密传回。”
“好。辛苦了,王弼。保持警惕,随时联系。”
放下电话,聂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已经全是冷汗。第一次核查,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但这仅仅是开始。毛人凤的试探失败了,下一次的进攻,必然会更加猛烈和直接。
他立刻将情况向吴石做了汇报。吴石听完,沉默片刻,道:“意料之中。毛人凤这是在投石问路,也是在消耗我们的精力。告诉王弼,外松内紧,以静制动。另外,核查‘没问题’的结果,可以适当‘泄露’出去。”
聂曦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将“没问题”的结果小范围扩散,可以暂时缓解外界(尤其是上层)对档案安全的疑虑,反过来对毛人凤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让他短期内难以用“管理不善”的借口大做文章。
“是,老师。我这就去安排。”
走出吴石办公室,聂曦望着窗外依旧阴沉的天空。第一次风雨算是顶过去了,但他知道,更猛烈的暴风雨还在后面。毛人凤的阴影,并未散去,反而因为这次试探失利,变得更加浓重。他和老师,必须做好迎接更严峻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