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离开后,坑道里获得了一段真正意义上的短暂宁静。敌军的炮击变得零散而漫无目的,仿佛野兽舔舐伤口的喘息。张彬靠在冰凉的坑道壁上,没有加入抓紧时间沉睡的士兵行列。他闭上眼睛,脑海中却像放映机一样,快速闪过自踏上上甘岭以来的一幕幕。
炮火覆盖时天崩地裂的轰鸣,子弹划过耳边的尖啸,战友倒下时沉重的闷响,伤员痛苦的呻吟,手术刀切割皮肉的感觉,炸药引爆时灼热的气浪,还有引导炮火成功后那短暂却珍贵的喘息……这些画面交织碰撞,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击着他原本的认知。
他曾经以为,凭借【九转不灭体】带来的超人体能,【终极医术】起死回生的能力,以及【无限空间】里那些超越时代的物资,他足以在这个时代纵横驰骋,改变许多人的命运。他确实做到了部分。龙牙小队的出击屡建奇功,他亲手从死神手中抢回了数十条生命。
但此刻,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另一面。
个人的勇武,在铺天盖地的炮火下,渺小如蚁。若非那纵横交错、用无数战士鲜血和汗水构筑的坑道工事,他和龙牙小队早在第一轮炮击中就已化为齑粉。这绵延地下、承受千钧的坑道网络,是集体智慧与坚韧的结晶,是一个军事体系的基石。
他精湛的枪法可以狙杀敌军军官,但真正打退敌人潮水般进攻的,是后方炮兵阵地那一声声整齐的怒吼。当他引导的坐标转化为覆盖性的炮火时,他深切体会到那种依托于整个战争机器才能发挥出的、碾压个体的力量。炮兵,这个庞大的技术兵种,是体系输出的铁拳。
他可以用【终极医术】挽救重伤员,但如果没有卫生员们日夜不休的护理,没有战友们省下口水喂给伤员,没有那条脆弱却始终存在的后勤线勉强输送来的少量药品,他的医术效果将大打折扣。医疗,同样是一个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的体系。
他甚至想到了赵家豪(地雷王)布设的诡雷,孙瘸子(鬼脚)侦查的路线,王根生(鹰眼)精准的观测……龙牙小队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体系,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齿轮。
而【无限空间】里的物资,在如此大规模的消耗战中,更像是杯水车薪。它可以解决一时之急,却无法支撑一场国战。真正的后勤,是那条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是无数民众肩挑手扛形成的伟力。
一种明悟在他心中升起。
个人的力量,哪怕拥有系统辅助,也有其极限。它可以成为关键节点,可以创造局部奇迹,但无法替代整个国家、整个军队体系的进步。
“仅仅做一个能打仗、能救人的兵,还不够。”张彬在心中对自己说。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坑道厚厚的岩壁,望向更远的地方。“要让更多的部队拥有龙牙小队这样的战斗力,哪怕只有十分之一。要让前线的伤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不是依赖某个人的奇迹。要让我们的炮兵打得再准一点,通信再顺畅一点,后勤保障再强一点。”
他的思想,从一个优秀的战术执行者、一个出色的战场医生,开始向一个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国防力量和医疗水平的层面蜕变。这种蜕变并非好高骛远,而是源于血与火的实践,源于对体系力量残酷而真实的认知。
他想起了李云龙的问询。那不仅仅是一次谈话,更是一颗种子。他现在要做的,不仅是整理出小队作战和战场急救的经验,更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提炼、推广,如何将其融入未来军队建设的蓝图之中。这比他单枪匹马杀死一百个敌人、救活一百个伤员,意义可能更为深远。
当然,这条路布满荆棘。他的知识来源需要最严密的伪装,他的建议需要最恰当的时机提出,他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谨慎而扎实。但方向,已经明确。
他站起身,走到坑道口附近。外面,夜色深沉,星光被硝烟遮蔽。一名年轻的哨兵抱着枪,警惕地注视着黑暗。张彬看着哨兵单薄的背影,心中那个宏大的目标变得更加具体——他要让这样的战士,拥有更好的装备,更科学的训练,更强大的后方支持,让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拥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和更强的战斗力。
【叮!日常签到冷却完毕,是否签到?】
张彬在心中默念:“签到。”
【签到成功!获得奖励:《现代军事后勤管理基础概论》x1(系统简化版),优质钢材样本x10(附带基础性能参数)。】
系统的奖励似乎也在回应他的思想转变,开始提供更偏向于基础和体系建设的知识。
思想已经转变,道路已经指明。接下来,他将如何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迈出实践的第一步?是将脑海中的知识系统整理出来,还是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志?在即将到来的下一阶段战斗中,他又将如何将这种新的认知,转化为更有效的战斗力?