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筹”项目阶段性的成功报告获得正式批复,随之而来的是一笔虽然不多但意义特殊的项目奖金,以及钱所长特批的三天短暂休假。持续数月的高强度攻关终于暂告一段落,紧绷的神经得以稍稍松弛。
奖金发下来的当天傍晚,团队五人没有选择去山外的小镇,而是默契地聚在了研究所食堂。他们用这笔钱,加上各自积攒的一些粮票,让食堂大师傅额外炒了几个硬菜——一盘油光锃亮的红烧肉,一条清蒸水库鱼,外加一碟花生米和一盆西红柿鸡蛋汤。这在他们平日略显清苦的伙食里,已算得上是难得的奢侈。
饭菜上桌,香气四溢。机械周不知从哪儿摸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他用加工零件剩下的边角料——铜丝、铝片、废弃的轴承滚珠——巧妙制作的一些小玩意儿:一只栩栩如生的金属蚂蚱,一个可以放在指尖保持平衡的微缩陀螺,还有几个造型别致的书签。
“闲着没事瞎鼓捣的,给你们玩玩。”他憨厚地笑了笑,将小工艺品分给众人。电路老周拿起那个陀螺,放在桌上轻轻一旋,陀螺便滴溜溜地转了很久,他啧啧称奇:“老周,你这手绝活,不比搞精密加工差。”
小王和小芳对这些小玩意儿更是爱不释手。张彬拿起那只金属蚂蚱,触手冰凉,细节精致,赞叹道:“周师傅,这是把机械的美学融入生活了。”这小小的插曲,让聚餐的气氛更加轻松融洽。
大家围坐一桌,以茶代酒,边吃边聊。话题不再局限于电路、程序和机械图纸,而是多了些家长里短和个人趣事。电路老周说起他家小子在学校调皮捣蛋,机械周聊起老家寄来的腊肉味道,小王分享备考研究生的心得,小芳则说起她妹妹快要结婚了。张彬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感受着这份艰苦科研之余难得的烟火气与同袍之情。
聚餐结束后,张彬回到宿舍。窗外月色如水,山风带着凉意。他铺开信纸,准备给陈雪回信。桌角,放着那封已被他反复阅读数遍、来自陈雪的信件。信中除了日常的分享与思念,还透露了一个令他心绪微澜的消息——她所在的医院有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基层医疗交流计划,地点恰好包括了第七研究所所在的这片区域,她正在积极争取。
笔尖在信纸上沙沙移动,张彬分享了项目成功的喜悦和团队聚餐的趣事,描述了老周做的那只精巧的金属蚂蚱。写到末尾,他停顿了一下,起身从窗台上拿起一个笔记本,里面夹着几片前几日散步时在附近山坡上采集、并已小心压制的淡紫色野花标本。他选了一片形态最完整、颜色保持最好的,轻轻夹入信纸中。他没有过多直白的倾诉,只在最后写道:“随信附上山中野花一枚,此间风物与京城大异,或可一观。听闻交流之事,盼能成行。”
封好信封,他习惯性地完成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便携式通讯器原理(超前概念)】
一股前所未有的信息流涌入脑海,不再是具体的工艺或材料,而是关于微型化射频电路、低功耗信号处理、数字编码与解码、甚至蜂窝网络组网基础的超前沿概念性知识。这与他之前获得的【基础集成电路概念】隐隐呼应,描绘了一个远超当前有线电话和笨重无线电的、个人化的即时远程通讯愿景。这知识太过超前,如同悬浮在空中的楼阁,但其中蕴含的原理和思路,却像一颗种子,落入了张彬充满创造力的心田。
他下意识地拿起铅笔,在草稿纸的角落随手勾勒起来。不再是复杂的机械结构或电路图,而是一些代表信号发射与接收的抽象符号,关于天线小型化、功耗控制的初步思考,以及如何利用可能存在的微弱信号进行信息编码的设想。这些草稿杂乱无章,只是灵感的碎片,但他知道,这或许是为未来某个时刻埋下的又一粒种子。
几天后,陈雪的回信到了,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确定:“交流计划已获批,下月初动身,为期三月。将赴你所在地区的中心医院。届时,山水可望相见。” 信很短,却让张彬平静的心湖泛起了持续的涟漪。
他开始在不经意间,留意起研究所周边哪些地方的景致尚可,哪条小路相对平缓适合散步,甚至琢磨着等陈雪来了,或许可以借用食堂的灶具,亲手给她做一顿饭。这些琐碎的、带着烟火气的规划,与他平日沉浸在公式、图纸和精密仪器中的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却让他感到一种别样的充实与期待。
艰苦的科研攻坚暂告段落,团队的温情与远方的思念,如同春风化雨,无声地滋润着这片致力于攀登科技高峰的土地,也温暖着张彬那颗执着而坚韧的心。他知道,短暂的休整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而即将到来的重逢,将为接下来的征程注入新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